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去卵巢(OVX)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蛋白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表达的调节,探讨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机制及辛伐他汀对其调节作用.方法:54只3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手术,术后8周开始给药,实验组给予辛伐他汀5 mg/(kg·d)灌胃,其余2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用药后第4周每组随机处死半数大鼠,12周后处死剩余大鼠,分离胫骨,免疫组化检测胫骨干骺端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的表达.结果:①用药4周,大鼠胫骨干骺端BMP-2表达:实验组、对照组较模型组增加(P<0.05或P<0.01);②用药12周,大鼠胫骨干骺端BMP-2表达、Smad1/5表达:实验组、对照组较模型组增加(P<0.05或P<0.01);③用药12周较4周,实验组Smad1/5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BMP-2及信号转导蛋白Smad1/5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机制,辛伐他汀能上调BMP-2的表达,长期用药能促进信号转导蛋白Smads1/5的表达,可能与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2.
朝鲜淫羊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Nakai)中的化学成分。方法朝鲜淫羊藿干燥地上部分用水回流提取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用水及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洗脱;50%乙醇洗脱部分的浸膏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到的第5、8、10流份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色谱分离、制备型HPLC纯化后得到化合物1~8;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朝鲜淫羊藿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淫羊藿苷(icariin,1)、宝藿苷Ⅰ(baohuosideⅠ,2)、箭藿苷B(sagittatoside B,3)、宝藿苷Ⅱ(baohuosideⅡ,4)a、stragalin(5)、3,5,7三羟基4′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酮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鼠李吡喃糖苷(6)、1,2,3,4 tetrahy-dro 3,7 dihydroxy 1(4 hydroxy 3 methoxyphenyl)6 methoxy 2,3 naphthalenedimethanol(7)、朝藿定C(epimedin C,8)。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3.
通过产地多点调查、结合室内分析对味连生长土壤的分布概况、土类、土壤剖面特征、理化性质、养分状况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94.
基因组学与生物芯片技术在中药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 后基因组时代与生物芯片在新世纪来临之际 ,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 ,HGP)的初步完成 ,人类对生命本质与疾病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postgenomeera)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人类基因组约30亿个碱基对的排列 ,绘制了人类数万个基因的物理与遗传图谱 ,即主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核酸序列检测 ,一些遗传性疾病特别是单基因遗传疾病从基因水平得到揭示。但对基因组中单个基因的功能 ,大部份迄今仍不知晓 ,同时人类许多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众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后基因组时代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中抗骨质疏松的活性成分,及其对UMR106类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类成骨细胞UMR106的增殖为指导活性成分分离的指标,利用各种分离手段追踪分离接骨木茎枝60%乙醇提取物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利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检测对UMR106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从接骨木中分离得到了7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醛(vanillin,)、香草乙酮(aceto-vanillone,)、松柏醛(coniferyl aldehyde,)、丁香醛(syringaldehyde,)、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对羟基桂皮酸(4-hydroxycinnam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检测了化合物、~和对UMR106细胞活性的影响。结论7个酚酸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接骨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可同时促进UMR106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化合物和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化合物和可促进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96.
川麦冬生长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川麦冬生长土壤的成土条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7.
麦冬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麦冬喜温暖而潮湿的环境,多种植在海拔460~520m的涪江两岸的Ⅰ、Ⅱ级阶地上。最适土壤为棕潮沙泥。该土壤母质复杂,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适宜,中性,含钙,微生物活跃。物理性状好,土层深厚,地上水位高,结构良好,上松下紧,透气、透水、回润好。土壤水、气、热、肥协调,能满足麦冬生长发育之需,种植的麦冬质量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利用CBCT、3D打印技术等设计制作新型口腔种植导板和种植手机引导装置,应用于临床并对其进行精度评价。方法:利用Mimics、Simplant等软件设计制造种植外科导板,分为套筒引导(A组)和种植手机引导(B组)行种植手术。分析虚拟与实际植体的偏差,比较2组的精确度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5例患者的92枚植体,A组44枚和B组48枚,测量虚拟与实际植体在颈部、顶部、深度、角度偏离值:(0.82±0.47) mm,(0.97±0.52) mm,(0.81±0.42) mm,(7.89±4.24)°。两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α=0.05,得到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认为两者的偏离值的总体均数不相等。结论:套筒引导和种植手机引导精确度基本无差别,两者的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精确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冷热循环对不同粘接剂与种植体支持的双端固定桥粘接力的影响。方法:3D打印制作种植体支持的钴铬合金双端固定桥共48个,分为复合树脂粘接剂(SAC)组即A组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 (Luting 2)组即B组,每个粘接剂组又按冷热循环次数分为0次(A1、B1)、2500次(A2、B2)、5000次(A3、B3)、10000次(A4、B4)等4个亚组。将基台固定于替代体上,完成固定桥的粘接后将所有试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37℃恒温水浴24h.A1、B1,A2、B2,A3、B3,A4、B4实验组分别冷热循环0次、2500次、5000次、10000次后进行拉伸试验测试粘接力(N)。结果:冷热循环前后SAC的粘接力均大于Luting 2 (P<0.05);冷热循环2500次后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力下降不明显(P>0.05);冷热循环5000次、10000次后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力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SAC的粘接性能优于Luting 2。  相似文献   
100.
科学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护理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责任制护理。护理教育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变化着的新形式,为护理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护士学校是培养护理人才的摇篮,医院就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基地,做好护士生的带教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多年来笔者在带教中总结了以下5个方面的经验,现介绍如下:1因人施教,教以形,形有吸引作用针对每个护土生的理论基础、操作技能、接受能力及性格受好不同,采用不同的带教方法。对活泼好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她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好静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