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88篇
  免费   4396篇
  国内免费   2678篇
耳鼻咽喉   372篇
儿科学   557篇
妇产科学   214篇
基础医学   2720篇
口腔科学   733篇
临床医学   4936篇
内科学   3673篇
皮肤病学   520篇
神经病学   737篇
特种医学   1646篇
外科学   3751篇
综合类   12004篇
现状与发展   17篇
预防医学   5190篇
眼科学   625篇
药学   5386篇
  76篇
中国医学   4980篇
肿瘤学   1425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643篇
  2022年   1530篇
  2021年   1820篇
  2020年   1643篇
  2019年   844篇
  2018年   922篇
  2017年   1245篇
  2016年   952篇
  2015年   1720篇
  2014年   2166篇
  2013年   2772篇
  2012年   3995篇
  2011年   4202篇
  2010年   3773篇
  2009年   3400篇
  2008年   3421篇
  2007年   3377篇
  2006年   2856篇
  2005年   2222篇
  2004年   1586篇
  2003年   1209篇
  2002年   960篇
  2001年   874篇
  2000年   698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酸枣仁提取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酸枣仁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①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酸枣仁醇提取物,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并计算LD50及LD50 95%可信限;②小鼠灌胃给药,测定一次给予酸枣仁醇提取物的安全剂量.结果 ①静脉注射酸枣仁醇提取物后,部分小鼠出现中毒反应并死亡,测得LD50为27.5 g·kg-1,LD50 95%可信限为25.1~30.1 g·kg-1,死亡动物尸检,其主要脏器未见病理改变.14 d后存活小鼠体重平均增加20.4%,略高于生理盐水组(18.2%).②小鼠灌胃给药(340 g·kg-1,相当于成人一次用量的326倍)后,连续观察14 d,小鼠全部存活,无明显毒性反应,小鼠体重平均增长17.2%.结论 酸枣仁醇提取物毒性很低,临床给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2.
电针对SNI大鼠痛敏及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和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觉过敏以及脊髓谷氨酸和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和电针组(n=10)。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电针"委中"和"环跳"穴,观察其对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影响,以OPA柱前衍生+HPLC荧光检测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SNI手术可明显降低大鼠机械痛阈,并且其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物质含量则明显降低;而电针干预后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的含量,升高P物质含量,并减轻SNI大鼠的机械痛敏状态,进而改善其痛行为。结论: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有效的减少大鼠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和P物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ICU护理工作特点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应。方法用护理工作量、ICU护理质量标准奖惩考核、职称系数三部分综合考评护理工时,与护士的绩效工资分配直接挂钩。结果护理工时量化法实施后,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患者?医生对护理质量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护理工时量化绩效分配克服了经验式管理的弊端,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分配原则,挖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潜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4.
结直肠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附1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探讨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笔者对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示,112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48%。Ducks A,B期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C,D期组,腺癌组生存期明显长于黏液腺癌组和未分化癌组;根治术组生存期长于未切除组及姑息手术组;化疗组生存期明显长于未化疗组。提示: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否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nucleoplasty,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5年6月因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行PCN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间隙分为两组:单间隙组(A组)34例,多间隙组(B组)30例。临床效果评价采用JOA评分标准(17分制并计算改善率),颈椎稳定性评价采用Katsumi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颈椎稳定性。结果:随访6~24个月,A组平均14.1±3.7个月,B组平均13.9±3.8个月,A组术前JOA评分为9.19±2.64分,术后为14.37±1.42分,改善率为66.3%;B组术前JOA评分为8.89±2.31分,术后为14.33±1.28分,改善率为67.1%,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N治疗多间隙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良,对颈椎稳定性影响小,不会造成颈椎失稳。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纳米锶磷灰石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为将其应用于骨折临床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纳米锶磷灰石浸提液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体外共培养2d、4d、7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计算细胞相对增殖度,用六级毒性分类法进行评级。结果培养期细胞贴壁生长,形态良好,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细胞大量增殖,毒级为0~1级。相同时间点不同浓度的纳米锶磷灰石浸提液的吸光度值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初步证实纳米锶磷灰石具有人体应用的生物安全基础,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7.
仙人掌粉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仙人掌对糖尿病血糖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造成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 ,然后将高、中、低 3种剂量的仙人掌粉加入到基础饲料中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仙人掌粉高 (10g kg·d)、中 (5 .0g kg·d)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 ,并且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尿量增加的作用。各剂量组对正常大鼠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 仙人掌粉能有效降低四氧嘧啶所导致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尿量  相似文献   
78.
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神经病学临床见习的教学方法,认为临床见习的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及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79.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盐碱湖中分离到的一株低度嗜盐嗜碱细菌Bacillus sp F26,能积累高水平过氧化氢酶(CAT)。对Bacillus sp F26发酵产过氧化氢酶的环境与营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积累高水平过氧化氢酶的适宜环境条件为:温度37℃,种龄20-22h,接种量5%,装液量50mL/(250mL的摇瓶)。适宜发酵培养基组成(g/L)为:葡萄糖15,牛肉膏10,玉米浆10,酵母膏5,磷酸二氢钾1,氯化镁0.2,氯化钠50,碳酸钠10。采用上述条件进行摇瓶分批发酵实验,发酵20h,过氧化氢酶酶活达到16.32U/mL,细胞干重为4.12g/L。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对数生长后期(16h)添加2mmol/L的H2O2可以明显刺激产酶,在5L的发酵罐上进一步以指数速率方式流加H2O2,由于该流加方式可降低H2O2对细胞的毒害作用,过氧化氢酶酶活达到29.89U/mL,与分批发酵相比提高了92.8%。  相似文献   
80.
张英泽  阎小萍 《中国骨伤》2007,20(8):505-50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也可累及外周关节并造成关节软骨及骨的破坏,晚期可发生脊柱及外周关节强直、畸形以致严重功能受损[1]。所以我们必须强调重视AS骨质破坏发生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寻找有效药物,减少致残。1骶髂关节炎组织学研究较系统的骶髂关节炎组织学研究表明,AS的5个阶段不同程度存在滑膜炎、骨髓黏液样变、浅表软骨破坏、肌腱端炎、关节内纤维赘、新骨形成和骨性强直等众多病理表现;其中滑膜炎和软骨下骨髓黏液样变较肌腱端炎更能合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