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76篇
  免费   16041篇
  国内免费   9419篇
耳鼻咽喉   1258篇
儿科学   2728篇
妇产科学   1187篇
基础医学   11473篇
口腔科学   2869篇
临床医学   19932篇
内科学   15061篇
皮肤病学   1454篇
神经病学   4144篇
特种医学   51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11323篇
综合类   37104篇
现状与发展   4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5311篇
眼科学   3303篇
药学   18114篇
  258篇
中国医学   13760篇
肿瘤学   7994篇
  2024年   526篇
  2023年   2197篇
  2022年   5081篇
  2021年   7312篇
  2020年   6236篇
  2019年   4017篇
  2018年   4179篇
  2017年   5154篇
  2016年   4032篇
  2015年   6853篇
  2014年   8665篇
  2013年   9730篇
  2012年   13761篇
  2011年   14748篇
  2010年   11938篇
  2009年   10269篇
  2008年   10799篇
  2007年   9899篇
  2006年   9070篇
  2005年   7152篇
  2004年   4851篇
  2003年   4220篇
  2002年   3179篇
  2001年   2712篇
  2000年   2037篇
  1999年   1169篇
  1998年   499篇
  1997年   480篇
  1996年   376篇
  1995年   331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2篇
  1970年   7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尾加压素II(urotensin II,UII)最早是从鱼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的调节肽,近来已从人体中克隆出来,并发现体内一种孤立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14是其特异性受体。UII与GPR14结合后,参与许多生物学效应,如调节内分泌,调节渗透压平衡,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及心血管收缩功能等,是迄今体内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UII不仅与许多人类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且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液中UII含量升高。初步研究表明,UII的基因多态性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尾加压素II还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Opa相互作用蛋白5(OIP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OIP5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PANC-1、KP-3、BxPC-3细胞中OIP5 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OIP5基因沉默质粒的慢病毒(pGCSIL-shOIP5)和对照质粒慢病毒(pGCSIL-shCtrl),分别感染PANC-1细胞,分为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5 d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慢病毒敲低效率,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连续5 d进行MTT检测和细胞计数;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孵育10 d形成集落,Giemsa染色分别集落总数。结果胰腺癌中OIP5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OIP5高表达患者的总存活率显著低于OIP5低表达患者(P<0.05),且其无病生存率也显著降低(P<0.05);OIP5在MIAPaCa-2、PANC-1和KP-3中表达较高,而在BxPC-3细胞系中的表达较低;MTT检测结果显示OIP5沉默在第4和第5天显著降低了PANC-1细胞的增殖速率(P<0.01);OIP5沉默后细胞集落数(平均为9个)显著低于shCtrl对照组中的数量(平均为40个)(P<0.01);OIP5沉默后PANC-1细胞凋亡比例为8.3%显著高于shCtrl的4.5%(P<0.01)。结论OIP5在胰腺癌细胞系中异常高表达,OIP5基因可调控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集落形成,提示OIP5可能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从而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3.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除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外,还存在大量的"隐性失血"。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能会影响围术期出血尤其是隐性失血,此前并无报道。目的:针对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行腰椎后路手术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隐性失血情况进行对比,并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了65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筛选87例未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腰椎管狭窄患者(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所有患者均采取椎弓根螺钉+钛棒+椎间融合器内固定系统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和后外侧融合治疗,术中行自体骨后外侧植骨。提取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类风湿性关节炎信息(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Steinbrocker分级、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手术信息以及出血量相关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隐性失血作为主要指标;以手术时间、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及其变化值、手术前后贫血数量、术后新发贫血数量、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注量等作为次要指标。结果与结论:①类风湿性关节炎组腰椎管狭窄患者平均年龄为(65.97±8.0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5.76±3.68)kg/m^2,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和手术节段数上均与之匹配;②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患者平均病程为(16.78±12.73)年,其中单药或联合口服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者最常见,2组在椎弓根螺钉数和椎间融合器置入数量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组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③主要结果对比显示2组在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隐性失血以及隐性失血所占总失血量比例在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更低(P<0.001,0.012);根据手术节段数进行分层分析,长节段(≥3节段)手术中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隐性失血和隐性失血所占总失血量比例均优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④次要指标对比红细胞压积改变值(P=0.021)在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小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但血红蛋白减小值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2组新发贫血以及贫血加重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异体血输注和手术时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患者隐性失血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Steinbrocker级别高、未服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血红蛋白变化和输注异体血为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⑥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在总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和手术时间上无差异,而隐性失血以及隐性失血所占总失血量比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组高于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尤其是长节段手术;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的Steinbrocker分级高、未服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血红蛋白改变较多以及输注异体血为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We used a two-chamber system to study transcytosis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across monolayers of human colon carcinoma-derived T84 cells, which show structural resemblance to the native intestine. Among 16 E. faecalis isolat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he well-characterized strain OG1RF and 8 other isolates (2 endocarditis isolates, 1 urine isolate, and all 5 fecal isolates) showed translocation in this assay, while 6 clinical isolates (3 endocarditis and 3 urine isolates), the recipient strain JH2-2, and the control, Escherichia coli DH5alpha, had no detectable translocation. Of two OG1RF mutants involving the previously studied epa (enterococcal polysaccharide antigen) gene cluster, known to be needed for virulence and resistance to killing by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one epa mutant (TX5179) was unable to translocate, while TX5180, with an epa disruption farther downstream, showed a moderate decrease in translocation relative to that of the wild-type strain OG1RF (P < 0.01), indicating that the epa gene cluster is important for translocation across a T84 monolayer. This observation was confirmed by complementation of the epa mutant (TX5179) with epa genes and restoration of its translocation ability. In conclusion, we have demonstrated translocation of at least some strains of E. faecalis across T84 monolayers, although strains differ considerably in this ability, and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epa mutations can cause marked changes in successful transloc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model may be a useful in vitro system for study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ocation from the intestinal tract.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在"创而床准备(WBP)"理论指导下,观察负压封闭吸引局部处理糖尿病溃疡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的27例糖尿病溃疡患者作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的8例糖尿病溃疡患者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均经常规系统的治疗,试验组在创面的黑、黄期采用清创后负压吸引治疗.观察两组创而各分期间的演进情况.比较两组手术Ⅰ期修复率、入院首次及实施负压治疗后1、2、3周创面细菌学检查结果 .观察各期创面组织标本的HE染色和黄、红两期Ⅰ、Ⅲ型胶原纤维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结果 及对其含量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创面各分期的演进速度、于术Ⅰ期修复率均优于以照组(100%比46%,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创面末检出致病菌,对照组检出率为66.7%(P<0.05).HE染色显示试验组各期间的演进类似于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且试验组黄期Ⅰ、m型胶原总含量为12.28%,对照组为24.77%(P<0.01).结论 基于WBP方案的负压吸引治疗能促进糖尿病溃疡的创面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CCC)血管生成和侵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33例手术切除的CCC标本进行CD34、VEGF、 ANG-1、 ANG-2 和TSP-1的免疫组化染色,研究VEGF、ANG-1、ANG-2、TSP-1的表达与胆管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本组CCC的微血管密度(MVD)为(87.2±52.6)/mm2,VEGF、ANG-1、ANG-2 和TSP-1的阳性率分别为75.6%、36.0%、57.6%和45.5%。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高MVD相关,TSP-1则与MVD负相关(P<0.01,P<0.05,P<0.01)。阳性TSP-1与肝内转移正相关(46.7% vs 5.6%,P<0.05)。结论: CCC瘤内的血管新生活跃,VEGF和ANG-2的阳性表达与CCC血管生成正相关,TSP-1则与其负相关,TSP-1的阳性表达还与肝内转移相关,VEGF、ANG-1、ANG-2的表达与肿瘤的侵润转移未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7.
刘燕明  罗晶 《免疫学杂志》2006,22(Z1):105-107
诸多研究表明MHC-Ⅱ类分子在启动应答中起关键作用,提示初始CD4+T细胞对MHC-Ⅱ类分子不仅是在抗原肽识别方面,而且在启动免疫应答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转换认识角度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有关识别时MHC-Ⅱ类分子的差异可能与启动不同的免疫过程有关,是很多复杂的免疫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量尿毒血清组分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40份尿毒症病人血清和20例正常人血清,应用Centricon Plus 20 Centrifugal Filter Devices将尿毒血清分离成分子量 >10 000 D,5 000-10 000 D,<5 000 D 3个组分。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TGF的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CTGF mRNA表达。结果:2.5%-20%浓度尿毒血清组CTGF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10%尿毒血清组最高;分子量 <5 000 D尿毒血清组CTGF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而分子量 5 000-10 000 D和 >10 000 D尿毒血清组CTGF基因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以分子量 >10 000 D尿毒血清组最高。不同浓度尿毒血清组CTGF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随着尿毒血清浓度的升高而增高,在不同分子量尿毒血清组中,以分子量 >10 000 D组增高最为显著。结论:尿毒症毒素通过影响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致纤维化细胞因子CTGF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在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而以分子量大于 10 000 D的尿毒症毒素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1988年至1991年对收治的发病5日以内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应用姬鼠型HFRSV陈株及家鼠型HFRSVR22株,免疫猪所制备的特异性双价纯化免疫血清F(ab)2(称F(ab)2血清),治疗HFRS病人65例作为研究组,以44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结果表明:①球结膜水肿渗出减轻,24小时出血减轻;②白细胞病毒抗原消失迅速;③研究组出院平均早9.1天;④在洽疗后2、4日,对照组的特异性免疫荧光IgM抗体明显高于研究组的。⑤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都以研究组为优。提纯后的免疫血清F(ab)2无抗体-介导反应,无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它含有特异性中和抗体及其他免疫因子,可中和清除体内的病毒抗原,减轻病毒血症及毛细血管壁的损伤,阻断病情发展,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研究了大鼠慢性高输出量型心功能不全发展过程中心室舒,缩功能和顺应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心泵功能的关系。疾病模型采用动静脉造瘘(ACF)加单侧肾动脉缩窄(RAS)的方法建立。本实验中,全部ACF+RAS大鼠均呈现出慢性高输出量型心功能不全的特征,在静息状态下心脏指数(CI)显著升高,而心泵贮备功能(CORF)却不同程度地降低。结果表明:随心泵功能的恶化,心室的舒、缩功能进行性降低,心室的舒张顺应性显著升高,心室的舒,缩性能和顺应性在心功能不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心泵功能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