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了解广西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 HBs Ag阴转情况。方法 :在广西肝癌高发区筛查高危人群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血清 HBs Ag,2年后随访复查。结果 :肝癌高危人群 HBs Ag年阴转率为 3.0 % ,在该人群中 HBs Ag年阴转率的年龄分布为低年龄组 (2 5~ 2 9岁 )和高年龄组 (5 0~ 5 4岁 )较高 ,中间各年龄组较低 ,除了 4 0岁组与 5 0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χ2 =3.87,P <0 .0 5 ) ,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高危人群 HBs Ag阴转率不高 ,该人群 HBs Ag转阴率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丙型病毒性肝炎在原发性肝癌病因学上可能存在的作用,我们最近进行了一项潜伏性病例一对照研究。研究材料均为1982年以来开展的两次定群研究对象的贮藏血清标本。以定群研究历次随访确定的原发性肝癌死者为“病例”。“匹配对照”则选自末次随访尚存活且无肝癌表现者,年龄与  相似文献   
13.
应用流行病学定群研究方法,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五项危险因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发病关系。经按 Mantel-Haensel 分层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乙型肝炎、HBsAg携带者、单纯肝脏肿大和单项GPT升高与PHC的发病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肝癌高危人群队列和高发家系的血样本库和基础资料数据库.方法 在广西肝癌高发现场,选择肝癌高发年龄段常住居民进行防癌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HBsAg阳性的对象列为肝癌高危人群队列,对其定期随访和复查;根据基于人群的肿瘤登记资料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选取肝癌高发家系并匹配相应对照家系.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早晨空腹静脉血,进行HBsAg等生化指标检测和腹部B超检查;分离其血清、血浆和有核细胞,置于-80℃保存.所有资料按要求进行质控,并录入数据库.结果 已收集了30 000多人次的血清、血浆和有核细胞及其基础资料,并妥善保存和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结论 建立该样本数据库,为下一步开展更深层次、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基础研究、现场防控与临床研究,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和建立了一个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以及通用性等优点的数据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了样本和资料的科学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服用茶多酚对HBsAg转阴的影响。方法 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25~54岁男性常住居民血清HBsAg进行检测,筛查出肝癌高危人群633人,随机抽样分为茶多酚服用组和对照组,按连续服药1个月间隔停药1个月的方式给药,随访观察2年后复查。结果 茶多酚服用组和对照组HBsAg转阴率为3.6%和3.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X~2=0.138 P>0.05)。两组HBsAg阴转率的年龄分布变化有所不同,但两组之间各相同年龄组间HBsAg阴转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长期服用茶多酚对提高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HBsAg转阴率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M1(glutathione-S-transferase M1,GSTM1)基因型及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与肝癌家族聚集的关系,笔者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县扶绥县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丙硫咪唑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对多种寄生虫病(线虫病、绦虫病、囊虫病及一些吸虫病)有较好效果。我们于1986年应用该药治疗华支睾吸虫病90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治疗对象:在90例患者中,住院患者6例,门诊患者84例。男78例,女12例。年龄8~62岁,15岁以下者3例。诊断依据:①食生鱼史(尤其是麦穗鱼和其它种类的小鱼);②华支睾吸虫抗原皮试阳性;③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在0.4×10~9/L以上;④消化系统症状:右季肋部及心窝部疼痛、消化不良等;⑤粪便中查到虫卵者即可确诊。如  相似文献   
19.
的 分析对比广西肝癌高发农村地区防癌筛查人群及其HBsAg阳性人群的常见肝病的流行特点和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农村地区20岁以上常住居民(15 701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肝脏B超检查和体格检查等,并与其中HBsAg阳性人群(2 800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防癌筛查人群HBsAg阳性率为17.83%,其中男性为20.21%,女性为13.18%,男性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在整个防癌筛查人群,肝占位、肝硬化、肝吸虫感染、脂肪肝、酒精肝和肝大等患病率较高,均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防癌筛查HBsAg阳性人群的肝占位、肝硬化、肝炎和肝吸虫感染,男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且肝炎、肝硬化和肝占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防癌筛查人群.结论 广西肝癌高发地区的肝炎、肝硬化和肝占位的患病主要与HBV高感染有关,肝吸虫感染、脂肪肝、酒精肝等常见肝病也同时呈现高患病率状况,尤其男性成年人群是肝病高危人群.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广西肝癌高发农村地区的肝病现状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全部病例与对照均在既往的一项定群研究成员中产生。成员均为男性,在进入定群观察时已20周岁以上。定群观察开始时对每人采集了一份血清标本,贮存于-20℃低温冰箱中。其后,陆续发生的原发性肝癌死者,即作为本研究的病例,共78名。再为每名病例在定群成员存活者中选取匹配对照。匹配数额为1:4以下,不等额。以ELISA法检测病例及匹配对照的贮存血清标本的丙肝病毒抗体(抗-HCV)。采用不等额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病例抗-HCV阳性率为33.3%(26/78),匹配对照为15.3%(40/262)。X2=11.86,P<0.01,ORMH=3.0PAR%=23.40%。此结果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广西原发性肝癌病因学上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检测的血清标本采集于多年之前,原发性肝癌陆续发生于后,本研究结果应无一般病例─对照研究常遇到的时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