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什么叫中医?大致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中”,即中等之意,“中医”即中等医生.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一》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第二种解释:“中”,念zhòng,即“符合”之意,“中医”,即符合医理.《汉书·艺文志》曰:“(庸医)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说若让庸医治病,反而越治越坏,即我们现代常说的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这种情况不如不治,不治反而符合医理.在《备急千金要方》里保存了古印度佛教医学的学说:人体有自我修复功能,一些病可以“不治自愈”,但有一些病“须治而愈”,还有一些病“虽治难愈”.比如慢性肝病,经过长期的治疗,病情还是会发展、变化.再有一些病就是“真死不治”,如张仲景《伤寒论》里就有多条“死不治”的条文.第三种解释:“中医”,即指中国医学、祖国医学,亦即国医,与西洋医学相对而言.现代所谓“中医”,即取第三种解释.  相似文献   
82.
11 半夏干姜散 原文治干呕,吐逆,吐涎沫者.半夏、干姜等分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顿服之. 方议 "干呕吐逆,吐涎沫",乃胃阳不足,寒饮内聚所致.半夏干姜散即小半夏汤以干姜易生姜,盖小半夏汤目的在于止呕散饮,故用生姜;本方证胃气虚寒,目的在于温中,故用干姜.且以浆水煮散,以加强调中止呕的功效.  相似文献   
83.
毛军民  连建伟 《河南中医》2008,28(11):25-27
全国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建伟教授精研<伤寒论>、<金匮要略>三十余载,临证运用仲景方,化裁变通,紧扣病机,取效迅捷.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4.
朱美香  吴小明  连建伟 《新中医》2006,38(12):76-77
《金匮要略》262方中,运用虫类药有7方,即下瘀血汤、抵当汤、土瓜根散、鳖甲煎丸、大黄廑虫丸、滑石白鱼散和蜘蛛散。涉及虫类药物有土鳖虫、虻虫、水蛭、鼠妇、蛴螬、蜣螂、露蜂房、蜘蛛、白鱼(即衣鱼,又名蠹鱼,乃衣帛、书纸中蠹虫)。所用虫类药物不过9味,但剂型有丸、散、汤剂,制方有大、小、缓、急,可谓选药准确,配伍精当。其中张仲景选用的鼠妇、蛴螬、蜣螂、白鱼、蜘蛛等药,或因价格昂贵或因药源稀缺,已少有医家采用,但其方配伍严谨,功效卓著,至今仍值得临床借鉴。现将《金匮要略》虫类药方配伍规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5.
探讨了中医方剂中属于轻法类的源流,以及其一般用药的组方规律;分析连建伟教授临床处方运用轻法的理论渊源及其临床验案3则,分别为眩晕案(肝风痰瘀)、热入血室案(外感风热,枢机不利)和咽痛案(肝胆郁热),并总结其用药配伍和遣方规律,如连建伟教授常用的药对有天麻、钩藤相配;桑叶、菊花相配;银花、连翘相配;芦根、滑石相配等,常用的处方有银翘散、桑菊饮、逍遥散等。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析连建伟教授辨治失眠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以期指导失眠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连教授治疗的不同证型失眠验案4则,结合平素跟师随诊的心得体会,详加按评,从病因病机、辨证重点、组方化裁、用药特色等方面探索连教授治疗失眠的特色和经验。[结果]连教授认为临床上失眠多见痰热扰心、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心脾亏虚4种证型,其辨证重点在于两手关脉之表现和舌质、舌苔之变化。临证治疗,连教授善于以经论为指导,应用历代名方,加减化裁,合而成方,熔数方于一炉,疗效显著。所选4则医案,分别代表上述4种证型。痰热扰心者治以化痰清热以安神,肝郁脾虚者治以疏肝健脾以安神,气滞血瘀者治以行气活血以安神,心脾亏虚者治以健脾养心以安神,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连建伟教授辨治失眠,突出舌脉的辨证意义,并根据虚实之不同,随证论治,临床疗效颇佳,其学术观点和临床遣方用药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7.
88.
1甘草干姜汤 原文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相似文献   
89.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辨证论治幻听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一则幻听病案,分析连建伟教授活用平肝熄风、袪湿化痰、活血化瘀三法,随证候变化,灵活处方施治幻听一证。[结果]连建伟教授通过平脉辨证,根据患者脉证、舌象及病机,灵活运用多法施治幻听一证,疗效颇佳。[结论]连建伟教授四诊合参,善用脉诊,处方灵活,临床疗效显著,对于幻听的脉证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和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