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领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手术治疗的21例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21例患者均有明确的下肢症状(疼痛/麻木)、反复腰骶部疼痛,均无马尾神经受损害症状。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及离断的骨骺,解除神经压迫。记录手术前后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术后复发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38个月,平均17.7个月。手术切口长度约1.8 cm;术中出血量30~150 m L,平均47.4 m L;手术时间43~86 min,平均52.7 min;住院4~9 d,平均5.7 d。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3.6±1.1)分和(1.5±1.3)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分别为(5.3±2.1)分和(1.3±1.0)分;术前及末次随访ODI分别为(76.3±25.9)%和(16.1±17.9)%。末次随访时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离断症合并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前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记录其VAS(visual analogue scale)、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隙矢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情况、并发症等。 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改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前高度增加3.6 mm(P<0.05);术后手术节段椎间孔高度、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名患者发生融合器下沉。 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路腰椎融合术应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3.
钛笼加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钛笼加椎弓根系统在治疗腰椎椎体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1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行椎体全切及椎管减压术,并用钛笼及碎骨植骨行椎体间融合术,腰椎用椎弓根钉作内固定.结果 术后患者可矫正脊柱畸形,恢复椎体间正常高度,可早期功能锻炼.按ASIA神经功能分级,神经功能9例出现恢复,并有1、2级的提高,4例完全无恢复.术后1 a X线检查出现椎体融合.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加钛笼用于腰椎骨折可有效建立腰椎的稳定性,彻底解除对脊髓的压迫.钛笼可为植骨处提供坚强和稳定的支撑,可防止断钉等并发症发生,又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该方法创伤较小,植骨量较大,利于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74.
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内损伤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雄文  黎庆初 《微创医学》2008,3(2):137-139
随着膝关节内损伤的治疗由传统向微创观念的转变,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最近20年,关节镜技术在关节内损伤的诊治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手术适应证广泛,尤其是在膝关节疾病的诊治上获得突破,现膝关节镜技术已是较为成熟的技术.本文就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内损伤的应用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显微内窥镜下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的有限化、微创化是脊柱外科发展的一个方向。近年来,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的手术技术发展迅速,手术适应证有所扩大[1]。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5年6月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18例,其中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1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式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口及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问、手术并发症、术后早中期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微创小切口组切口平均8.9cm,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230~550ml.手术时间65~155min,平均95min,其中1例强直性脊柱炎及1例股骨头坏死移位、髋臼变形,因关节显露、松解困难延长切口完成手术。多数患者第3天扶拐下地行走,与普通术后对比有明显优势。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以最小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手术效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在拥有一定技术和相应医疗设备的医院方可开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水泥弥散程度等级和分布分区方法,将患者分为弥散充分组(n=56)和弥散不良组(n=86)。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并计算手术前后变化值。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进一步改善,且Ⅰ、Ⅱ、Ⅲ型患者改善情况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Ⅰ、Ⅲ型患者VAS评分和ODI较弥散不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改善值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Ⅳ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