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8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马云枝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区主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除擅长治疗中风、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内科疑难杂症外,对常见病如面瘫、失眠、头痛等也颇有研究,尤其在面瘫治疗方面,马教授十分注重内部整体辨证用药,且不忘内病外治法,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2.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1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庆选  马云枝 《新中医》2005,37(4):73-73
痛泻要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组成,主治肝盛脾虚型泄泻。导师马云枝教授运用此方治疗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屡获效验。笔者临床中参照马教授经验,以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本病1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给予柴胡疏肝散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治疗8周以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中医征候量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帕金森伴抑郁状态疗效更优于舍曲林组。  相似文献   
84.
中医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困难,单纯西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大,病人不能耐受等问题。中医药治疗以肝肾阴虚为基本病机,以滋补肝肾为主要治法,能改善症状,延缓病程,与西药联用可增效减毒等。文章通过论述以肝、肾、脾为核心,滋补肝肾为主,兼以醒脑开窍、益气健脾、化痰祛瘀等治法,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5.
马云枝  左庆选 《中医研究》2006,19(11):34-35
2002-2004年,笔者运用自拟降浊升清汤治疗眩晕7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73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平均53.6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10 d。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4例,内耳眩晕病7例,颈椎病1  相似文献   
86.
利水通络方药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利水通络法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西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利水通络口服液(由水蛭、泽兰、益母草、茯苓、泽泻、川芎、地龙、冰片、大黄等组成)加西医常规治疗 ,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4d后采用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利水通络方药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7.
<正>失眠又称不寐,早在《内经》中就有"不得卧""目不瞑"之称。本病是指因经常性睡眠障碍导致的机体不能得到正常休息,进而影响日常生活,以致影响健康的一类病症[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醒后不眠,或眠而易醒,重者彻夜不眠。目前,中医药在改善睡眠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疗效[2]。  相似文献   
88.
帕金森病从脾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帕金森病以往多从肝风论治。但临床观察发现,脾虚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脾位中央,脾虚则五脏俱虚。肾精亏损,脑髓不足,筋脉肢体失主而发为颤震;肝虚血少,阴虚阳亢化风,发为头摇、肢颤;脾虚痰阻、瘀血阻络也是本病发病的基本病机。脾虚贯穿于本病发生发展全过程。以健脾化痰,通络熄风为帕金森病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89.
眩晕论治拾贝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马云枝  张铭 《河南中医》2005,25(12):35-36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李东垣则从脾虚湿痰立论;清代陈修园把眩晕病机概括为风、火、痰、湿四端。诸医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本病病因病机。笔者临床30余年来,治疗本病屡屡获效,故撰此文以飨读者。1辨证论治,首重脾胃眩晕病机虽有肾虚、气虚、阴虚,又有肝阳、痰浊、瘀血。但多为虚实夹杂证。眩晕发作,或因内外邪气影响,引起体内火动风生,挟痰浊上扰清窍;或因痰浊中阻,致清阳不升;或因脾气亏虚,清阳不…  相似文献   
90.
清热解毒法治疗中风后高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风又名卒中,与西医所称的急性脑血管病相同。中医认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紊乱是引起火热内生、痰瘀互阻的原因。一方面痰浊内生,郁而化热化火;一方面火热烁津成痰,加重痰瘀之症,故痰瘀、热邪是导致中风的主因。而高热又是风、火、痰、瘀致中风病后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火为阳邪,与热相随,其性上炎,伤于人多见发热,扰乱神明,出现神昏谵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