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黄海晶  辛景义  金鸿宾 《天津医药》2014,42(12):1246-1248
【摘要】 老年髋部骨折的卧床时间长, 具有较高的合并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应用术后快速康复(ERAS)这一理念, 针对影响患者术中死亡及术后康复的因素, 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 ERAS 包括术前禁食、预防性镇痛, 术中体温控制、麻醉、手术径路的选择及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营养支持、无痛下进行早期活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就其理念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临床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在静力载荷作用下,正常与畸形愈合跟骨的应力分布差异。方法 将正常跟骨有限元模型的后关节面由内向外、由前向后楔形切除,模拟骨折后距下关节面塌陷的畸形愈合模型。切除前B?hler角为35°,切除后为0°。自足跟及跟腱附着点处分别垂直向上对模型施加320 N和160 N的载荷,观察畸形愈合跟骨的Vonmises应力分布,并与正常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畸形愈合跟骨的距下关节面应力降低,应力分布特点为从正常的跟骨前中关节面为主要应力区转为跟骨外侧紧靠跟骰关节处,外侧主要应力区要高于内侧,是支撑载荷的主要部位。从跟骨结构的细化比较来看,首先,距下关节面顶部的塌陷造成跟骨主要应力区部分后移,转至跟腱附着点处由正常的(1.51±0.22) MPa增至(3.11±0.24) MPa,而距下关节面顶部的应力由正常的(6.71±0.37) MPa减至(2.83±0.49) MPa。其次,跟骨前侧近跟骰关节处应力明显加大,由正常的(0.46±0.15) MPa增至(2.13±0.15) MPa,载距突应力由5.18 MPa减少至1.41 MPa。结论 跟骨骨折距下关节面塌陷是多数病理变化的主因,在临床治疗中应先解决距下关节面的塌陷问题,恢复跟骨正常高度,跟骨内部应力的分布对解决跟骨骨折后期出现的相关部位疼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中药药浴联合NB- 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100倒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中药药浴联合NB- UVB照射治疗)和对照组(50例,单纯用NB- UVB照射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72.0%,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