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8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63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277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626篇
内科学   412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176篇
外科学   259篇
综合类   1122篇
预防医学   518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400篇
  6篇
中国医学   346篇
肿瘤学   1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建立己糖胺途径的关键酶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酰基转移酶(glutamine∶fructose-6-phosphate amidotransferase,GFAT)抑制剂的细胞筛选模型。方法用改进的GDH法测定GFAT的活性。以速效胰岛素依赖的葡萄糖摄取观察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用长效胰岛素诱导HIRc细胞,形成己糖胺途径过度活跃和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并应用该细胞模型和GDH法筛选GFAT抑制剂。结果用25 nmol·L-1长效胰岛素刺激HIRc细胞36 h,可明显激活己糖胺途径,使GFAT活性上升47%;同时产生胰岛素抵抗,使速效胰岛素依赖的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21%。Azaserine可明显抑制该模型中GFAT的活性。结论长效胰岛素既可过度激活HIRc细胞己糖胺途径,又可使其产生胰岛素抵抗。该模型可用于筛选GFAT抑制剂。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DNA含量、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及多个相关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碘化丙啶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 与正常黏膜和非典型增生组织相比,癌组织中DNA含量明显增高,异倍体细胞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而S期和G2/M期细胞显著增多,增殖指数(PI)高于癌旁组织;cyclinE、cdk2、p53、E2F基因蛋白过表达,两两之间皆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抑癌基因p21WAF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其余基因蛋白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 结论 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DNA含量及异倍体率增加,细胞周期分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93.
bcl-2、p53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p53在几种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荧光技术对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恶性黑色素瘤(MM)、基底细胞癌(BCC)、色素痣(PN)bcl-2、p53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以荧光指数(FI)作为定量表达指标。结果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的bcl-2、p53基因蛋白的FI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P<0.05),基底细胞癌的bcl-2基因的FI值显著性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而二者的p53基因蛋白的F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黑色素瘤、色素痣的bcl-2、p53基因蛋白的FI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P<0.05),恶性黑色素瘤的p53基因的FI值显著性高于色素痣(P<0.05),而二者的bcl-2基因蛋白的F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色素痣中均有bcl-2的表达,基底细胞癌bcl-2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说明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凋亡受抑密切相关;p53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高于色素痣,说明p53为黑色素瘤的恶性标志,检测p53表达可以作为鉴别皮肤黑色素瘤恶性病变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4.
肝囊腺癌的诊治(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囊腺癌的诊治方法,提高对肝囊腺癌的认识。方法对18例在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肝囊腺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等资料。结果肝囊腺癌在男女发病比例为9/9,平均年龄51岁。单结节病变占94.44%(17/18),病灶平均直径约10.08cm(3-17cm),1例病灶为多发。AFP及CEA均为阴性,61.11?19.9阴性(11/18)。超声检查示病灶呈囊实性块状回声伴液化,边缘呈菜花样突起。平扫CT示:肝内低密度占位,边缘结节状突起。增强CT示:病灶结节状突起,周边强化,延迟期消失。66.67%的病灶大于10cm(12/18)。所有病例在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其中12例位于肝左叶,3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中肝叶,1例位于尾状叶,1例肝左右叶内均有病灶。18例中6例行囊腺癌切除;2例行剖腹探察术;1例行TAE 活检;9例行肝叶切除 胆囊切除及T管引流术。其中1例行左肝叶切除 胆囊切除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1例于术后20个月复发再次手术行胆肠吻合术,6个月后再次复发仅行PMCT,此病人死于术后胆瘘。7例患者死于复发转移。10例患者目前健在无复发和转移(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结论肝囊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生长缓慢。该肿瘤临床特征明显。临床医师对其病理及临床特征的认识将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
96.
蛇床子素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蛇床子素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并考察其在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逆向混合搅拌法制备蛇床子素的β-环糊精包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溶解度、溶出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经显微镜观察、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熔点测定等方法证明包合物确已形成,包合物的溶解度约是原药的34倍,90 min时包合物的累积溶出量约是原药的3倍.兔体内蛇床子素组:Tmax=(4.0±0.5)h,Cmax=(4.8±0.5)mg·L-1,AUC0-24=(48.7±11.7)mg·L-1·h,包合物组:Tmax=(1.50±0.25)h,Cmax=(8.6±1.1)mg·L-1,AUC0-24=(76.9±15.7)mg·h·L-1,经配对t检验,Tmax、Cmax、AUC0-2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以蛇床子素的AUC0-24为参照,包合物的生物利用度为(158.9±12.3)%.结论:体内外溶出试验结果表明,包合物能显著改善蛇床子素的溶解度和溶出度,并能提高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7.
浙江省中小学生家长伤害认知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中小学生家长对意外伤害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浙江省4个县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问卷调查41284位家长.结果 90%以上的家长听说过意外伤害,父母伤害知晓率明显高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93.34%的家长认为伤害对孩子的影响很大,97.28%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各种安全教育,96.54%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该开设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38.89%家长经常担心孩子发生意外伤害,75.18%的家长认为有必要进行意外伤害保险.家长们认为最容易发生伤害的前三位是跌伤、车祸和溺水.结论在制定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预防干预措施时,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调查杭州市医务人员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感染状况,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方法对2003年杭州市密切接触SARS病例的48名医务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SARS抗体测定.结果调查的48名医务人员中,发病前接触1名,发病后接触48名;经常接触的有35名(72.9%),偶尔接触13名(27.1%).在隔离病房接触的有48名,门诊接触2名;以诊治病人接触为主(占80%),其次是给病人打针和护理病人等;有70.8%的人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有52.1%的人接触病人的排泄物;与SARS病人在1米以内接触的有47名(占97.9%),在1~2米接触的1名(占2.1%).48名医务人员接触SARS病人时,防护措施严密,双份血清测定SARS抗体IgG均阴性.结论杭州市密切接触SARS病例的医务人员未发现感染,采取严密防护是预防SARS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9.
丛俊华  杨玉  黄茂  解卫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1958-1960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ed pneumonia,COP)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OP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转归。结果患者多有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体检多可闻及湿啰音,少数呈爆裂音;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异常,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弥散功能障碍。胸部HRCT主要表现为实变影。所有患者均由肺部病灶病理确诊,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随访3月至12月,病情控制良好。结论 CO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肺部感染或肿瘤,抗感染治疗效果差,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应及早获得病理学证据指导诊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尿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651株病原菌分离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采用MicroScan WalkAway-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51株,检出排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46.2%、16.6%、8.5%;30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21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占72.8%;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2.0%、9.0%和1.3%;132株肠球菌属中发现2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均为粪肠球菌,万古霉素对这两株VRE的MIC为32326mg/L,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较低;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最常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占50.9%;55株CNS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65.5%,CNS对呋喃妥因、克林沙星、利奈唑胺、利福平、万古霉素较敏感。结论临床应根据尿培养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