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方治疗脓毒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清热解毒方高、中、低3个剂量组(24,12,6 g·kg-1,ig),均1次/d,连续3 d给药。记录各组大鼠死亡情况,并以传统细菌培养法对大鼠标本进行细菌定量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AQP)2和AQP8,同时应用血清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 结果: 模型组病死率56%,且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该组大鼠腹水、淋巴结与血液细菌阳性率和细菌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明显升高;高剂量组大鼠病死率降低,血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且AQP2和AQP8表达与脓毒症模型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各治疗组AQP2和AQP8表达下降,且对中药剂量有依赖性,同时淋巴结与血标本细菌含量显著降低。 结论: 清热解毒方可通过下调AQPs表达而发挥泻下功能,减少脓毒症大鼠细菌易位治疗脓毒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尼可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1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治疗组42例、低剂量组39例(术前2d至术后3d口服尼可地尔5mg/次,3次/d)和高剂量组40例(术前2d至术后3d口服尼可地尔10 mg/次,3次/d)。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连续3d检测血清肌酐,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前及术后24h检测尿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蛋白(NGAL),比较3组患者CIN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标准治疗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术后1、2dCIN和eGFR≥25%比例明显降低,高剂量组术后1、2d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eGFR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术后2d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eGFR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组术后24h尿KIM-1和NGAL水平较标准治疗组和低剂量组明显降低[(2.77±0.33)μg/L vs(5.63±0.27)μg/L、(4.82±0.32)μg/L,(41.64±8.42)μg/L vs(66.51±10.72)μg/L、(57.11±9.67)μg/L,P0.05]。结论口服不同剂量尼可地尔对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CIN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高剂量尼可地尔治疗可能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引起菌血症、泌尿系感染及多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根据菌落形态及是否产生大量藻酸盐,可将PA分为黏液型和非黏液型2个型别[1]。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菌株表现出不同的致病性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是目前细菌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就黏液型PA及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大黄治疗脓毒症模型大鼠的病原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LPS腹腔注射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实验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大黄高、中、低剂量组(150,100,50 mg·kg-1),2次/d ig给药,连续给药3 d,记录各组大鼠病死率情况,采用细菌传统培养法对大鼠膜菌群、腔菌群及肠系膜淋巴结、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同时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2(AQP2)和AQP8。结果:大黄高、中剂量组大鼠病死率降低;各组大鼠膜菌群和腔菌群变化差异大,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较明显,各治疗组AQP2和AQP8表达与脓毒症模型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各治疗组AQP2和AQP8表达下降,与大黄剂量有依赖性,同时淋巴结与血标本细菌含量有所降低。结论:大黄可下调AQPs表达发挥泻下功能,减少脓毒症大鼠细菌移位治疗脓毒症,但中剂量大黄在发挥上述作用时有利用平衡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大黄治疗脓毒症大鼠的分子机制。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高、中、低剂量组(150,100,50 mg·kg~(-1)),除假手术组只暴露盲肠,不进行结扎与穿孔,其余各组采用盲肠结扎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记录各组大鼠死亡情况,采用细菌16S r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检测大鼠结肠及肠系膜淋巴结、血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数量,采用q 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紧密连接相关蛋白-1(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模型组大鼠病死率最高,不同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和数量明显升高,ZO-1和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高、中剂量组大鼠病死率降低,大鼠不同标本的上述两细菌检出率和数量有所减低,细菌移位情况减少,大鼠结肠的ZO-1和Occlud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大黄可调控结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抑制脓毒症大鼠细菌移位治疗脓毒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GJD)对脓毒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细菌学方面的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脓毒症模型组和GJD治疗组(生药24 g·kg-1),给予清热解毒方治疗后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同时使用细菌培养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腹水和血标本进行细菌学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在脓毒症模型组动物腹水和血液中大量繁殖,在治疗组中上述细菌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条件致病菌是脓毒症模型大鼠的主要致病菌,GJD可以通过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对脓毒症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对糖尿病造影剂肾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基因Fas/FasL的影响,探讨针灸对糖尿病造影剂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联合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制备糖尿病造影剂肾病大鼠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及联合组分别给予针刺、艾灸及针刺+艾灸联合治疗,3组均选取"三阴交""肾俞""脾俞",每日1次,连续7d。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形态,醋酸铀-柠檬酸双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超微结构,脲酶法测定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含量,苦味酸法测定大鼠血清肌酐(Scr)含量,氧化还原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比色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Western blot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Fas、Fas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对照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呈分叶状,肾小管上皮细胞多有局部坏死、空泡样变性。电镜下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血管袢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见大量空泡,线粒体严重肿胀,线粒体嵴排列紊乱、断裂或消失,可见凋亡样改变的细胞。针刺组和艾灸组肾脏病理改变基本同模型组;联合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BUN、Scr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血清BUN含量明显降低(P<0.05),针刺组、联合组大鼠血清BUN、Scr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血清BUN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血清BUN、Scr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NOS、SOD、T-AOC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大鼠肾脏NOS活性明显升高(P<0.01,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大鼠肾脏NOS、SOD、T-AOC活性明显升高(P<0.01,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针刺组和艾灸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肾脏NOS、SOD、T-AOC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Fas和Fas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肾脏Fas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针刺组和联合组大鼠肾脏Fas和Fas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与针刺组和艾灸组比较,联合组大鼠肾脏Fas和Fas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艾灸均可降低糖尿病造影剂肾病大鼠肾脏的氧化应激反应,下调Fas/FasL表达,减少肾细胞凋亡,减轻肾损伤;针刺联合艾灸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方和凉血活血方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防治效果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 120 只随机分为 6 组,采用十二指肠钳夹法制作大鼠腹腔粘连模型,分别治疗 7 d 并记录生存情况。术后 14 天时处死剖验并对粘连情况评分,取粘连组织进行 HE 染色和苦味酸 - 天狼星红染色,镜下观察并摄片,对粘连组织纤维化、炎症、血管增殖及Ⅰ、Ⅲ型胶原胶原含量进行评价。结果:4 个治疗组的生存情况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清热解毒方组术后腹腔粘连范围、强度评分,纤维化评分,血管增殖评分,Ⅰ、Ⅲ型胶原含量均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炎症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热解毒方、凉血活血方均有良好的抗粘连效果,以清热解毒方为优;抗粘连机理可能与中药的抗炎作用,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减轻炎症渗出及纤维蛋白基质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