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大剂量经口纳米粒径二氧化钛(nano-TiO2)和三氧化二铝(nano-Al2O3)粉染毒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以5g/Kg体重剂量的微米(micro-TiO2)和nano-TiO2或-Al2O3粉给小鼠一次经口灌胃,14d后处死取血分离血清,分析LDH和α-HBDH活性变化。[结果]nano-Al2O3染毒小鼠血清LDH和α-HBDH活力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与micro-Al2O3染毒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no-TiO2染毒小鼠血清LDH活力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micro-TiO2染毒组小鼠血清LDH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和nano-TiO2染毒组(P﹤0.05);nano-TiO2染毒小鼠血清α-HBDH活力与micro-TiO2染毒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no-TiO2和nano-Al2O3粉对小鼠血清LDH和α-HBDH活性的影响明显不同,nano-TiO2和nano-Al2O3粉对小鼠血清LDH和α-HBDH活性的影响与相应的micro-TiO2和micro-Al2O3有明显差别,血清LDH和α-HBDH可能不一定适合于纳米金属材料的生物毒性评估。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enile degenerative heart valvular disease,SDHV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至2007年在阳江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诊断为SDHVD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n=62)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洛伐他汀20mg/d睡前服用;对照组(n=58)接受基础治疗。平均随访24个月,记录主要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中共有99例中至重度瓣膜疾病患者,不同类型重度瓣膜疾病患者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IV级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同组心功能Ⅱ级和Ⅲ级。随访2年,两组共死亡26例,病死率达21.67%。治疗组有7例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7/62)vs.22.4%(13/58),P〈0.05]。结论洛伐他汀能减少SDHVD的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患者预后好于对照组,可能与其稳定血管内斑块和抗炎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制用于食管切除后食管胃吻合的可降解防返流吻合支架,经初步体内实验研究,了解其降解特性及行食管胃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目前食管胃吻合支架研究存在的问题,采用3D打印技术将聚乳酸材料制作成1种可降解防返流食管胃吻合支架,在支架内采用牛心包缝制防返流瓣膜。经体外模拟胃酸环境降解实验了解支架体外降解特性,采用家猪6只,行经腹食管下段贲门切除及食管胃支架吻合术,经术中及术后观察食管胃支架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 食管胃吻合支架体外胃酸环境降解实验显示支架16周内逐步降解,降解速度较慢。6只家猪均成功完成支架吻合,术后早期进食,无需胃管引流,观察4周吻合口愈合好,无吻合口瘘及狭窄,但1例术后出现幽门梗阻,4周后处死解剖该例发现吻合支架仍部分残留胃腔内,其余几例胃腔内均未见支架。结论 研制的可降解防返流吻合支架在食管胃吻合中使用具有操作快捷,吻合确实,具有术后早期进食,无需胃管引流等优点,但吻合支架仍降解过慢,存在幽门梗阻的风险,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报道左侧踝关节Danis-Weber B型骨折的速滑运动员术后加速康复的案例。方法 速度滑冰运动员意外摔倒致左踝撞击后肿胀及活动障碍1 h入院,诊断Danis-Weber B型骨折并行择期手术。术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发布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问卷(AOFAS)以及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对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连续9周评估,同时根据不同评估阶段结果设计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和体能训练方法。结果 经过9周康复治疗,运动员踝关节疼痛消失,屈伸活动度恢复正常,Barthel指数和AOFAS评估均接近满分,可以重新上冰训练。结论 Danis-Weber B型骨折术后的特定个体,根据康复目标实施针对性的阶段性评估与康复计划,可以加速基础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66.
北京地区部分健康人群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部分健康人群的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日立7150生化分析仪的免疫比浊法测定北京地区部分健康人群的血清载脂蛋白A-Ⅰ、A-Ⅱ、B、C-Ⅱ、C-Ⅲ和E水平.结果 该组人群血清载脂蛋白的A-Ⅰ、A-Ⅱ、B、C-Ⅱ、C-Ⅲ和E其均值分别为(1245.23±247.15)、(309.58±70.69)、(827.11±169.57)、(39.33±19.47)、(87.35±40.49)和(48.42±15.97)mg/L.结论 该组人群血清载脂蛋白的A-Ⅰ、A-Ⅱ、B、C-Ⅱ、C-Ⅲ和E均接近正态分布,除血清载脂蛋白A-Ⅰ和B外,载脂蛋白A-Ⅱ、C-Ⅱ、C-Ⅲ和E水平与年龄无显著相关;女性血清载脂蛋白A-Ⅰ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其他血清载脂蛋白组分在两性间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7.
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骨搬移治疗胫骨骨缺损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应用骨搬移技术治疗38例胫骨骨缺损患者,男26例,女12例;年龄36~66岁,平均49.0岁;均为开放性胫骨骨折。38例患者骨缺损长度为4~9.6 cm,平均5.2 cm,术后及时调整力线及搬移速度,患者坚持负重。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7~36个月,平均24.0个月。19例患者对合端自然愈合,其余18例分别经手风琴技术(10例)、植骨辅助内固定(8例)相应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因神志不清、肺炎、膝关节脱位、糖尿病、脑瘫后遗症等难以护理,患者家属强烈要求手术截肢,故予以截肢处理。骨搬移时间为4~10个月,平均7.1个月。搬移长度为5~11.6 cm,平均8.0 cm。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18例,中6例,差3例。除1例截肢外,其余病例均治愈,无感染复发、再骨折等。结论:骨搬移法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其存在许多并发症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包括搬移距离过长时长骨力线的偏移(骨外露)、钉道感染、钢针松动、软组织下陷、膝踝关节功能丧失、牵张骨痂不长、对合端接触后骨不愈合等。  相似文献   
68.
席水燕  马田成 《海南医学》2022,33(4):435-437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与大面积烧伤患者病情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长安医院收治的8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8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抗休克、抗感染、创面清创换药等常规治疗,并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紧急治疗后于入院第二天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测定血清ChE水平.比较两组受检者以及不同病情程度烧伤患者的血清ChE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大面烧伤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清Ch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受检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民族、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清ChE水平为(5789.21±125.35)U/L,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3632.25±122.14)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患者第1~4周的血清ChE水平随着烧伤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ChE水平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5、-0.631、-0.652,P<0.05);治疗4周后死亡10例,死亡中位时间为(23.25±5.32)d,其中生存组患者的血清ChE水平为(5032.15±111.23)U/L,明显高于死亡组的(2189.24±120.1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hE水平与大面积烧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血清ChE水平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观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胆红素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引起脑血管损伤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CT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共82例,对照组35例。分别取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hs-CRP、Hcy、脂蛋白(a)[Lp(a)]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Hcy、hs-CRP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B水平与hs-CRP和Hcy呈负相关,Hcy与hs-CRP呈正相关;血清Lp(a)与TB、Hcy及hs-CRP未见显著相关。结论胆红素对高Hcy引起的脑血管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0.
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对8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认知矫正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采用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认知矫正治疗组患者进行认知作业练习24周。对照组予以一般工娱活动。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评定。结果:24周后每组各脱落3例。①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DSS总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t=5.33,P<0.05);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2.16,P<0.05);②治疗后WCST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较治疗前,正确反应数明显增加(t=2.56,P<0.05),持续错误反应数明显减少(t=4.71,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以SDSS总分为自变量,WCST中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反应数、分类数为因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以及治疗后WCST与SDSS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36.84,P<0.05)。其中,持续错误反应数与SDSS总分呈明显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认知矫正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和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的恢复水平影响着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