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通过气管滴注昆明小鼠观察水溶性牛磺酸修饰多壁碳纳米管(tau—MWCNTs)的肺脏毒代动力学特征及其对肺脏的影响,为评价其生物学效应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昆明小鼠,称量体重后按数字随机表法分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tau—MWCNTs剂量为0.125、0、25、0.5、1mg/kg,阴性对照为PBS溶液,气管内滴注法1次性染毒,染毒后1、7、14、28d处死小鼠,进行血清学和病理学分析。同法注入0.5mg/kg ^14C标记tau—MWCNTs溶液,分别在1、3、7、14、21、28d处死小鼠,取各主要器官组织消解测定放射性。结果只有肺有放射性,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从滴注后1d的(80±7.7)%减少到28d的(22±6.9)%。各组小鼠血清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在滴注后7d一过性升高,滴注后28d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仅1mg/kg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至28d[(14.18±1.70)umol·s^-1·L^-1]仍未恢复至对照组[(10.95±3.51)umol·s^-1·L^-1]水平;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无明显变化。病理发现各组小鼠肺内有炎症反应和增生现象,肺泡巨噬细胞和部分支气管上皮细胞吞有大量tau—MWCNTs。结论气管滴注一定剂量水溶性tau—MWCNTs对小鼠肺的影响辂微。  相似文献   
52.
南海官兵驻岛礁前后内分泌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南海官兵驻礁前后和下礁2月后内分泌激素变化的研究,分析对官兵身体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08-07~10月守礁官兵158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经医院全面体检身体合格。对守礁官兵守礁前、守礁后、下礁2个月后进行促卵泡刺激素(follicule-sti 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泌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ROG)、睾酮(testosterone,T)、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 m-ulating hormone,TSH)、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胃泌素(gastrin,GAS)、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肾上腺髓质激素(adrenal medullary hormone,ADM)测定。结果驻岛官兵守礁后与守礁前相比,FSH、LH、GAS显著降低(P〈0.01或P〈0.05),T、ANP、NT、ADM显著升高(P〈0.01或P〈0.05),E2、PROG、PRL、TSH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礁2个月后与守礁前相比11种内分泌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驻岛礁官兵部分内分泌激素发生显著改变,对驻岛官兵的身体、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但下礁2月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不会造成长久的激素紊乱。  相似文献   
53.
姚佳  杜则玲  王天成 《肿瘤学杂志》2012,18(12):970-971
[目的]探讨卵巢单纯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病理结果将卵巢囊肿患者分为两组,单纯性囊肿者为观察组(83例),其他肿瘤者为对照组(111例),对两组囊肿体积、CA125表达、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囊肿体积较小、CA125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单纯性囊肿如及时明确诊断,预后良好,可观察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4.
苏州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蓓蕾  李世红  王天成 《吉林医学》2010,31(32):5769-5770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中A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特点。方法:收集苏州木渎人民医院儿科863例<5岁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检测标本中的A群RV抗原。分析阳性患儿流行病学资料。结果:863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RV抗原检测阳性174份,1~2月及11~12月其阳性率分别达25.56%、37.10%,后两者与其他月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段患儿RV感染率以6个月~2岁年龄段较高,6个月~2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的RV抗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RV感染率为24.62%,女性为16.3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05)。结论:苏州地区RV感染高峰期在11月至次年2月,患儿年龄为6个月~2岁。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年轻和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与生存率,探讨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特点。方法根椐上海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数据统计,选取我院2002年1~12月手术的1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年龄分为年轻组(〈50岁,89例)和高龄组(〉70岁,8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计算。结果高龄组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比例高于年轻组(Х^2=9.281,P=0.000),而性别、吸烟人数、病理类型、TNM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放化疗等临床特征及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5.569,P〉0.05)。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者高龄组高于年轻组(Х^2=14.053,13.044,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龄组高于年轻组(Х^2=12.842,P=0.000);高龄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33.53%和27.83%;年轻组分别为77.78%,46.67%和44.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风险相对较高,应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可获得与年轻患者接近的长期生存率,仍是值得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6.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本文针对成人医学教育中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内容较多,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及成人学员自身的特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对实验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和临床实践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和探索,旨在促进成人医学教育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双“J”管在Ⅱb期宫颈鳞癌手术中对输尿管的作用。方法 对17例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观察组),经膀胱或经腹腔双侧输尿管置入双“J”管,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X射线检查双“J”管;术后3个月时,X射线复查双“J”管,在膀胱镜下拔除。19例Ⅱ期宫颈鳞癌患者(对照组),在不使用双“J”管下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对两组进行术中、术后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手术达标率为76.47%(13/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3%(10/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输尿管损伤、尿瘘发生。对照组有3例输尿管损伤(P〈0.01),1例输尿管阴道瘘。观察组术后发生输尿管痉挛、血尿、发热等较对照组高(P〈0.01)。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时,观察组17例均顺利。随访,观察组2例死亡(非尿毒症)。对照组1例死亡(合并尿毒症)。结论 Ⅱb期宫颈鳞癌使用双“J”管,能有效预防术中、术后对输尿管的损伤和压迫,维持输尿管通畅,提高手术达标率,降低手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老年子宫切除阴道成形术对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例单纯全子宫切除者术中进行阴道成形术,即阴道残端与腹膜延接,延续长度约3 cm。对照组30例仅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3~6个月对阴道黏膜变化、阴道长度和性生活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阴道成形术30例,4个月成形部分黏膜全部转换为正常阴道黏膜,阴道长度为(8.38±1.27)cm,性生活无障碍者25例;对照组阴道长度为(6.42±1.18)cm(P<0.01),性生活无障碍者16例(P<0.05)。结论老年患者子宫切除阴道成形术能提高术后性生活质量,有利于身心健康,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9.
纳米铁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米粒径铁粉经口染毒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的影响.方法 40只CD小鼠随机均分(雌雄各半)为对照(Control)组、微米粒径铁粉(Micro-Fe)组、微米粒径氧化铁粉(Micro-Fe2O3)组和纳米粒径铁粉(Nano-Fe)组.将以上材料制成水溶液,以羧甲醛纤维素为辅剂,以5 g/Kg体重剂量一次经口灌胃,14天后处死,分别测定脏器系数,取血分离血清,测定LDH及其同工酶、α-HBDH活性变化.结果 Micro-Fe、Micro-Fe2O3和Nano-Fe组小鼠肝脏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L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组小鼠血清α-HBDH活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Nano-Fe组小鼠血清LDH3明显低于Micro-Fe组,但与Control组和Micro-Fe2O3组相比差异不显著;Nano-Fe组小鼠血清LDH4和LDH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铁摄取可能对小鼠血清LDH具有一定抑制效应,Nano-Fe对血清LDH同工酶的影响与Micro-Fe和Micro-Fe2O3有所不同,血清LDH同工酶分析可能比血清LDH能更好地反映Nano-Fe对生物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考研、就业与医学生毕业实习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已成为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发展对医学院校人才需求的变化、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步调不一致等社会客观因素;而两者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学生成才观的缺陷,以及教学管理松懈等则是其内在原因.因此,从其形成因素着手,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解决冲突,消除影响,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