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8月,华侨大学附属德化医院采用PVP治疗OVCF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组),30例采用传统局部麻醉(局部麻醉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中、术后1 d、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ODI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OVCF术中采用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并未增加风险、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且可有效缓解患者术中、术后早期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构建表达Nogo受体(NgR)特异性siRNA199的重组质粒。方法按照Elbashir等设计原则和siRNA表达载体的要求,在合成、筛选出基因沉默效率较高的siRNA199基础上,设计带有BamH I、HindⅢ酶切黏性末靖、终止识别序列和LOOP环的shRNA,并将其克隆入载体pRNAT-U6.1/Neo,构建成NgR特异siRNA199重组质粒,然后进行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设计的shRNA成功克隆人载体pRNAT-U6.1/Neo,构建成NgR特异siRNA199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表明设计序列完全相符,目的基因序列准确无误。结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构建病毒载体及观察重组质粒抑制大鼠NgR基因的表达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DenisⅡ型骶骨纵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2例DenisⅡ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3~55岁,平均35岁.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复位及固定,根据术后随访的临床体征和症状以及X线检查结果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8~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手术时间1.5~2.5 h,平均2.0 h;输血200~500 mL,平均35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10~18 d,平均15 d.10例患者术后双下肢等长,2例出现患肢缩短(2 cm),行走有轻度跛行.术后X线片示钉棒系统位置良好.术后所有患者骨折端均获一期骨性愈合.Majeed评分:满意10例,可2例.结论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DenisⅡ型骶骨纵形骨折,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s of pedicle screw-rod instrumentation in treatment of Denis Ⅱ vertical sacral fracture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6 to June 2009,we used pedicle screw-rod system to treat 12 cases of Denis Ⅱ vertical sacral fractures.They were 8 men and 4 women,aged from 23 to 55 years (mean,35 years).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safety of pedicle screw-rod instrumentation wer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ir follow-ups and X-ray examinations. Results The 12 cases were followed for an average of 15 months (range,8 to 24 months).The symptoms improved obviously for all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ractures obtained bony fusion.X-ray examinations revealed fine fracture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10 cases.A shortening of 2 cm in the affected limb was observed in 2 cases after fracture union.Conclusion Pedicle screw-rod instrument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Denis Ⅱ vertical sacral fractures.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手术治疗“钳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钳夹型”颈椎病且影像学、随访资料完整的82例病历资料,男43例,女39例;年龄33~79岁,平均(54.4±8.6)岁。正中矢状位MRI测量手术前后的椎管总占位率、前方占位率(anterior occupying rate, AOR)及后方占位率(posterior occupying rate, POR)。对术前占位率、 椎间隙高度、 术后影像学改变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9~72个月随访,平均(25.8±10.6)个月。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AOR、POR及椎间隙高度术后测量值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前POR平均为29.0%±10.5%,术后平均为19.9%±11.6%,POR改善率平均为9.0%±6.1%。统计分析显示术前椎间高度丢失与术前POR无相关性,术前POR与POR改善率有相关性。术前POR在20%~40%的病例术后JOA评分改善明显,术前POR≥40%的病例前路间接减压效果较差。结论 通过前路减压撑开、植骨融合固定重建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可达到间接后方减压的目的。术前POR在20%~40%的患者后方间接减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5.
多节段颈椎病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前路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方法治疗113例,后路手术方法治疗1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方法治疗8例。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和重建。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前路手术方法治疗组JOA改善率为58.5%,后路手术方法治疗组54.6%;前后路联合方法治疗组56.8%;各手术组患者颈椎Cobb角、D值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椎间高度前路手术方法术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路手术方法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与后路Cobb角、D值、椎间高度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能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颈前路手术方法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和重建优于颈后路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6.
钛质外科网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颈椎前路手术在国外已开展了40余年,但仍未设计出理想的椎间结构性支持物。既往的文献多报道应用自体骨作为支持物,目前自体骨作为结构性支持物仍为一项金标准。虽然自体骨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诸多问题:取髂骨有20%~30%的供区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神经损伤、腹部疝形成、髂骨骨折以及取骨区慢性疼痛;取腓骨并发症包  相似文献   
27.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男55例,女43例,平均年龄65.7岁。均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其中小切口开窗56例,半椎板切除32例,全椎板切除10例,根据手术前后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以髓核组织的脱水,纤维环的破裂,小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软骨终板退变为主要特点。临床特点为下肢疼痛多发,腰部活动受限较多;双下肢神经系统检查肌力下降明显,生理反射改变明显。98例平均随访2.2年,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0.9%,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长,体征多,病理改变明显,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和传统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中央型LDH患者78例,接受BEIS技术PETD治疗40例(A组),接受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38例(B组)。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222个月。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各有3例出现并发症,各有1例于术后随访时复发。结论 2种术式治疗旁中央型LDH效果相当,与传统的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比,BEIS技术行PETD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EGFP-N1-IGF-1在大鼠损伤脊髓内表达及mRNA定量分析,为基因治疗SCI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改良Nystrom’s大鼠脊髓不完全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基因直接注射法,将阳离子脂质体与重组质粒pEGFP-N1-IGF-1混合后注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以空白质粒及生理盐水对照,转染1周后取材,行冰冻切片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行RealTimePCR脊髓内IGF-1的mRNA定量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reagent成功介导重组质粒pEGFP-N1-IGF-1在大鼠脊髓内转染其神经细胞,并表达EGFP和IGF-1的融合蛋白,通过RealtimePCR方法进行mRNA定量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重组质粒pEGFP-N1-IGF-1能在脊髓内明确地表达IGF-1,pEGFP-N1-IGF-1转基因组与IGF-1组和对照组mRNA表达相对数比较均有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组质粒pEGFP-N1-IGF-1转染后能在脊髓内明确表达IGF-1。证明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IGF-1体内转基因方法的可行性,为今后应用IGF-1基因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在脊柱创伤的外科治疗中,脊柱融合术是基本的术式之一。脊柱融合术的转归不仅取决于宿主和局部因素,还取决于所选用的植骨块的材料。理想的植骨块的材料应具备骨生成、骨传递、骨诱导及结构上能够承受机械负荷的特性,自体骨块无疑成为骨移植材料的“金标准”,但是与自体骨取骨有关的供区并发症及取骨量的不足限制它的临床应用^[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