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氟沙星滴眼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氧氟沙星滴眼液有关物质检查及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phenomenex 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醋酸铵高氯酸钠溶液(取醋酸铵4.0 g和高氯酸钠7.0 g,加水1300 ml使溶解,用磷酸调节pH值至2.2)-乙腈(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4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制剂中辅料对主药测定无干扰,氧氟沙星与有关物质完全分离。在3.2~16.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RSD=0.85%)良好。回收率均在98%~102%范围内。结论本方法简便,迅速,准确,可用于氧氟沙星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中药活骨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流变学的影响,以活骨汤为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激素或酒精性)52 例,3 个月为1 疗程,系统观察了治疗后功能、症状、X线表现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6% ,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3.
自1990年 ̄1993年采用经皮多针加压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骨折类型按照Evans分类诊断,I型8例,Ⅱ型4例,经9月 ̄2年的随访观察,优良率为91.6%,死亡率为0,本法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勿需特殊器械,且创伤小,病人痛苦轻,无严重合并症,可早期下地活动,并能促进骨折愈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94.
本文报道经导管肝动脉内注入碘油丝裂霉素乳剂(LME)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LME使丝裂霉素包围在油相之中,随碘油停留在肿瘤局部缓慢释放。注入后周围血药浓度测定和r闪烁扫描证明,药物在肿瘤局部有相当高的浓度而在周围血中浓度最低。可利用X线平片和CT观察随访肿瘤的变化。20例患者术后半年生存率达85%,3例已生存一年。  相似文献   
95.
解毒洗药治疗创伤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创伤性感染的30例病人使用解毒洗药治疗,随机抽出同期使用庆大霉素湿敷,大黄油纱外敷治疗创伤性感染的各30例作对照组,进行系统地观察、比较,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解毒洗药治疗组在清洁创面、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成及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红泡腾片中槲皮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花红泡腾片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花红泡腾片中白花蛇舌草中槲皮素的含量。采用C18柱(200mm×4.6mm,5μm),以甲醇-9g·L-1磷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70nm。流速1.0mL·min-1。结果槲皮素线性关系范围为1.58~7.91mg·L-1,r=0.999 8(n=5),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0.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花红泡腾片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7.
肩关节前脱位合并肩袖损伤较为常见,而电击伤致肩关节前脱位合并严重的肩袖损伤、盂唇撕裂及肩胛骨喙突骨折临床少见,国内外文献报导很少,相关诊断和治疗也缺乏研究。我院近期收治电击伤致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盂唇撕裂及肩胛骨喙突骨折1例,病情复杂,较易误诊,治疗难度非常大。通过此例病案的诊治,总结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胫骨下段扭转角和外翻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铭 《山东医药》2003,43(3):4-6
对国人胫骨 81副 (男性 41副 ,女性 40副 )胫骨下段扭转角及外翻角进行测量。结果 :1胫骨下段扭转角 ,男性左侧 64 .8°± 3 .6°,右侧 68.7°± 2 .8°;女性左侧 63 .6°± 5 .1°,右侧 67.0°± 6.1°。2胫骨下段外翻角 :男性左侧 15 .6°± 3 .0°,右侧 16.4°± 2 .9°;女性左侧 15 .6°± 3 .0°,右侧 16.4°± 2 .9°。男性无论扭转角还是外翻角其侧别差异显著 P<0 .0 1及 P<0 .0 5 ;女性扭转角侧别差异显著 P<0 .0 1,而外翻角侧别无差异 P>0 .0 5 ;男、女性别比较 :除左右外翻角差异显著 P<0 .0 1外 ,其余各角性别间均无差异 P>0 .0 5。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内固定钢板更能符合胫骨下段的解剖特点 ,避免或减少因钢板塑形不佳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
胫骨下段扭转角和外翻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胫骨下段骨折内固定塑形钢板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国人胫骨81副(男41副,女40副)进行下段扭转角及外翻角测量。结果:①胫骨下段扭转角,男性左侧64.8°±3.6°,右侧68.7°±2.8°,女性左侧63.6°±5.1°,右侧67.0°±6.1°。②胫骨下段外翻角:男性左侧15.6°±3.0°,右侧14.2°±2.1°,女性左侧15.6°±3.0°,右侧16.4°±2.9°。结论:男性无论扭转角还是外翻角其侧别差异显著P<0.01及P<0.05;女性扭转角侧别差异显著P<0.01而外翻角侧别无差异P>0.05;除右外翻角性别间差异显著P<0.01外,其余各角性别间均无差异P>0.05。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资料。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内固定钢板更能符合胫骨下段的解剖特点,避免或减少因钢板塑形不佳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0.
衣冠豪  韩铭 《光明中医》2023,(5):865-868
目前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虽然已经得到较大提高,但随着耐药菌明显增多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单纯西医治疗慢性骨髓炎仍存在部分弊端,此文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发现,慢性骨髓炎病机实中夹虚,与各脏腑联系密切,治疗应根据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攻补兼施、扶正与祛邪并举。中医临床包括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及综合疗法,中医药实验研究则包括了中医药抗感染和中医药促进成骨以及自拟方的实验研究进展,以及其他中医诊疗手段辅助治疗慢性骨髓炎,以期为中医治疗骨髓炎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