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8篇
  免费   1377篇
  国内免费   849篇
耳鼻咽喉   210篇
儿科学   169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863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1673篇
内科学   1145篇
皮肤病学   144篇
神经病学   365篇
特种医学   552篇
外科学   1313篇
综合类   405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547篇
眼科学   210篇
药学   1711篇
  30篇
中国医学   1442篇
肿瘤学   63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424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925篇
  2012年   1265篇
  2011年   1387篇
  2010年   1345篇
  2009年   1166篇
  2008年   1233篇
  2007年   1103篇
  2006年   978篇
  2005年   781篇
  2004年   528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检测亚硒酸钠是否能够削弱或解除顺铂对植物血球凝激素(PHA)刺激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方法 用顺铂和亚硒酸钠单独或联合处理PHA刺激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顺铂(0.05,0.20,0.50mg/L)在细胞培养24h时加入,亚硒酸钠(0.05mg/L)在不同处理中分别在细胞培养开始时加入或与顺铂同时加入;培养72h后检测转化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结果0.05mg/L亚硒酸钠在培养开始时加入,PHA刺激转化的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较对照增长42.8%(P<0.05),与顺铂同时加入,有丝分裂指数增长13.7%(P>0.05)。0.05与0.20mg/L顺铂处理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未发生显性改变,当顺铂剂量为0.50mg/L时,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较对照降低54.5%(P<0.001)。亚硒酸钠预处理细胞可以解除0.50mg/L顺铂所致的细胞增殖抑制,使有丝分裂指数恢复正常,但亚硒酸钠与顺铂同时加入时,被顺铂抑制的有丝分裂指数只能部分提高。结论0.05mg/L亚硒酸钠单独作用于淋巴细胞可直接促进细胞增殖,与顺铂联合处理细胞时,可降低顺铂毒性,拮抗顺铂的抗增殖作用。亚硒酸钠在细胞培养开始时加入培养体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手术创伤对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影响。【方法】搜集外科重症监护室 (SICU) 335例患者的术后资料 ,分析不同手术组SIRS发病率 ;手术时间、失血量与SIRS持续时间的关系 ;SIRS持续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术后SIRS发病率为 75 8% ,大手术高达 92 4 % ;无并发症患者失血量与SIRS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r1=0 783,P<0 0 1) ,手术时间与SIRS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r2 =0 398,P <0 0 1) ;随着SIRS持续时间延长 ,并发症发病率显著增高 (P<0 0 5 )。【结论】术后SIRS发生、发展与手术创伤密切相关 ;监测SIRS进程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肝细胞凋亡及坏死在急性肝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的大鼠创伤模型,采用 Annexin-V-Flous、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PI)双标法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创伤后各时间点肝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数量变化,结合光镜、电镜和电泳观察细胞凋亡与坏死,并与肝功能变化相比较。结果创伤后早期肝细胞即发生凋亡和坏死,坏死肝细胞的数量进行性升高,与肝功能变化显著呈正相关;凋亡肝细胞在创伤后3h达高峰,部分凋亡肝细胞发生继发性坏死,其数量与肝功能变化显著正相关。结论肝细胞坏死与凋亡是严重创伤后肝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坏死肝细胞是肝功能损害的直接因素,凋亡肝细胞通过发生继发性坏死加重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肺癌,首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今又生(R)),2~5天后,行BAI灌注化疗药物;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再次进行基因治疗和/或BAI.治疗后常规使用螺旋CT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5例患者均完成上述治疗,并接受随访2~11个月.有效率(CR PR)46.7%(7/15),1例肺部肿块消失,6例肺部肿块缩小,3例纵隔淋巴结缩小,1例胸水减少,仅1例观察到肿瘤长大,14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93.3%(14/15).p53治疗后6例出现发热(38℃~40℃),未观察到基因药物的其它严重副作用,无严重操作有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p53基因治疗与BAI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BAI的治疗效果.经皮瘤内注射p53是否为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Thyrocytes expressing MHC class Ⅱ molecules were separated from transgenic mice and were co-cultured with autologous spleen T lymphocytes. T cells did not proliferate and were not activated, but CD4+ T cells were promoted into apopto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继发性肝癌的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52例继发性肝癌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别采用了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左外叶切除、右前叶切除、右后叶切除和肝楔形切除术。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8.3%、19.4%和11.9%。结论对适合手术的继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鲍晓  关永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11):1289-1292
他汀类药物(statins)被研制出来的最初目的是降低血脂,但是现在发现它不仅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还具有很多其他的作用包括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提高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生物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降低血压,逆转心血管系统的重构。充分理解statins的多效性作用及机制有利于它更好的在临床中被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乳剂依托咪酯对心脏手术病人麻醉诱导期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应用乳剂依托咪酯,观察其对心脏手术病人麻醉诱导期的循环影响。方法 选择心脏手术病人80例,心功能Ⅲ~Ⅳ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 0例:Ⅰ组(水剂组) :水剂依托咪酯0 2 5mg kg-1;Ⅱ组(乳剂组) :乳剂依托咪酯0 2 5mg kg-1。记录麻醉前、注射依托咪酯前、后,气管插管后1min和3min时段的各监测参数。观察不自主肌肉颤动,注射疼痛感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结果 显示两种剂型的依托咪酯各时间点的SBP、DBP、MAP、HR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两组在注射依托咪酯后SBP、DBP、MAP、HR轻度下降,但与注射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 )。不自主肌肉运动Ⅰ组8例、Ⅱ组6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静脉注射处疼痛Ⅰ组14例、Ⅱ组1例,两组间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乳剂依托咪酯具有麻醉诱导平稳,心血管影响轻微,副作用少在应用上优于水剂依托咪酯,可用于高龄及心脏功能受损害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干扰素受体1(IFNAR1)及检测诱导表达α干扰素(IFN-α)的方法,评价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免疫功能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方法Poly 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组患者PBMC,利用病毒保护试验研究干扰素治疗前后患者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差异;IFN-α治疗前后,RT-PCR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答组患者(P<0.001);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治疗1个月后显著高于无应答组患者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P<0.01),后者始终处于低下水平;IFN-α治疗期间干扰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水平从治疗前的高表达而逐渐减少,正常对照和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的表达始终较低。结论慢性HCV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干扰素无应答组患者PBMC IFNAR1表达受到严重抑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IFN-α活性检测及IFNAR1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探讨多巴胶羟酶(DDC)与胃癌腹膜转移的关系,并为胃癌腹膜转移预测和亚临床转移的筛检提供新的方法.方法:用RNA提取和RT-PCR方法检测9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同时做腹腔冲洗细胞学(PLC)检查;10例良性疾病的腹腔冲洗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92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有57例检测到DDCmRNA的表达(62.0%),其表达阳性率与胃癌腹膜转移的PS因素密切相关(P〈0.05);且胃癌腹腔冲洗液中DDCmRNA的表达水平还与胃癌浸润深度、浆膜类型、PLC检查结果以及是否存在肉眼腹膜转移有关,浸润深度深、浆膜受侵程度重、PLC检查结果阳性及存在肉眼腹膜转移病灶者的DDCmRNA表达相对值明显升高(P〈0.05);而10例良性疾病腹腔冲洗液均未检测到DDCmRNA的表达.结论:胃癌腹腔液中DDCmRNA的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通过RT—PCR来检测DDCmRNA适用于胃癌腹膜转移的预测和亚临床转移的筛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