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及气管镜活检标本(均经病理证实),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LUT-1在以上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LUT-1在肺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肺癌表面组织及深部组织中的表达率,临床病理分型的表达率,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T-1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肺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青老年组大肠癌中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HSP27表达水平的查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75例青老年大肠癌中HSP27的表达,青年患者20例,老年患者155例,比较HSP27在两组人群中的表达差异。统计分析青老年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青老年组大肠癌均好发于直肠,直肠占66.9%(117/175),两组部位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TNM分期中0、I期占17.7%(31/175),青年组TNM分期(0+Ⅰ/Ⅱ+Ⅲ+Ⅳ)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年组低分化癌比例高于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青老年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老年组HSP27阳性表达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年大肠癌恶性程度较高。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手术,预后尚可。HSP27在青老年大肠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联合不同药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将其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长效干扰素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疗程48周。A组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 mg,1次/日,疗程48周;B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1次/日,疗程48周。比较2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HBeAg、HBV-DNA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不同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淋巴细胞及各亚群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指标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上升,CD8+T淋巴细胞降低,CD4+/CD8+比例明显上升,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BeAg转阴率以及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长效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文新元  黄文峰  聂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461-6463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于术前及术后d7,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水平及体液(血液中IgA、IgG、IgM)、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ALB、PA、TF水平和体液、细胞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是理想的营养途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和研究手术切除与微波消融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11月小肝癌患者2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波消融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检测指标水平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微波消融方法应用于小肝癌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操作对机体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患者7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行胆囊造瘘术;观察组患者首先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择期再行胆囊造瘘或胆囊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7.2%,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6.1%,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感染,避免了急症情况下行胆囊造瘘或胆囊切除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分析其人口学、常见临床指标及预后特点。结果sBP患者主要仍为乙肝患者,涉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158例。腹腔积液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4%。结论SBP仍是临床常见肝硬化危重症,仍需强调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膈肌起搏起膈机疲劳的发生机制。方法:电刺激犬膈神经复制膈肌劳模型,测定疲劳前后膈肌ATP,ADP,AMP,AXP,SOD,MDA含量,同时观察隔肌线粒体的形态变化。结果:疲劳后ATP,ADP,AXP,SOD含量低于疲劳前,MDA含量高于疲劳前,AMP水平无显著差异。疲劳膈肌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模糊,少数线粒体空泡变性等可逆性变化。结论:膈肌细胞ATP过度消耗及合成障碍,直接供能物质减少以及氧自由基对亚细胞结构损伤可能是隔肌起搏后隔肌疲劳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
黄文峰 《吉林医学》2009,30(24):3283-3284
医院作为社会医疗机构的主体,肩负着向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技术保障的社会责任。决定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因素是医院的医疗技术能力。医疗技术能力由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及经验和医疗设备技术手段两部分构成。进入21世纪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医疗设备更新速度,新的更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总结冷沉淀在结核性毁损肺手术大出血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1例结核性毁损肺手术大出血的病例应用了冷沉淀,并进行了术中出凝血时间及血浆蛋白原浓度的监测。结果 21例大出血的病人中,在出血1 000 ml时有2例出现凝血异常,其中15例在出血1 500 ml时,出凝血时间均异常。21例大出血的病人,在出血1 000 ml时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1.5 g/L有15例,15例在出血1 500 ml时11例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1.0 g/L。结论冷沉淀在结核性毁损肺手术大出血中应用能够纠正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减少,纠正凝血机制异常,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