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分析颈椎减压钛网植骨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探讨经前路再手术治疗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经颈前路再次减压手术治疗颈椎钛网植骨术后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6~75岁,平均61岁。脊髓型颈椎病11例,神经根颈椎病2例,混合型颈椎病3例。首次手术至再次手术时间4~12年,平均7年。所有患者首次手术均行前路椎体次切钛网植骨内固定术,钛网植骨节段C3-C52例,C4-C6 8例,C4-C7 2例,C5-C74例,其中C4椎体次切钛网植入+C5,6椎间盘摘除cage植入1例。患者术后症状好转或消失后再次复发13例;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2例;术后症状持续加重1例。所有患者再手术前行颈椎正侧位片、CT、MRI检查,12例患者融合节段的邻近节段退变引起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其中上节段4例,下节段8例;3例患者因减压节段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造成脊髓或神经根受压;1例患者因前路减压不彻底脊髓仍受压。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颈部功能障碍指数(ODI)及Odom分级标准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通过前路完成二次手术减压,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110min;出血量30-200ml,平均160ml。l例患者出现30ml较清引流液,怀疑脑脊液漏,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液管后缝合引流口,10d后拆线切口Ⅰ/甲级愈合。其余患者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喉头水肿等并发症。1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6个月。JOA评分及ODI指数术后2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为(72.9±0.2)%。按照Odom临床效果分级标准:优12例,良3例,可1例。结论:颈椎减压钛网植骨术后,因手术减压不彻底、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或新形成的各种致压因素、内植物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等需要再次手术,而经前路再手术治疗患者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游离脱垂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6-07采用PEID治疗的38例游离脱垂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0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38例均获得10个月随访,无硬脊膜损伤、切口感染、症状复发。5例术后下肢皮肤麻木,术后10个月均恢复正常。2例出现踝关节、足趾背伸肌力下降至3+级,末次随访时1例恢复正常,1例恢复至4级。术后1周、10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术后10个月各观察指标较术后1周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微创治疗游离脱垂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是要求术者有较高的脊柱内镜操作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加巴喷丁胶囊在治疗颈椎术后轴性症状(AS)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椎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50例)口服加巴喷丁胶囊;B组(50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随访8周,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观察治疗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1,4,8周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2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周VAS评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时间与不良反应上,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胶囊在治疗颈椎术后轴状症状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4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入路摘除椎管内神经鞘瘤。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36~72岁,平均53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0.6个月。肿瘤发病节段:颈段3例,胸段25例,腰段12例,骶段2例。神经损害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20例,E级12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同时电话或门诊进行〉12个月的末次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复查X线片及MRI,观测内固定的稳定情况及肿瘤有无复发。结果42例患者肿瘤术中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手术时间1.5~3.5h,平均2.0h,术中出血量30~200ml。术后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予绝对卧床、局部加压、缝合处理后,脑脊液漏停止。2例胸段载瘤神经根切除后出现胸壁感觉麻木异常,给予甲钴胺及加巴喷汀处理口服处理后,症状2~4个月内逐渐消失。获随访患者39例,平均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期内,39例患者MRI复查无肿瘤复发,内固定位置好,无松动断裂现象。术后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D级9例,E级30例。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MRI在肿瘤的诊治中起重要作用,脑脊液漏及载瘤神经根切除是防止复发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的变化规律。方法:自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进行颈前路单一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51例,男109例,女42例;年龄44~81(59.77±8.34)岁。通过术后随访观察,测量C_2-C_7平面椎前间隙距离,评估椎前软组织肿胀变化规律。结果:15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5~40(28.00±3.52)个月。颈前路单一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1周,椎前软组织肿胀达到高峰,随后出现椎前软组织肿胀减退,术后8个月时C_5、C_6、C_7平面椎前软组织肿胀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时C2、C3、C4平面椎前软组织恢复正常。结论: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椎前软组织均会发生肿胀,术后1周内应高度重视患者椎前软组织肿胀的加重,避免吞咽困难、呼吸道梗阻、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碎骨块神经压迫症的诊疗、原因及预防。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3例腰椎术后碎骨块神经压迫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14例,年龄42~81(62.60±5.70)岁。手术方式:腰椎椎间融合术20例,脊柱内镜术3例。23例患者术后均出现减压侧或对侧肢体的放射性疼痛,发生时间为术后即刻至术后2周,平均(3.2±1.7)d。所有患者术后复查腰椎CT或MRI证实残留异位碎骨块,同时双下肢血管彩超排除血栓形成。异位碎骨块来源:椎间融合植骨块脱落或开窗融合产生的碎骨块残留14例,断裂的上关节突头部6例,脊柱内镜手术上关节突成形骨块残留3例。结果:患者住院时间10~37(23.4±6.2)d。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5(13.6±3.4)个月。3例患者术后当天或第2天行后路开放神经根探查碎骨块取出术,术后疼痛症状缓解。20例患者先行保守治疗,13例患者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后出院。7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其中2例保守失败患者期间做过神经根阻滞术。2例患者行脊柱内镜下神经根探查骨块取出术,5例患者行后路开放神经根探查碎骨块取出术,术后疼痛症状皆缓解。术前CT、MRI及术中碎骨块取出骨块形态及位置证实,碎骨块最大可能来源椎间融合植骨块脱落或开窗融合产生的碎骨块残留(14例),断裂的上关节突头部(6例),脊柱内镜手术上关节突成形骨块残留(3例)。末次随访根据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优20例,良3例。结论:腰椎术后碎骨块神经压迫症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处理,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中及时取出可能造成残留的碎骨块,关闭切口前仔细探查神经根,可避免此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采用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3~52岁,平均37.6岁;L_(2,3)1例,L_(3,4)3例,L_(4,5)12例,L_5S_19例。术前、术后1周、1年进行采用视觉摸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患者的腰痛、腿痛进行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5.2个月。2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 min。术后无硬脊膜和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复发病例。术前、术后1周、1年腰痛VAS评分分别为5.8±0.5、2.5±0.4、0.9±0.2;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1±0.6、1.5±0.4、0.7±0.6;腰椎ODI评分分别为69.2±1.8、22.5±4.7、10.2±2.4,各项目三者之间两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及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而且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聚己内酯(PCL)包载过氧化钙(CPO)微粒的理化特征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CPO/PCL微粒,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别观察并比较CPO、PCL和CPO/PCL三种微粒的微观形貌特点和元素分布情况。提取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的CPO和CPO/PCL微粒(0.10%、0.25%、0.50%、1.00%),检测各组微粒的氧气和过氧化氢释放量。在缺氧/常氧环境下,加入以上不同浓度CPO/PCL微粒,给予细胞正常培养或成骨分化培养,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和骨钙素(OCN)基因表达。随后,将1.00%CPO/PCL微粒注射于SD大鼠皮下,于7、14 d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粒注射后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和免疫细胞变化情况。结果:CPO微粒为多边形结构,PCL微粒呈小球状塑料粒子的状态,CPO/PCL微粒为块状晶体结构。能谱仪下CPO微粒出现明显的钙元素映射,CPO/PCL微粒表现为明显而均匀分布的钙元素映射,而PCL微粒则无该表现。CPO/PCL微粒氧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材料融合器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应用n-HA/PA66复合材料融合器对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通过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腰椎曲线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Tailard指数、节段前凸角、全腰椎前凸角等影像学检查指标及Gree-nough临床疗效标准等,评价手术疗效。结果除了Tailard指数,其余影像学观察指标术后1周、术后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67)。在腰痛、腿痛,术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67)。根据Greenough临床疗效标准评估临床效果,疗效优良率达9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n-HA/PA66复合材料融合器可有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防止椎间高度塌陷下沉、解除神经根受压,是一种疗效理想的椎间融合器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及影像学结果 .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47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7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个月Cobb角、椎间高度与术后1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可有效地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但术后颈椎稳定性较差,术后Cobb角、椎间高度较难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