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2篇
内科学   147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222篇
综合类   51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96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27篇
中国医学   190篇
肿瘤学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31.
脂糖舒对大鼠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观察纯中药复方脂糖舒对小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组,采用离休肠平滑肌实验装置,应用三种不同浓度脂糖舒(0.20%、0.60%、1.20%),观察其对离体十二指肠和回肠自发运动的作用及高浓度脂糖舒(1.20%)对乙酰胆碱、氯化钡、肾上腺素的拮抗作用。结果:各浓度脂糖舒对十二指肠自发运动均有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大而增强;高浓度脂糖舒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紧不素有拮抗作用,对乙酰胆碱的拮抗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32.
头孢替唑钠与头孢唑啉钠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130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头孢替唑钠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0例急性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头孢替唑钠和头孢唑啉钠,均用2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氯化钠溶液中静滴,bid,疗程7-14d。结果:试验组痊愈率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试验组97.0,优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头孢替唑钠对106株致病菌的敏感率96%(102/106株高敏),对金葡球菌MIC值为0.06-0.5mg.L^-1,低于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及头孢他啶的MIC值。结论:头孢替唑钠是治疗急性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小青龙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 该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78%,RSD=0.85%。结论 两种剂型中芍药苷的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4.
"非典型性肺炎"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至今国内外对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我国传统特色疗法之一的针灸,在"非典"的预防中可能会发挥良好的作用.长期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针灸可以动员机体潜在力量,增加生理防御能力,尤其是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无论是对特异性的,还是非特异性的,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针灸均有提高作用,故可有力地抵抗病毒的侵犯.  相似文献   
35.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中一个独立的亚型,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它是结外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型。此型淋巴瘤病人常有慢性感染病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MALT淋巴瘤是一种惰性病变,可较长时间局限于局部。局部治疗有效。胃MALT淋巴瘤最常见。本文以胃MALT淋巴瘤为重点,对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36.
白芍总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 (TGP)对全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三血管阻断全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观察大鼠眼球颜色、脑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TGP(10、2 0、4 0mg·kg-1)可以明显改善大鼠眼球颜色的变化 ;TGP(2 0mg·kg-1)能提高脑缺血再灌大鼠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中降低的SOD活性 ,并且降低升高的MDA含量 ;TGP(2 0mg·kg-1)对大鼠缺血性脑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 TGP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脑组织皮质和海马骨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并对脑组织皮质做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脑组织皮质和海马MPO活性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提取物(20、40、80mg·kg-1)均可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升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脑组织升高的皮质和海马MPO活性;改善脑组织皮质的缺血性改变。结论: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8.
黄酮类物质-TFOD对大鼠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酮类物质- TFOD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角叉菜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模型进行研究.计量资 料结果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TFOD( 30.0、60.0 mg· kg- 1)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诱导 的大鼠足肿胀; TFOD( 30.0 mg· kg- 1)在致炎后 0.5~ 1.0 h有抑制作用; TFOD( 60.0 mg· kg- 1)于致炎后 0.5~ 1.0 h 作用最强,致炎后 4 h仍有一定的抗炎作用.TFOD(15、30、60 mg· kg- 1)能降低大鼠炎症足爪组织和血清中 PGE2、MDA的含量,提高血清中 SOD的含量.TFOD(30、60 mg· kg- 1)能降低大鼠血清中 NO的含量.结论: TFOD( 30.0、60.0 mg· kg- 1)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PGE2、NO合成和释放,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超氧阴 离子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39.
明艳  王冲  林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3):157-158
目的 :探讨合理配合与正确护理在冠状动脉内球囊成形 (PTCA)及支架置入术中的作用。方法 :冠心病病人1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 ,根据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行PTCA加内支架置入术 ,术中除配合操作医师完成介入手术及监护外 ,同时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术后康复指导。结果 :184例病人置入1个支架者107例 (58 % ) ,2个支架者62例 (33 % ) ,3个支架者12例 (6 % ) ,4个支架者3例 (约占1 6 % ) ,手术成功率达到99 %。结论 :围手术期的合理配合与正确护理对提高PTCA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p14ARF基因转染联合氟尿嘧啶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中p14ARF基因的表达.四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对比在不同浓度的氟尿嘧啶作用下转染前后LOVO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LOVO细胞呈现p14ARF基因缺失变异.RT-PCR和Western blot法证实转染后LOVO细胞中有p14ARF基因的表达.p14ARF基因转染后细胞增殖受抑,流式细胞仪显示p14ARF基因诱发凋亡.在氟尿嘧啶0.1 g/mL的作用下,未转染的LOVO细胞的增殖速度未受影响,而转染后LOVO细胞较未用药时的抑制率增加;氟尿嘧啶1、10、100 μg/mL时,对转染前后LOVO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氟尿嘧啶对转染后LOVO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的LOVO细胞.结论p14ARF基因转染可抑制LOVO细胞增殖.p14ARF基因和氟尿嘧啶联合用于LOVO细胞能够加强氟尿嘧啶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提高LOVO细胞对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