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很高,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抛物线形上升,并易致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故其危害性极大。由于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发病机理复杂,故治疗问题仍然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对下丘脑多肽激素——生长抑制素(Somatostatin,简称 SS)的分离、鉴定和人工合成的成功,为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 SS 对中枢-交感神经机制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相似文献   
72.
自从1913年Gallavadin发现在生前听到有收缩中期喀喇音的3个病人在死后尸检时见有胸膜心包粘连以来,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这种喀喇音是由于胸膜心包有粘连所产生,是一种来自心外的声音,在临床上无重要性。虽然White在1931年曾提出这种声音有时可因腱索异常而产生,但这个见解未受重视,以致上述的传统看法未能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73.
本文分析了6例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胸痛多在午夜至清晨发作,有3例与运动、情绪、冷冻刺激有关;发作时心电图一组或二组导联ST段呈损伤型暂时性抬高,1例呈一过性无症状要ST段抬高,2例除ST段抬高外,同时有ST段压低,3例伴心律失常。重点讨论了本病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钙离子拮抗剂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异搏定、硝苯吡啶和硫氮(艹卓)酮(diltiazem),后者以安全、副作用少而获得好评。药物动力学及代谢口服吸收可达80%,具有明显的首次通过效应。口服生物利用度约40%。经肝代谢,肝病患者应用本药或并用减少肝血流量及增加肝脏微粒体活性的药物时均应小心。约2~4%以原型从尿中排出,肾功能衰竭时用药宜谨慎。约70~80%与血浆蛋白结合,其血浆蛋  相似文献   
75.
冠心病人的右心室功能异常问题在最近10年中受到重视和研究,本文对此作一综述。一、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右心室功能1.右心室梗塞:根据过去50年中积累的尸检病理报告,3~43%的心脏标本存在着右心室坏死。其中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中,右室梗塞的发生率超过30%;在死于急性心肌梗塞伴心源性休克的20例病人中,17例有右心室坏死。这些数据提出了右心室在致死性心肌梗塞中的作用这样一个重要问  相似文献   
76.
慢通道阻滞剂与β阻滞剂对冠心病、高血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肌病等都有共同适应症.两者联合治疗对某些难治病例可取得满意疗效,从而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最近多数血流动力学研究证实:联合疗法无有害作用,耐受良好,相当安全。联合疗法的协同负性变力性、变时性和传导性作用可致心衰,低血压及心动过缓,甚至心室停搏。严重副作用多见于有严重左室功能损害、传导系统病变、已服用心肌抑制药物的患者及老年人。安全的联合用药应据病情及药物作用方式,审慎选择联合用药方案。长期联合治疗的经验仍有待临床积累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77.
绪言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迄今未明,但对于高血压病的各种附加因素和诱发因素,近几年来已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其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研究高血压病的治疗问题。是一项艰巨而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所以我们两院在中西医  相似文献   
78.
为探讨 R 落 P 上与 R 落 T 上与室性心动过速的联系,对40例住院及心电图监护,明确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资料完整,有发作起始及终止的记录的病例,进行了临床及心电图分析。发现 R 落 P 上诱发室性心动过速,较 R 落 T 上为多见,但 R 落 T 上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症状较严重,阿斯综合征及心室颤动发生率高于 R 落 P 上组。本文还讨论了过早指数(R-R′/QT)、易损期指数(前周期×基础QT/联律间距(R-R′))在室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起源于房室交界处的激动可逆传至心房产生负向的P′波,并可向前传至心室产生类似窦性下传的QRS波群。当房室交界处的异位激动产生逆行及下行性隐匿传导时,在体表心电图中便无P′-QRS-T波群出现,但  相似文献   
80.
电张调整性T波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波变化在心电图学上传统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但对T波变化的确切机制还所知甚少,特别是对某些暂时性T波变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一直存在着争论。本文对电张性调整(Electrotonic modulation)所致的一类T波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