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孙学全教授在治疗胸痹时发现便秘与胸痹的发展、转归密切相关,通过临床积累,根据临床辨证创立通腑八法,分别为补中益气通腑、育阴润肠通腑、疏肝解郁通腑、化痰通络通腑、燥湿健脾通腑、益气补血通腑、行气活血通腑、泻火解毒通腑,经过冠脉CTA前后对比发现通腑益气化瘀法可有逆转斑块,开通冠脉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2.
目的 探讨使用Beckman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献血者抗-TP反应性标本进行TPPA试验的适用性。方法 1)Beckman PK7300全自动血型仪TPPA试验(简称仪器法)建立及性能验证:与手工法比较,计算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评估本方法的重复性。2)评估仪器法适用性:连续6 d对555份抗-TP反应性标本使用仪器法进行TPPA试验,分析可判读率、凝集强度分布及其他控制方式等。结果 1)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测TPPA的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为100%(kappa值=1),手工法判读为“++”的标本对应仪器法SPC值均≤3、手工法判读为“-”的标本对应仪器法SPC值均≥20。2种方法符合性佳。仪器法对同1份标本重复12次,正确率均为100%(12/12),仪器法的重复性佳。2) 555份抗-TP反应性标本进行TPPA试验总体可判读率为99.82%(554/555);TPPA阴性和阳性结果对应的致敏颗粒及未致敏颗粒的凝集相与非凝集相SPC值分布于判定值两侧、无交叉;仪器法采用自动化方式对试验前、中、后均有控制及监测。结论 Beckman PK7300全自动...  相似文献   
223.
患者,女,27岁。因头皮斑块2个月就诊。组织病理示:肿瘤呈水平及垂直方向生长,累及表皮、真皮至脂肪组织浅层。可见细胞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相。肿物扩大切除术后再次行组织病理示表皮内肿瘤细胞呈paget病样生长,一侧切缘仍有肿瘤细胞残留。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EMA(+)、AR(-),CAE(-)、ER(-),Ki67增殖指数为30%。诊断:皮脂腺癌。拟再次行切除术并辅以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224.
朱姣  和水祥  张丽  朱敏  高楠  米琛 《贵州医药》2023,(10):1664-1665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HCC)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围手术期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HCC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给予围术期接受强化护理干预),各56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血管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恢复通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组间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 d、3 d、5 d实验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HCC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围手术期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可加快术后康复,减缓术后疼痛,预防相关并发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25.
目的探讨边缘性舌系带过短患者异常舌尖后音的语音特点和康复训练方法。 方法选择边缘性舌系带过短患者176例,分析患者异常舌尖后音的语音特点,再从中选择舌尖后音构音障碍的患者35例进行训练方法的研究。 结果176例患者中/zh/的构音错误形式主要为与/a/、/o/、/e/、/u/或以其为介母的韵母组合时置换成/d/有57例(32.4%),与/i/组合时置换成/j/有65例(36.9%),/zh/完全置换成/z/有37例(21.0%),侧化29例(16.5%)。/ch/的构音错误形式主要为,与/a/、/o/、/e/、/u/或以其为介母的韵母组合时置换成舌尖中音/d(35例)和/t/(86例),分别为19.9%和48.9%);/ch/置换成/c/有42例(23.9%),与/i/组合时置换成/q/有53例(30.1%),侧化17例(9.7%)。/sh/的构音错误形式主要为,完全置换成/s/有77例(43.8%),置换成/x/42例(23.9%),置换成/z/有11例,置换成/zh/8例,侧化14例(8.0%)。/r/的构音错误形式主要为,脱落有65例(36.9%)、完全置换成/y/有32例(18.2%),置换成/θ/有15例(8.5%),以及与/a/、/o/、/e/、/u/或以其为介母的韵母组合时置换成/l/有12例(6.8%)。康复训练前,35例舌尖后音构音障碍患者舌尖后音发音错误的个数为(34.69±11.31)个,与康复训练4个疗程后的(8.09±3.38)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7,P<0.01)。 结论舌尖后音构音障碍主要发生于/zh/、/ch/、/sh/,构音错误形式主要为置换及侧化;边缘性舌系带过短舌尖后音构音障碍的患者无需手术治疗,仅通过语音训练即可恢复语音功能;本研究为舌尖后音异常的边缘性舌系带过短患者制定的康复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所采用的语音训练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