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8 毫秒
41.
患者女,54岁。2年半前发现左下肺肺癌行手术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腺癌,术后化疗8次。1年前因脊柱(胸椎、腰椎)多发转移放疗3次。2009年5月在我科分2次行T8~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介入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皮椎体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共5个病变椎体,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包括经皮椎体穿刺活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椎间盘融合术进行诊治.比较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情况.结...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否增加新发骨折的风险.方法 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新发压缩骨折12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60例为保守治疗,B组60例为PVP治疗.随访时间为1 ~ 5年,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新发骨折的部位、分布、发生概率、是否邻近治疗椎体及邻近与非邻近治疗...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皮骨成形术(pecutaneous osteoplasty,POP)治疗椎体外转移性骨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54个病灶)行RFA联合POP治疗的椎外骨转移性肿瘤患者资料,年龄23 ~75岁,平均(52.6±12.2)岁.共54个转移灶得到治疗,其中髂骨24处、髋臼21处、股骨7处、坐骨1处、胫骨1处.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通过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止痛药服用剂量的变化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3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1±1.5)分降至术后(2.2±2.0)分,术后3个月降至(1.6±1.8)分,术后6个月降至(1.3±1.8)分.术后7例(18.4%)疼痛完全缓解,25例(65.8%)完全无需止痛药,10例(26.3%)止痛药用量减少或止痛药级别降级,2例(5.3%)维持原剂量,1例(2.6%)使用止痛药级别升级.33例行走困难者中20例(60.6%)术后行动功能改善,其中4例可正常行走;12例(36.4%)仍然行走困难;1例(3%)行动不便加重,稍微活动即疼痛难忍.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1年生存率为68.9%,2年生存率为27.3%.8例(21.1%)发生肿瘤周围软组织骨水泥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1例(2.6%)发生皮肤灼伤.结论 DSA引导下行RFA联合POP治疗椎外转移性骨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6.
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RFA联合PVP或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362例,选择其中具有完整资料的2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RFA联合PVP组(A组)105例,153节椎体;单纯PVP组(B组)121例,190节椎体.比较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骨水泥的外漏率、外漏类型,采用R×C列联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疼痛缓解根据WHO标准,A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有效率为分别为83.8%、86.9%、87.2%和82.2%;B组同期有效率分别为81.0%、83.6%、84.1%和80.5%,经配对t检验,术后随访时间段两组患者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P<0.05),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分别为17.6%和37.4%,采用C列联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B组有3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用激素、脱水、止痛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RFA联合PVP与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两组术后疗效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骨水泥外漏少于B组,PVP之前行RFA可减少骨水泥外渗.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并存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与单纯性(不合并椎体内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以分析椎体内裂隙样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PVP治疗95例患者、176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本组研究中除外多节段骨折、合并肿瘤病史、影像资料不全和术后随访不配合患者.入选43例分A、B两组,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裂隙样变患者为A组,25例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间术前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分析两组术后1周局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术后1周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1周疼痛缓解的程度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发生率相似(P>0.05),但两组间骨水泥外漏类型分布有差异(P<0.05).结论 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椎体内裂隙样变对PVP的止痛疗效、功能改善与骨水泥外漏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对骨水泥的外漏类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8.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累及椎管的椎体转移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累及椎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95节椎体PV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MRI矢状位T2W影像将患者分为3组。A组:病变椎体后缘无突出,17例;B组:病变椎体后缘轻度突出,与脊髓未接触,23例;C组:病变椎体后缘严重突出且与脊髓接触,8例。术后1周观察疗效,记录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疼痛总缓解有效率为83.3%(40/48)。A组疼痛缓解有效率94.1%,(16/17);B组有效率82.6%,(19/23);C组有效率62.5%,(5/8)。3组间疼痛缓解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根性疼痛加重,B组1例,C组2例,患者服用止痛剂缓解,未手术处理。3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例,1例和2例,3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并发症少,当病变累及椎管甚至脊髓时仍可考虑用该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49.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左肺小细胞性肺癌行左肺癌根治术后18个月,术后化疗1次,2008年8月21日因发现腰骶椎骨转移行L2~4,S1~4放疗,疼痛有所缓解,现疼痛加重,为进一步治疗于2008年9月26日入院.患者一般状况欠佳.腰部及右髋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卧床1个月余,口服弱阿片类止痛药,疼痛不能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测为8分.MBI示:L3,S2,3转移瘤;L5向前Ⅱ°滑脱,入院后行腰骶椎及髋关节CT平扫加重建.发现右侧髂臼及股骨头有骨质破坏(图1a、b)结合病史考虑转移瘤.  相似文献   
50.
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胸骨骨髓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68岁。1年前因腰背部剧烈疼痛,行L4椎体活检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病理为骨髓瘤。此次无明显外伤诱因发生胸部正中逐渐疼痛1个月,并向两侧放射,呈持续性,服止痛药无效,影响生活及睡眠。检查:胸骨及两侧肋骨压痛明显,皮肤无红肿,无发热。经X线平片、CT和核素扫描诊断为胸骨骨髓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