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0篇
  免费   788篇
  国内免费   456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151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508篇
口腔科学   112篇
临床医学   1076篇
内科学   608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240篇
外科学   906篇
综合类   225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996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944篇
  8篇
中国医学   675篇
肿瘤学   40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714篇
  2011年   772篇
  2010年   749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560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报道尺骨头进针固定尺骨骨折的解剖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 7具 1 4侧成人上肢标本 ,测量尺骨茎突的长度。以尺侧腕伸肌腱沟内缘 2mm尺骨茎突远端以上 1 5mm处为进针点 ,测量该点到尺神经手背支的距离、该点在前后两侧到尺骨头环状关节面的距离。以该点进针模拟手术并试用于临床。结果 :①尺骨茎突长为 (6 .0± 1 .2 )mm ;②进针点与尺神经手背支距离为 (1 4 .1± 3 .8)mm ;③进针点在前后两侧到尺骨头环状关节面的距离分别为 (1 6 .7± 0 .7)mm、(1 6 .6± 1 .1 )mm ,配对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 (P >0 .0 5) ;④术后随访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自尺骨头背侧进针能避免传统的从尺骨鹰嘴进针的并发症 ,且钢针尾部不影响前臂的旋转运动和腕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应用核酸扩增产物测定的固相杂交酶联显色法(RT-PCR-ELISA)检测甲肝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方法 应用RT-PCR-ELISA。将标记有生物素的寡核苷酸引物所扩增的疫苗病毒基因产物。与微孔反应板上的特异性探针进行快速杂交,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亲和素进行酶联显色。读取吸光度(A值)。判断结果。应用此法检测了11批甲肝活疫苗滴度。并与常规细胞培养法(CCID50)比较。结果 本方法与细胞培养法的敏感性相仿,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的优点。结论 RTPCR-ELISA法有望代替常规细胞培养法应用于甲肝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63.
人胚胎干细胞原代克隆生长及其传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人胚胎干细胞建系与囊胚质量、原代克隆生长的关系。方法 D3废弃胚胎成组共培养获得不同质量的囊胚,免疫刀去除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后,将内细胞团(ICM)接种到饲养细胞层上生长、传代。结果 从质量好的囊胚得到的人胚胎干细胞传代的代数更多;原代克隆生长快的人胚胎干细胞传代效率更高。结论 人胚胎干细胞建系与囊胚质量、原代克隆生长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4.
动态监测SARS病人IL-1α、IL-1β、TNFα和IL-6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监测SARS病人IL 1α、IL 1β、TNFα和IL 6含量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早期、恢复期SARS病人以及出院后SARS随访者 ,一线未患SARS健康医护人员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 1α、IL 1β、TNFα和IL 6含量。结果 :IL 1α和IL 1β含量在早期、恢复期与其他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5 )。SARS早期组TNFα均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 <0 0 0 5 ) ,SARS恢复期组均值显著高于SARS随访组、急诊等一线未患SARS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1)。SARS早期组IL 6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0 5 ) ,SARS随访组与急诊等一线未患SARS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均值比较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SARS在发病过程中其病理损伤与细胞因子IL 1、TNFα和IL 6有关。  相似文献   
65.
人源化抗人肺癌单域抗体基因的构建、表达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人源化的抗人肺癌单域抗体hu3D3VH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对其蛋白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CDR移植技术对mAb3D3的重链可变区进行人源化, 通过重叠PCR获得hu3D3VH的基因.构建pET22(b+)/hu3D3VH表达载体, 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在IPTG诱导下表达.表达产物通过Ni亲和层析柱纯化.采用间接ELISA和竞争抑制ELISA法进行活性分析.结果: 通过重叠PCR获得序列正确的目的基因.目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纯化后, 目的蛋白的纯度达95%以上.hu3D3VH具有与亲本抗体相同的抗原反应性, 并能抑制mAb3D3与L342细胞的结合.结论: 获得的人源化单域抗体hu3D3VH, 保留了与mAb3D3相同的反应性和特异性, 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食管壁各层环向应力 应变分布特征。方法 将 8只Wister大鼠的食管标记、测量在体长度后剪下置于去钙离子Krebs液中。剪下标记的中段食管用做充压试验 ,将其在显微镜下分离成内层食管 (粘膜和粘膜下层 )和外层食管 (固有肌层 )。充压时全层和分层食管均被拉长至在体长度 ,以每分钟升高 2cmH2 O速度匀速充压。根据所测图像的几何数据计算全层和分层食管的Kirchhoff应力和Green应变。零应力状态作为计算应力和应变的基本参照状态。结果  (1 )食管离体后较在体长度缩短 2 4%。 (2 )全层食管和分层食管的环向应力 应变曲线均符合指数方程τ =(τ +β)eα(ε-ε ) -β(判定系数 >0 .96) ,为非线性关系。 (3 )与全层食管相比 ,分层后内层食管应力 应变曲线较陡直 ,且移向左侧 ,差别有统计意义 (P <0 .0 5 ) ,外层食管的曲线移向右侧 ,差别无统计意义 (P >0 .0 5 ) ,内外两层食管的应力 -应变曲线亦有统计差别 (P <0 .0 5 )。结论 食管壁各层环向应力 -应变均符合非线性关系 ,食管内层不如外层易变形  相似文献   
67.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数字水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盲图像水印方法,本方法.利用小波包分解在图像和音频文件中构造信息冗余,嵌入的水印为二值图像,提取时不需原始信息和水印信息.对比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抵抗常见的水印攻击,在经过加噪、平滑、缩放和压缩等信号处理后仍能保持稳健.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检测人类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 1,PARP1]基因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中国南方汉族和苗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收集187名中国南方汉族和210名苗族人的血液DNA,用PCR法扩增hPARP1基因4个外显子,并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用PCR成功扩增出第12、13、16、17外显子,片段长度分别为253bp、313bp、175bp、362bp,在187名中国南方汉族和210名苗族人群中,分别有3人和9人检测出hPARP1基因第12、13、16和17外显子上各有1种基因突变,分别为Phe548Ser、Ala683Ser、Asp798Tyr、His808Arg。结论中国南方汉族和苗族人群中hPARP1基因第12、13、16和17外显子上存在突变型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70.
双重实时PCR快速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方法,应用于霍乱监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海产品检验。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A亚单位(ctxA)和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以10种细菌作对照,建立双重实时PCR改良分子信标检测体系,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霍乱监测。结果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102.4~166.6fgμl,菌液灵敏度为32~64CFUml或3~6CFU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此反应体系同时检测40株副溶血弧菌和50株霍乱弧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两种细菌检测互不干扰。对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48份样品和100份海产品进行检测,9份副溶血弧菌实时PCR阳性,其中7份副溶血弧菌细菌培养阳性,其余样品都为阴性。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结果仅需1天时间。结论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霍乱和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