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8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263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277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626篇
内科学   412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176篇
外科学   259篇
综合类   1122篇
预防医学   518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400篇
  6篇
中国医学   347篇
肿瘤学   1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代谢产物,先天或后天因素使代谢途径一些酶的缺乏/失活或辅助因子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缺乏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引起血管损害.使内皮细胞受损、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胶原分泌增多、促进血栓的形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影响心脏的结构功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中国居民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选择15岁以上人群48633例,其中男性23080例,女性25553例。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4年建议的标准。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呈正相关,OR值为5.998(95%CI4.799~7.496),多因素分析调整年龄、性别、6类地区、教育程度、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吸烟、饮酒后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OR值为3.114(95%CI2.432~3.987)。代谢综合征的所有组分中,高血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最强,且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在个体聚集越多(趋势性检验P<0.0001),患脑卒中的可能性越大。结论中国居民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的患病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特点,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提供量化指标。方法:对20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梗死同时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做经颅多普勒检测,测量椎基底动脉的脑血流量。同时对20例正常人做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检测,同患者组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双侧椎动脉脑血流量为110.4~275.8mL/min(均值193.5),较患者组47.5~260.2mL/min(均值147.8)高(P〈0.01)。患者组双侧椎动脉广泛迂曲。椎动脉重、中、轻度狭窄或发育不良患者的脑血流量均值分别为117.0、137.8、152.3(mL/min)。三者健侧脑血流量占双侧脑血流量的百分比分别是90.2%、81.5%、67.2%。结论:通过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测量脑血流量及椎动脉的狭窄和迂曲程度,是有助于诊断的一种量化指标。对提高诊断和研究病理形态学改变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4.
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370例输尿管结石病人按结石部位、大小、结石停留时间分类,将各类结石疗效进行比较。输尿管结石碎石次数与结石大小相关(P〈0.05。不同部位同等大小结石碎石次数无显著差异。排石效果与结石大小不相关,而与病程长短相关(P〈0.05)。体外电磁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首选方法,严格把握适应证可提高碎石疗效。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CD44v6与E-钙黏附素(E-cad)在早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1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23例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标本中CD44v6、E-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CD44v6mRNA的表达高,而在正常宫颈几乎不表达;E-cad的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高而在宫颈鳞癌表达低,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蛋白在宫颈鳞癌表达增高而E-cad蛋白表达降低,且在有转移和无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4v6和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6、E-cad通过改变早期宫颈鳞癌细胞的黏附力而分别发挥了促进和抑制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6.
褪黑素对吗啡戒断大鼠脑内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褪黑素 (MT)对吗啡戒断大鼠不同脑区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脑内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 :(1)MT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 )与对照组比较 ,吗啡依赖大鼠的纹状体、间脑、中脑、脑桥和海马内cAMP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5 ,P <0 0 1) ,cGMP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与吗啡依赖组比较 ,催促戒断大鼠海马和纹状体内cAMP的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cGMP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其他部位则无明显变化 ;(3)褪黑素急性治疗可使吗啡戒断大鼠纹状体、间脑、中脑、脑桥和海马内cAMP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cGMP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5 ,P <0 0 1)。结论 :MT可显著抑制大鼠吗啡戒断反应 ,并与调节中枢cAMP和cGM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建立己糖胺途径的关键酶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酰基转移酶(glutamine∶fructose-6-phosphate amidotransferase,GFAT)抑制剂的细胞筛选模型。方法用改进的GDH法测定GFAT的活性。以速效胰岛素依赖的葡萄糖摄取观察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用长效胰岛素诱导HIRc细胞,形成己糖胺途径过度活跃和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并应用该细胞模型和GDH法筛选GFAT抑制剂。结果用25 nmol·L-1长效胰岛素刺激HIRc细胞36 h,可明显激活己糖胺途径,使GFAT活性上升47%;同时产生胰岛素抵抗,使速效胰岛素依赖的葡萄糖摄取能力降低21%。Azaserine可明显抑制该模型中GFAT的活性。结论长效胰岛素既可过度激活HIRc细胞己糖胺途径,又可使其产生胰岛素抵抗。该模型可用于筛选GFAT抑制剂。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DNA含量、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及多个相关的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碘化丙啶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 与正常黏膜和非典型增生组织相比,癌组织中DNA含量明显增高,异倍体细胞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而S期和G2/M期细胞显著增多,增殖指数(PI)高于癌旁组织;cyclinE、cdk2、p53、E2F基因蛋白过表达,两两之间皆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抑癌基因p21WAF1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其余基因蛋白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 结论 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DNA含量及异倍体率增加,细胞周期分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89.
bcl-2、p53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p53在几种皮肤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荧光技术对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恶性黑色素瘤(MM)、基底细胞癌(BCC)、色素痣(PN)bcl-2、p53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以荧光指数(FI)作为定量表达指标。结果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的bcl-2、p53基因蛋白的FI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P<0.05),基底细胞癌的bcl-2基因的FI值显著性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而二者的p53基因蛋白的F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黑色素瘤、色素痣的bcl-2、p53基因蛋白的FI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P<0.05),恶性黑色素瘤的p53基因的FI值显著性高于色素痣(P<0.05),而二者的bcl-2基因蛋白的F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色素痣中均有bcl-2的表达,基底细胞癌bcl-2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说明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凋亡受抑密切相关;p53在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高于色素痣,说明p53为黑色素瘤的恶性标志,检测p53表达可以作为鉴别皮肤黑色素瘤恶性病变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0.
肝囊腺癌的诊治(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囊腺癌的诊治方法,提高对肝囊腺癌的认识。方法对18例在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肝囊腺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等资料。结果肝囊腺癌在男女发病比例为9/9,平均年龄51岁。单结节病变占94.44%(17/18),病灶平均直径约10.08cm(3-17cm),1例病灶为多发。AFP及CEA均为阴性,61.11?19.9阴性(11/18)。超声检查示病灶呈囊实性块状回声伴液化,边缘呈菜花样突起。平扫CT示:肝内低密度占位,边缘结节状突起。增强CT示:病灶结节状突起,周边强化,延迟期消失。66.67%的病灶大于10cm(12/18)。所有病例在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其中12例位于肝左叶,3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中肝叶,1例位于尾状叶,1例肝左右叶内均有病灶。18例中6例行囊腺癌切除;2例行剖腹探察术;1例行TAE 活检;9例行肝叶切除 胆囊切除及T管引流术。其中1例行左肝叶切除 胆囊切除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1例于术后20个月复发再次手术行胆肠吻合术,6个月后再次复发仅行PMCT,此病人死于术后胆瘘。7例患者死于复发转移。10例患者目前健在无复发和转移(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结论肝囊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生长缓慢。该肿瘤临床特征明显。临床医师对其病理及临床特征的认识将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