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6篇
  免费   799篇
  国内免费   516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140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488篇
口腔科学   178篇
临床医学   855篇
内科学   649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200篇
特种医学   354篇
外科学   551篇
综合类   225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26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987篇
  9篇
中国医学   794篇
肿瘤学   36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781篇
  2011年   788篇
  2010年   743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630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研究排卵期阴道脱落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方法:自然排卵妇女、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促排卵妇女排卵期阴道脱落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 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进行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 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的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两组组内排卵前、后阴道脱落细胞ER比较均无差异;注射hCG 后阴道脱落细胞的ER在排卵前和排卵后均较自然排卵组有明显增高;自然排卵组PR在排卵后较之排卵前明显升高。结论:排卵前后阴道上皮细胞ER 无明显变化;hCG可提高阴道上皮细胞ER 水平;排卵后阴道上皮细胞PR增加。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泡腾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 :YWG -C18柱 (10 μm,2 5 0mm× 4 .6mm) ;流动相 :甲醇 乙腈 0 .0 5mol·L-1磷酸二氢铵 磷酸缓冲液 (5 0∶11∶2 5 0 ) ;流速 :1.0mL·min-1;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线性范围为 8~ 16 0mg·L-1;维生素C线性范围为 5~ 10 0mg·L-1。对乙酰氨基酚回收率为 10 0 .4 % (RSD =2 .4 0 % ) ,维生素C回收率为 10 1.2 % (RSD =1.90 % )。结论 :应用本法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C含量 ,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VEGF与nm23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及nm23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结果:VEGF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nm23阳性表达率则为40%,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两者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VEGF与nm23基因协同促进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两者的共同检测可做为肿瘤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4.
格列美脲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格列美脲的降糖作用。方法: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给药前后小鼠血糖值、糖耐量、大鼠血糖值的变化;同时用放免方法测定给药前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清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格列美脲0.16 mg·kg~(-1)以上对正常小鼠和大白鼠有显著的降糖作用,分别降低20.6%,23.3%和血清胰岛素升高率为30.9%。结论:格列美脲有明显的降糖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葡萄糖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APD,IK1,IK,ICa-L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技术记录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时程和离子电流.比较0、10和20mmol·L-1葡萄糖对心室肌细胞跨膜离子电流的作用.结果(1)与10 mmol·L-1葡萄糖相比,0和20mmol·L-1均可使豚鼠心室肌细胞的APD缩短(P<0.05);(2)在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为10 mmol·L-1时,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电流密度最大,标准化I-V曲线显示0和20mmol·L-1葡萄糖均可抑制IK1,并使I-V曲线左移,其翻转电位从-72.4移至-64.6 mV;(3)与mmol·L-1葡萄糖相比,0和20mmol·L-1葡萄糖均可增加ICa-L的电流幅度和电流密度.当钳制电位为10 mV,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为0 mmol·L-1时,ICa-L的电流密度为(-8.03±0.82)pA/pF(n=8),而10mmol·L-1和20mmol·L-1葡萄糖分别使电流密度增加为(-5.45±0.67)pA/pF和(-6.50±0.56)pA/pF;(4)当钳制电压为 70mV,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为0、10和20 mmol·L-1时,IK的电流密度分别为(18.96±2.86)pA/pF,(8.66±1.87)pA/pF,(15.32±3.12)pA/pF.结论细胞外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可使豚鼠心室肌细胞APD,IK1,IK,ICa-L发生改变.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为0和20mmol·L-1对细胞膜离子电流产生相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应用肿瘤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TPS)、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 5I粒子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 5 3例术前活检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应用TPS计算出放射源—12 5I粒子在瘤灶区的剂量分布 ,绘出等剂量曲线及适形粒子分布图并制定治疗计划 ,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种植12 5I粒子。术后即刻CT扫描验证 ,术后2个月复查CT检查肿瘤情况。结果 植入粒子后 ,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 15 0 .5Gy ,mPD84 .6Gy,D90 92 .4Gy,D90 >mPD。 2例需要立即补种粒子。术后 2个月复查的 37例患者 ,胸CT显示完全缓解 10例 ,部分缓解 2 7例。并发症包括术中气胸 19例 ,咳血 7例 ,术后发烧 5例 ,4例粒子移位 ,2例游走。结论 TPS立体定向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 5I粒子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药学系200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淑清  侯巍  于莲 《药学教育》2004,20(4):56-58
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了药学系2004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了专业类别和课程设置对选择就业方向及就业岗位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8.
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克杰  张贵忠 《中国药房》2005,16(6):463-464
目的 :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罗沙星注射液中氟罗沙星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 ,并考察光照、加热、pH值及卤族元素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氟罗沙星平均回收率为100.4 % (RSD=0. 87 % ) ;若pH值偏低、光照或加热时间较长 ,氟罗沙星注射液色泽则明显加深 ,降解产物含量增加 ;遇卤族元素离子则析出沉淀。结论 :氟罗沙星注射液对光、热不稳定 ,容易分解 ,对光尤为明显 ;pH值越低 ,越易降解 ;不宜与含卤族元素离子的药物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吲达帕胺的血药浓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测定吲达帕胺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选择以乙腈(pH=2.8)磷酸缓冲液(32∶68)为流动相,格列吡嗪为内标,血浆样品以重蒸乙醚为提取溶剂,经DiamonsilC18(150mm×4.6mm,5μm)柱分离后,在紫外吸收波长240nm处进样40μL检测。结果吲达帕胺血浆样品在25~500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6),绝对回收率>67%,相对回收率>92%日内日间的RSD<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吲达帕胺的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
强直性脊柱炎证候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特色是分证论治,证候机理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现将近5年来本病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有关进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