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0篇
  3篇
中国医学   18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同德县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First Dose Hepatitis B Vaccine,Hep B1)未及时接种的原因,为提高Hep B1及时接种率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连续收集同德县2012-2016年所有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的Hep B1接种资料,分析未及时接种的原因。结果同德县2012-2016年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共4 660人,Hep B1及时接种4 289人(92.03%)。及时接种率最低为2015年(90.65%),但不同年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19,P0.05);不同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P0.05),其中以藏族医院最低(90.57%)。未及时接种的原因依次为新生儿出生低体重(含早产)(55.26%)、窒息(32.08%)、新生儿黄疸(10.24%)和家长拒绝接种(2.42%)。结论乙肝疫苗说明书虽然未将低体重新生儿等列为接种禁忌,但基层接种人员亦将此类列为接种禁忌,影响首针及时接种率。因此,应加强对接种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合理掌握接种禁忌症,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青海省2004-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青海省2004-2010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2004-2010年累计报告乙肝103 356例,死亡9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69.71/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为413.29/10万,2004年最低为182.02/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25~45岁中青年发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7.07%,15岁以下儿童乙肝年平均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4.11%,男女性别比例为1.54∶1;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年平均发病的29.53%。结论青海省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肝报告发病存在虚高现象,需提高乙肝发病的报告质量,使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真实反映乙肝流行情况,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真实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性骨病。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等药物是现代临床治疗PMOP的主力军,但不良反应和药物服用周期存在争议。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马小军主任医师认为,肾虚是PMOP发生的重要内在基础,肝肾阴虚是发病的关键。中医将肾奉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贮藏于肾,肾之阴阳为人体阴阳之本,能够濡养和温煦全身脏腑,且肾主骨生髓。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阴虚导致女子“天癸”亏虚,肝肾同源,久病及肾,肾虚则导致骨失濡养,日久则导致骨质疏松。肝肾阴虚作为本病发病的关键,滋补肝肾应贯穿本病发展始终。基于以上理论,马小军主任医师自拟枸地健骨汤滋补肝肾,益精填髓;在对PMOP症状的缓解和减少复发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案例的形式介绍马小军主任医师临诊PMOP的经验,希望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对北京协和医院和北京电力医院社区获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为该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病例91例分离的病原菌,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引起急性尿路感染主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76.9%。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51.4%;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3%、41.1%、37.1%和37.1%;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头孢菌素类以及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均不超过25%。本组患者中分离的70株大肠埃希菌中未检测到对头孢美唑、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2所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为患者存在不同的基础性疾病以及菌株产ESBLs与否所致。结论社区获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但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较前增多。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唑、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不同医院分离菌的耐药率有差别,可能与患者基础疾病发生率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5.
马小军  蒲永东  何建苗  葛小梅 《武警医学》2007,18(4):285-288,F0003
 目的 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mity,MVD)、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tic vessel density,MLVD)的影响.方法 7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35例、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41例,选其中25例未行化疗前的乳腺癌组织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VEGFR3抗体检测3组乳腺癌组织标本MVD、MLVD.结果 MVD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为(36.05±13.64),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LVD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为(6.62±3.70),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动脉灌注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与静脉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比全身静脉化疗更能有效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96.
背景:研制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体内释药时间长、来源充分、使用安全的抗生素局部释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骨髓炎治疗顿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具备优良的生物特性,可以作为抗生素局部释药系统的良好载体。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万古霉素缓释载体局部用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与全身用药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内药物浓度测定,配对分组实验,于2008-08/2009-03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动物实验室、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将海藻酸钠溶液与万古霉素溶液均匀混合后加入CaCO3和柠檬酸钠溶液凝胶化后,利用微胶囊制备仪将上述混合液制备成万古霉素海藻酸钙凝胶珠。取适量胶珠加入到配好的壳聚糖,万古霉素混合液中反应后收集微胶囊,加醋酸纤维素赋形制备成所需要的载药载体。方法:40只实验兔制作左侧股骨中段局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局部用药组于骨缺损中放入一定载药量的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全身用药组自兔耳缘静脉注射10%万古霉素(10mg/kg)。主要观察指标:局部用药组术后0.5,1,6,24,72h及1,2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清和骨组织中万古霉素浓度。全身用药组注射后10min,0.5,1,6,24,72h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骨组织及肌肉组织中万古霉素浓度。制作局部用药组各重要脏器组织学切片以确定植入物的全身毒性反应。结果:全身用药组24h前备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局部用药组,24h时全身用药组的血药浓度低于局部用药组:局部用药组的骨髂及肌肉组织药物浓度各时间点均显著超过全身用药组,局部用药组在2周时药物浓度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而全身用药组在持续24h后即出现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情况。未发现全身毒性的组织学证据。结论: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局部用药具有一定可行性及安全性,作用效果优于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97.
滇白珠及其同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综述民族药滇白珠及同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化学、药理、临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对同属15种药用植物,特别是平铺白珠树和芳香白珠进行过研究。今后应着重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进行药理和临床研究,以便开发成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98.
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2型糖尿病风险预测方案,使用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作为原始糖尿病预测建模特征,对原有的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进行了优化,帮助医疗欠发达地区通过该模型实现对2型糖尿病的有效监测和防护.  相似文献   
99.
蔓性千斤拔种子无菌苗萌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蔓性千斤拔种子试管萌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不同的消毒处理方法、培养温度、发芽床和灭菌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和培养。结果 在30℃和20℃两个温度条件下,以30℃培养为好;种子经0.1%峨表面消毒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出现吸胀速度减慢、露白时间推迟、发芽所需天数延长、发芽高峰拖后的现象;二次消毒法比一次消毒法灭菌效果好,污染率仅为2.0%,但种子发芽率只有一次消毒法(45.9%)的近一半,为22.4%;水和滤纸做成纸桥为发芽床种子发芽率达68,3%;1/2MS+BA1.0+NAA0.1+3%蔗糖的培养基上种子发芽率仅为45.0%。结论种子萌发可不需外界提供营养成分;30℃培养种子萌发率高;0.1%HgCl2灭菌剂消毒种子和二次消毒法使种子萌发率下降,消毒剂对种子的毒害作用有待进一步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00.
影响蔓性千斤拔种子萌发的因子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世鑫  马小军  柯芳 《广西医学》2006,28(6):810-811
目的 探讨影响蔓性千斤拔种子萌发的主要因子,提高种子发芽率。方法 通过破种皮、光照、萌发温度和贮存等不同处理。观察其对种子发芽的作用。结果 破种皮、热水浸种,在25℃~30℃的温度下,蔓性千斤拔的发芽率达90%以上。4℃的低温保存降低发芽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降低幅度越大。结论 水分和温度对千斤拔种子的萌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光照或光照强弱对其则影响不大;不同的贮存温度、方法和时间对种子发芽率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