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是由具有异质性的细胞群所组成,这些细胞中某些亚群具有干细胞特性,称为肿瘤干细胞,它具有低增殖率,高自我更新能力,并倾向于分化成增生活跃的肿瘤细胞,抵抗化疗和放疗,肿瘤干细胞与恶性肿瘤的发生、维持、再生、转移、治疗后复发密切相关。因此,识别并控制肿瘤干细胞对于肿瘤的预防、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肺癌紫杉醇耐药与微管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taxol,paclitaxel)是红豆杉树皮的提取物,自1987年作为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进入临床,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大量研究证明,其对肺癌及其他肿瘤具有切实有效的治疗作用。紫杉醇的化学结构是紫杉烷类中一种四环二萜类化合物,是一种微管蛋白结合药物。而微管(microtubule)在肿瘤细胞染色体的分裂、位移及肿瘤细胞的运动上起重要作用。紫杉醇通过结合在微管特定位点上,能促进并稳定微管蛋白的聚合,防止解聚,导致  相似文献   
93.
背景与目的: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VEGF、bFGF和TNF-α的变化.方法:6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2组各33例,联合组:NP 沙利度胺治疗.d 1,8静脉滴注长春瑞滨 25 mg/m2 ,d 1静脉滴注DDP 70~80 mg/m2 ;沙利度胺 200 mg/d, 口服,第1天起连续给药.化疗组:单化疗,用NP方案,剂量同上.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两组各前2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bFGF和TNF-α的含量.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 PR)为51.5%;化疗组有效率为36.4%.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的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P<0.05).化疗组治疗有效的NSCL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化疗无效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bFGF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NP能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沙利度胺能够抑制肿瘤细胞VEGF和TNF-α的产生,从而降低血清VEGF和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94.
背景与目的术前化疗对于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目前仍不明确,通过荟萃分析对评估术前化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改善的有效性。方法在MEDLINE、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Cancerlit、ClinicalTrials.gov和ASCO网站、ESMO网站及CBMdisc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并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主要比较了术前化疗后再手术和单独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用死亡风险优势比OR值来评估生存率改善的有效性。结果13个合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入选,共包括了2561个患者。结果表明术前化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合并OR值为0.80,95%可信区间0.68-0.94,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显示III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受益于术前化疗。文献没有统计学异质性。结论此次分析表明术前化疗对于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明显益处,Meta分析也是目前评估这种治疗有效性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95.
胸内结节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 1992 - 0 1~ 2 0 0 3- 0 4期间上海市胸科医院住院的经病理证实的结节病患者 6 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总结临床特点并对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结节病主要累及器官以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最常见。肺功能主要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及弥散功能下降。纤支镜支气管黏膜活检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TBLB)阳性率分别为 80 %和 77 8% ,浅表淋巴结和皮肤结节活检阳性率分别是87%和 87 5 %。结论 该病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外周淋巴结活检 ,纤支镜支气管黏膜活检 ,TBLB ,简便易行 ,阳性率高 ,创伤性小 ,对结节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树突状细胞 (DC)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 85例NSCLC患者 (NSCLC组 )及 14名正常人 (正常人组 )外周血DC含量进行检测 ,并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血浆VEGF165浓度。体外条件下由正常人 (血站献血者 )外周血CD+ 14 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DC。实验分 2组 ,对照组于培养第 1天和第 4天分别加入rhGM CSF 10 0 0U/ml及rhIL 4 80ng/ml;VEGF165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培养第 1天及第 4天加入rhVEGF1655 0ng/ml,以验证其对DC分化和生存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细胞的细胞表型及凋亡率。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浆VEGF165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5 ) ,而外周血DC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组 (P <0 0 1)。NSCLC组患者血浆VEGF165浓度与外周血DC含量呈负相关 (P <0 0 5 ) ,两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其血浆VEGF165浓度与肿瘤的TNM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 ;其外周血DC含量与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均有密切关系 (P <0 0 5 )。体外实验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VEGF165实验组细胞中CD+ 14 细胞比例增高 ,DC表面CD40 、CD86、人类白细胞  相似文献   
97.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肺癌临床指引2005年版》正式出版发行后,我刊在今年第一期杂志上编发了于世英教授的有关意见,之后我刊对指引中提出的“任何没有细胞学或病理学证据的诊断,都不能视为最后的确诊”,进而引申出的“对于未获得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肺癌患者,能否开始抗癌治疗”问题,请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谈谈各自的看法。本刊将专家们的意见陆续刊登在临床指引讨论栏目中,请大家关注,更敬请全国各位同行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8.
1文献类型 治疗。 2证据水平 3a。 3文献来源 Oshita F, Ikehara M, Sekiyama A, et al. Genomewide cDNA microarray screening of genes related to benefits and toxicities of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J]. Am J Clin Oncol, 2005, 28(4):367-370.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它们在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和bFGF的含量.结果 Ⅳ期NSCLC患者的血清VEGF含量显著高于Ⅲ期(P<0.05).吸烟指数≥400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吸烟指数<400组(P<0.01).低分化癌血清bFGF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癌(P<0.01).吸烟指数≥400组血清bFGF水平显著高于吸烟指数<400组(P<0.05).VEGF与bFGF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肺癌化疗无效的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均比化疗前升高(P<0.05).结论 根据血清VEGF水平可推测病情进展;VEGF和bFGF在NSCLC血管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血清VEGF和bFGF水平可作为NSCLC患者疗效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CT引导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者37例,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 37例中恶性胸腺肿瘤11例;良性胸腺肿瘤2例;恶性淋巴瘤6例;肺癌5例;良、恶性畸胎瘤、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结结核各1例;8例假阴性;无假阳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76%(25/33),阳性预测值100%(25/25),良性病变诊断特异性100%(4/4),阴性预测值40%(4/10),总的诊断准确率78.4%(29/37).术后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发生率5%,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而并发症较低,可作为前、上、中纵隔病变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