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桑寄生类中药材,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原植物为T.chinensis(DC.)Danser。依据我们的市场调查及文献考查,其为桑寄生科多种药用植物的茎枝及叶,其品种来源十分复杂。本文通过研究相关的古代本草,认为中药桑寄生的原植物在明清主要指槲寄生Viscumcoloratum(Kom.)Nakai,其后主要指四川桑寄生Taxilussutchenensis(Lecomte)Danser及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22.
正交法优选槲寄生多糖水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选槲寄生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取四因素三水平研究,以有效成分总多糖的含量为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3小时,料液比为1∶20,浸提次数为3次。结论:以本工艺提取有效多糖成分,保证了较高的总多糖含量,优化了槲寄生多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离鉴定地胆草的化学成分,为PC-12细胞活性筛选提供样品.方法 用体积分数80%工业酒精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 分得8个三萜类成分,分别为无羁萜酮(friedlin,E-6),表无羁萜醇(epifriedlinol,E-7),羽扇豆醇(lupeol,E-8),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E-9),乌苏酸(ursolic acid,E-10),乌苏-12-烯-3β-十七酸酯(ursa-12-ene-3β-heptadecanoate,E-11),桦木酸(betulinic acid,E-12),30-羟基羽扇豆醇(30-hydroxylupeol,E-13).结论 化合物E-11为一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E-6,E-10,E-12,E-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广西产假奓包叶进行系统的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所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自其地上部分分得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鞣花酸类衍生物6个,为鞣花酸(ellagic acid,Ⅰ)、3,3′,4′-三甲基鞣花酸(3,3′,4′-trimethylellagic acid,Ⅱ)、3,3′-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 ellagic acid,Ⅲ)、3,3′-4-三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Ⅳ)、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Ⅴ)、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Ⅵ);吡啶酮生物碱化合物1个,为蓖麻碱(ricinine,Ⅶ);香豆素化合物2个,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Ⅷ)、东莨菪苷(scopolin,Ⅸ);酚酸类化合物3个,为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Ⅹ)、阿魏酸(ferulic acid,Ⅺ)、原儿茶酸(vanillic acid,Ⅻ)。结论化合物Ⅰ~Ⅻ均为首次自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建立和应用斑马鱼Ⅱ型糖尿病合并血栓模型,对益母草碱、黄精多糖、脱氧野尻霉素的联合用药在降血糖和抗血栓方面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在链脲佐菌素建立斑马鱼Ⅱ型糖尿病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苯肼、花生四烯酸和普纳替尼建立血栓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阿司匹林组、联合药高中低浓度组,进行药物干预后,观察尾静脉血栓形成情况;采用试剂盒测定各组幼鱼的组织糖含量;采用邻联茴香胺染色法对心脏红细胞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抑制血栓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相关血栓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用药能显著增加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抑制血栓形成、下调血栓相关基因表达和降低组织糖含量。结论3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有效降低组织糖含量并具有抗血栓效果,在治疗Ⅱ型糖尿病和血栓药物开发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