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检测S100A7蛋白和CD34蛋白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100A7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值之间的关系,探讨S100A7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0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40例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100A7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St00A7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33%、62.50%、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6,P〈0.05;X^2=17.107,P〈0.05;X^2=4.051,P〈0.05)。S100A7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MVD值呈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100A7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血管形成过程有关。S100A7促进血管的生成的作用可能是其促进肿瘤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涉及了细胞因子的作用、生化机制及炎症的作用等,本研究就其病理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摘 要:[目的] 探讨Runx2和Slug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unx2和Slug在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10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unx2及Slu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2%(73/105)和42.86(45/105),显著性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Runx2和Slug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均与ER呈负相关(r=-0.302,P<0.01;r=-0.368,P<0.01)。Runx2和Slug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有关,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Runx2及Slug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恶性程度和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激活转录因子3(ATF3)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F3和Runx2在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相应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ATF3和Run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95% (85/105)和69.52% (73/105),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的11.43%(12/105)和8.57%(9/1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097,P=0.000;x2=11.595,P=0.001).ATF3和Runx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x2=14.623,P=0.001;x2=24.891,P=0.000)、淋巴结转移(x2 =7.059,P=0.008;x2=6.358,P=0.012)及pTNM分期相关(x2=5.807,P=0.016;x2 =4.902,P=0.027),而与患者年龄(x2=0.274,P=0.601;x2=1.554,P=0.213)及肿瘤大小(x2=2.476,P=0.290;x2=5.261,P=0.072)无关.ATF3和Run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C =0.498,P=0.000).结论 ATF3和Runx2可能协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而且ATF3和Runx2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提示二者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恶性程度和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和P2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宫颈锥切或全子宫切除的组织标本共140例,其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6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80例,另选取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CyclinA、CDK2和P21的表达。结果 CyclinA、CDK2和P21在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76.3%和52.5%,显著高于HSIL组(51.7%、60.0%和33.3%)和正常宫颈组织(10.0%、10.0%和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A和CDK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534,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Ⅱb~Ⅲ期中CyclinA、CDK2和P21蛋白的阳性表达(93.3%、93.3%、66.7%)明显高于Ⅰ~Ⅱa期(68.0%、66.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clinA、CDK2和P21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可能成为子宫颈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组织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细胞凋亡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BLBC(A组)、57例non-BLBC(B组)和6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 C组) Apaf-1、Caspase-9的表达,分析两指标间及与BLB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A、B、C组Apaf-1阳性率分别为23.3%(10/43)、49.1%(28/57)、75%(45/60),两两比较,P均<0.01;Caspase-9阳性率分别为27.9%(12/43)、54.4%(31/57)、85%(51/60),两两比较,P均<0.01。 Apaf-1表达与BLBC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Caspase-9表达与BLB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BLBC组织Apaf-1与Caspase-9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39,P<0.01)。结论 BLBC组织Apaf-1、Caspase-9表达降低,两者异常表达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