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07篇
  免费   1963篇
  国内免费   992篇
耳鼻咽喉   138篇
儿科学   242篇
妇产科学   245篇
基础医学   1414篇
口腔科学   265篇
临床医学   2203篇
内科学   1981篇
皮肤病学   411篇
神经病学   529篇
特种医学   6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827篇
综合类   4738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1963篇
眼科学   273篇
药学   2207篇
  24篇
中国医学   1458篇
肿瘤学   90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567篇
  2021年   831篇
  2020年   661篇
  2019年   479篇
  2018年   498篇
  2017年   590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825篇
  2014年   1017篇
  2013年   1204篇
  2012年   1608篇
  2011年   1805篇
  2010年   1480篇
  2009年   1309篇
  2008年   1361篇
  2007年   1343篇
  2006年   1246篇
  2005年   957篇
  2004年   688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1922年   2篇
  19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2 294名军人伤害住院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区部队伤害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提出预防建议。方法:应用各医院上报军区统计中心的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意外损伤、军事训练伤、交通伤和烧烫伤是导致部队伤害住院的四大主要因素。伤害主要发生在18—23岁(占62.16%)之间,干部意外损伤、交通伤和锐器伤高于战士,军训伤则战士明显高于干部。结论:部队要重视和加强伤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2.
烟草的危害性已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后又一威胁人类健康的行为性疾病因素,在全社会,一方面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为代表的卫生系统加大了对烟草危害性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一些公共场所也加大了对无吸烟场所的构建,形成了一种对戒烟行为的外在要求。随着宣传的深入,吸烟者已经从根本上认识了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宜都市在2006年5月参加了国际戒烟竞赛,为评价此次戒烟竞赛的效果,于2007年5月从1116参赛者中抽取了117人,对戒烟竞赛后一年进行了随访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访对象为宜都市2006年5月参加国…  相似文献   
53.
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果酸(羟基乙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掌握果酸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应用浓度为20%、35%、50%、70%的羟基乙酸治疗24例痤疮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3例患者完成治疗。4周后皮损减退率34%,有效率83%;8周后12例患者皮损减退率53%,有效率100%;12周后5例患者皮损减退率69%,有效率100%;炎性皮损减退率高于非炎性皮损。结论:果酸治疗痤疮至少需要4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4.
介入治疗在颌面部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颌面部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44例良、恶性肿瘤和出血病变进行造影和治疗,43例常规进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必要时进行颈内动脉或椎动脉造影。41例进行了治疗,1例因主动脉纡曲而在弓下灌药,2例因其他原因未予栓塞。结果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彻底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栓塞后手术的患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介入治疗对颌面部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利多卡因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继发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重度颅脑损伤后SAH患者60例(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均进行GCS评分、颅内压(ICP)测定以及头部CT、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利多卡因治疗7d后即出现颅内压降低、挫伤脑组织血流供应改善、脑水肿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GCS评分在利多卡因治疗7d、14d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明显减轻颅脑损伤后SAH继发性脑组织损伤的程度,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6.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即心肌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的数次短暂再灌注/缺血的循环。实验证明后处理对缺血心肌确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挥发性麻醉药后处理也可以发挥同样的保护效应,其机制比较复杂,远未阐明,现就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三七总甙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和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应用三七总甙进行干预,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TGF-β1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七总甙能够显著抑制细胞TGF-β1的表达,并使细胞停滞于S期,而G0-G1期、G2-M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三七总甙改变细胞周期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可能成为防治增生性瘢痕的药物。  相似文献   
58.
咳嗽变异型哮喘多项检测指标的Bayes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肺功能、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日内波动率[△PEFR(%)]、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以及血清IgE的变化特点及诊断意义。方法对22例CVA、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以及2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曲线)、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PEFR(%)]、BALF细胞学分析以及血清IgE测定。结果(1)CVA患者呼气流量指标[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气道弹性阻力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VA组患者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Mch—PC20-FEV1明显降低、[APEFR(%)]增大(〉20%)、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清IgE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及CO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气道弹性阻力、支气管激发试验、[APEFR(%)]、BALF细胞学以及血清IgE的测定有助于CVA的诊断且与COPD等的鉴别。根据Bayes判别结果,鉴别CVA与COPD的上述病因学指标作用大小依次为Mch—PC20-FEV1、JgE、[△PEFR(%)]、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FEV1/FVC、FEV1、PEF、MMEF和气道弹性阻力,其中主要为Mch—PC20-FEV1、IgE、[APEFR(%)]、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运输介导物(endothelial n itric oxide synthase traffic inducer,NOSTR IN)在子痫前期(pre-ec lampsia,PE)患者胎盘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HE染色后镜下观察胎盘组织及血管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 estern b lot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NOSTR IN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血管变细,数目减少,血管合体膜增厚,纤维素样坏死明显多于正常妊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血管内皮细胞中都有NOSTR IN的表达,但子痫前期患者胎盘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染色较正常妊娠明显增强;W estern b lot显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NOSTR I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妊娠(P<0.01)。结论胎盘组织中NOSTR IN表达增加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定量研究汉滩病毒(HTNV)体外诱导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HSP70 mRNA的表达规律。方法以HTNV敏感细胞株Vero-E6为对象,体外实验性感染Hantaan 76—118。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感染后72h内HSP70的表达并加以定量分析。结果与模拟感染组相比,Hantaan 76—118感染Vero-E6细胞后0.5h,HSP70 mRNA开始升高,于感染后12h达高峰,并持续高表达至72h(P<0.05)。Hantaan 76—118感染后2h可检测到HSP70蛋白表达增加,于感染后12h达高峰,并持续高表达至72h(P<0.05)。结论体外感染HTNV可诱导Vero-E6细胞产生热休克反应并表达HSP70,这种快速、持久的应激反应,可能对HSP70持续发挥其细胞保护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