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10篇
  免费   4009篇
  国内免费   2540篇
耳鼻咽喉   379篇
儿科学   599篇
妇产科学   216篇
基础医学   3215篇
口腔科学   1086篇
临床医学   5353篇
内科学   4566篇
皮肤病学   505篇
神经病学   1795篇
特种医学   2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5127篇
综合类   10890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4545篇
眼科学   603篇
药学   5046篇
  47篇
中国医学   3768篇
肿瘤学   2684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838篇
  2021年   1417篇
  2020年   1345篇
  2019年   920篇
  2018年   1044篇
  2017年   1259篇
  2016年   1128篇
  2015年   1962篇
  2014年   2676篇
  2013年   3202篇
  2012年   4667篇
  2011年   5165篇
  2010年   4169篇
  2009年   3597篇
  2008年   3717篇
  2007年   3377篇
  2006年   2900篇
  2005年   2288篇
  2004年   1552篇
  2003年   1302篇
  2002年   1006篇
  2001年   677篇
  2000年   561篇
  1999年   353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0年   7篇
  196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41.
目的探讨经单根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CS)顺行性/逆行性同时心肌灌注(SARC)的效果。方法将离体猪心分别经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或右冠状动脉(RCA)中的1支和CS行SARC,再依次向动、静脉灌注通路内注入磁共振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心肌内造影剂的分布以及对非灌注冠状动脉回流液进行分析,评估心肌灌注效果。结果SARC期间经单根冠状动脉注入Gd-DTPA不但使其支配区域磁共振信号增强,而且其余2根非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域信号也增强(包括右心室游离壁);而SARC期间经CS注入Gd-DTPA只引起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变亮,灌注冠状动脉的支配区和右心室游离壁的信号强度无改变。SARC期间非灌注冠状动脉收集的回流液速度分别为:LAD 10.5~17.7ml/min,LCX 9.7~15.2ml/min,RCA 4.7~7.8ml/min。结论经单根冠状动脉和CS同时灌注可以提供全面均匀的心肌灌注,足以防止非灌注冠状动脉支配区发生心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42.
3DCRT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DCRT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处方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7例有随访结果的肝癌患者,对其肿瘤体积大小、位置、处方剂量及生存期作回顾性总结。结果治疗后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5.2%(23/27),1年生存率为70.4%(19/27),2年生存率为55.6%(15/27),3年生存率为33.3%(9/27)。所有病人无放射性肝炎等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3DCRT技术治疗不宜手术的肝癌是一种无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肝癌的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轻微,病人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3.
静脉毒瘾者84例HGV感染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庚型肝炎病毒(HGV)在静脉毒瘾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4例静脉毒瘾者血浆标本。HGVRNA经热变性法提取后逆转录为cDNA,在HGV5′非编码区(5′NCR)设计两对引物进行巢式扩增,产物为238bp,并经限制性内切酶HpaⅡ鉴定扩增产物来自HGV。结果84例中有15例为HGVRNA阳性,阳性率为17.9%。HGVRNA阳性病例中11例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1/15)。结论静脉毒瘾者是HGV感染的高危人群;不洁注射是获得HGV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4.
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大鼠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阐明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的病理机制。 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 5d模型组、6 0d模型组及 90d模型组。采用肾静脉缩窄法建立精索静脉曲张动物模型 ,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睾丸凋亡细胞数及各级生精细胞数。 结果 :假手术组未出现明显的凋亡峰 ,各模型组均出现明显的凋亡峰 ,且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凋亡峰增高。 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可引起睾丸生精细胞大量凋亡 ,各级生精细胞数减少 ,这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睾丸生精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不育的根本机制  相似文献   
45.
从感染病毒乳鼠脑组织提取总RNA,采用RT-PCR和分子克隆技术将扩增到的G2糖蛋白基因插入含CMV启动子的pcDNA3.1/His质粒载体中,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COS-7细胞,用SDS-PAGE、Western-blot及IFIA方法分别测定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及特异性。结果证明获得正向插入的G2-pcDNA3.1/His重组表达质粒,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为56ku,与理论预期大小一致,并且可与汉坦病毒H8205株的腹水抗体起特异反应。表明构建的G2-pcDNA3.1/His重组质粒所表达的蛋白为中国汉坦病毒株特有,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并具有抗原性,重组质粒可应用于汉坦病毒的DNA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46.
优化CT扫描参数,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检查中如何有效减少辐射剂量,保护患者,同时保证图像质量,作为从事放射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本文从CT检查辐射剂量、优化参数及降低CT检查辐射剂量的途径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7.
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1991-200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6)等.搜集CRP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非随机对照研究,逐篇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4.2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外文4篇,中文3篇),涉及841例患者.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3个月以上随访截尾时间的死亡率和再发血管事件与CRP水平相关,CRP增高组发生率比CRP正常组分别高2.71和1.81倍[OR合并分别为3.71和2.81,95%CI分别为(2.40,5.73)和(1.42,5.5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测量值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死亡亦相关,在复发患者中,CRP测量值平均高于未复发者为3.52 mg/L[WMD=3.52,95%CI(-0.01,7.05)],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死亡患者中,CRP测量值平均高于生存者为8.02 mg/L[WMD=8.02,95%CI(5.68,10.3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时CRP的水平可以初步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8.
目的:采用几种不同类型的炎症动物模型对AGE的抗炎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小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的白细胞数目,大鼠巴豆油性气囊肿的形成。结果:连续灌胃给药5天,AGE(5、10g/kg)可以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小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的游出数目以及大鼠巴豆油性气囊的形成。结论:藤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的优缺点。方法30例80岁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观察其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结果2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8例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对高龄患者仍为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脂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Ⅱ、CⅢ(Apo CⅡ、CⅢ)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免疫比浊法测定老年不同高血脂组血清Apo CⅡ、Apo C Ⅲ水平,并分析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脂患者血清Tch、LDL水平各组间无差异(P>0.05),且与TG浓度无明显相关; TG浓度与HDL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435,P<0.001),与Apo CⅡ、Apo C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78,0.426,P<0.001):老年高血脂患者血清Apo C Ⅱ、Apo CⅢ水平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Apo CⅡ、Apo CⅢ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TG呈正相关,提示其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