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刘懿 《北方药学》2016,13(3):58-59
目的:观察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1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单一组(30例)和联合组(31例),单一组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其他对症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替加环素.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细菌清除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单一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应用替加环素结合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清除细菌,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2.
背景与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抑制高迁移族蛋白B1基因表达对肺癌细胞L9981增值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靶向HMGB1基因的siRNA,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试剂瞬时转染肺癌细胞株L9981,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NA干扰后HMGB1基因的沉默效果,评价siRNA设计的合理性及RNA干扰抑制HMGB1表达的有效性;用细胞活力计数仪测定3组细胞活力;分别在RNA干扰后24、48、72和96小时应用MTF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状态,计算生长抑制率并绘制生长曲线;应用boyden chamber法检测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 靶向HMGB1的stRNA成功抑制肺癌细胞株L9981中HMGB1基因及蛋白表达,细胞活力检测仪测定RNA干扰48小时后,细胞活力显著下降;MTT测定肺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boyden chamber小室细胞侵袭实验结果肺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应用siRNA技术能有效的抑制HMGB1基因的表达,同时有效抑制L9981细胞的体外增值和侵袭,为肺癌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3.
肝素酶及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 已有的研究表明,肝素酶与Ki-67抗原与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Ki-67的表达,以探讨他们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ABC法和S-P法)检测70例NSCLC和20例同期良性病变肺组织中肝素酶和Ki-67的表达.结果 肝素酶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和85.7%,而正常肺组织中两者均无表达;肝素酶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4,P=0.001);Ki-67的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肝素酶和Ki-67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结论 肝素酶和Ki-67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并与预后相关;而肝素酶和Ki-67的表达无相关性,两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4.
KCNE1基因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KCNE1基因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 94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病例组 )和 13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者 (对照组 ) ,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KCNE1序列。在获得G116A多态性的基础上 ,采用关联研究分析KCNE1基因型与心房颤动表现型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GA、GG和AA基因型的差异无显著性 (GA :4 8对 37,GG :72对 5 4 ,AA :10对 3;χ2 =1.5 6 8,P >0 .0 5 )。结论 KCNE1基因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65.
郑孙谋主任治疗冠心病经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孙谋主任从事中医临床 6 0余年 ,善于治疗疑难杂病 ,对心脏病治疗尤有心得。谨将郑老诊治冠心病经验初步整理如下。1 辨病审脉证 ,虚实宜详郑老根据本病多因平素体弱 ,过食肥甘 ,劳逸失调或心情忧郁所致 ,而以心阳不振 ,痰浊阻滞 ,阴血不足 ,心脉瘀阻为主要病机。本病气滞不通 ,痰瘀互结 ,心脉痹阻 ,当属实证。然本病又多发于 4 5岁以上中老年人 ,均有脏腑功能低下 ,阴阳气血不足 ,故常有虚证。因此临床上多呈现虚实夹杂 ,切不可单纯地认为冠心病为血瘀而施治。如仅以“诸痛属实 ,病无补法 ,病随利减”,难免犯“虚虚实实”之误。因此必须…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南溪山医院收治的皮炎湿疹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进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功能及相关炎性反应指标水平,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 38%、83. 0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Th1、Th2比例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Th1/Th2比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中IL-2、IL-5、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2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3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控外周血中Th1/Th2比值水平,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及炎性反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锌指蛋白2(HZF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收集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标本,应用RT-PCR检测锌指蛋白基因HZF2 mRNA的表达,并分析该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ZF2 mRNA表达值平均为143.1±12.2,较相应癌旁组织表达值82.2±7.6高1.40~2.34倍(P<0.01)。HZF2 mRNA的表达与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锌指蛋白2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估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盘血管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60例(60眼)视盘血管炎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自行改制6号泪道冲洗针头进行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曲安奈德40 mg/0.5 ml,同时辅以静脉滴注复方血栓通及能量合剂,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口服甲钴胺、胞二磷胆碱及复合维生素B。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60例均治愈,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部分患者黄斑中心凹形态恢复,水肿减轻。结论:后部眼球筋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视盘血管炎安全有效,操作简单,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分析离子通道基因KCNQ1和KCNH2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FPAVJRT)的关系,以探讨FPAVJRT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在一个FPAVJRT大家系中,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KCNQ1和KCNH2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附近的部分内含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KCNQ1基因存在5种突变,其中2个位于外显子区域,但均为同义突变,另外3个位于内含子区域;KCNH2基因存在3种突变,但均位于内含子区域。结论:在该FPAVJRT家系中,KCNQ1和KCNH2基因存在8种突变,但均为非致病突变,提示KCNQ1和KCNH2基因以外的基因可能才是FPAVJRT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