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百合知母汤原文治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眼.方议仲景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人之百脉朝宗于肺,故百脉不可治,而可治其肺.百合病,若津液受伤,虚热较甚,可用百合知母汤清而润之.方中百合甘苦微寒,色白入肺,清热补虚;知母苦寒,润燥生津,清热除烦.  相似文献   
42.
病机十九条历来为中医学家所重视,本文索本归源,一是从病机十九条的文献价值角度试着重新理解之;二是主张结合病机十九条的前后文理解病机十九条的内含;三是强调从四大经典《难经》、《伤寒》、《金匮要略》、《温病学》中找到具体方证去理解十九条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43.
趺阳脉诊法是中医脉诊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仲景继承了这一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亦非常重视趺阳脉诊,他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对于该诊法多次论及。笔者尝试将《金匮要略》中趺阳脉浮的条文作一探析,归纳出其脉浮主胃气,但分虚实两端。以期能抛砖引玉,倡导张仲景之学,将趺阳脉诊法能够重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4.
以治燥剂为例,从方剂的概念,以及燥邪为病的时令性;燥剂的基本配伍;相关方剂的不同配伍特点;方剂中的药物,特殊的配伍关系,特殊的治法;方剂与中国传统文化及精选教学案例精选等八个方面,举例说明怎样讲好方剂学。  相似文献   
45.
连建伟老师擅治内科疾病,但通过辨证论治,司外揣内,对治疗鼻病也有很好的效验,兹摘录三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6.
血尿之治疗,不离辨证论治之旨,唐容川指出或清太阳、阳明传经之热,或清心经、肝经之遗热;“治心与肝而不愈者,当兼治其肺”;“此外又有虚证……但当清热滋虚,兼用止血之药”。连建伟教授系国内方剂名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临床上治疗本病,能够独辟蹊径,不落俗套。兹举连师临床案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47.
膏方起源于宋代,是中医药传统剂型之一,目前以上海、江浙一带较为流行。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建伟教授善用膏方治疗肝病,疗效较佳,今举验案3则及其用方体会,  相似文献   
48.
内伤头痛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以痛势绵绵、时痛时止、长久不愈为特征。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肝阳、痰浊、瘀血所致者属实,因肾虚、气虚、血虚不荣者属虚,或有虚实夹杂者。连建伟教授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主任委员、第三批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治疗内伤头痛,匠心独运,屡起沉疴。今总结其临证医案及经验,以供同道赏析与学习。  相似文献   
49.
1 侯氏黑散原文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相似文献   
50.
程门雪所著《伤寒论歌诀》,其学术特色在于:研究《伤寒论》汲取仲景之长,博采历代名家精华,阐发独到见解;善于融汇伤寒,温病之说论述新意,又娴熟经方用药法度,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