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来源于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间接的成骨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分析基因转染效果实验,于2007-11-27/2008-12-01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细胞诱导.5周龄Wistar大鼠用于移植实验.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徐霖博士惠赠.方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将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与磷酸钙胶原材料复合培养,植于Wistar大鼠后腿肌袋内,正常饲养2,4周后取出植入的复合材料,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参数的比较以及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前后新生血管数目的比较.结果:利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转染细胞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情况.从形态、增殖特性和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等方面分析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重组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染目的细胞,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转染的细胞有大量目的基因mRNA转录和目的蛋白表达.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长均加快,细胞周期中增殖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转染与未转染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比较,碱性磷酸酶的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分泌量小于骨髓源性成骨细胞(P<0.01).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与未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组均有Ⅰ型胶原mRNA表达,但是,转染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均无Ⅰ型胶原基因mRNA转录.转染有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复合材料部分被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内有新生血管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稳定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增殖较快,但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理想.外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稳定表达,对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子细胞转染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32.
活动性并指固定治疗手部掌指关节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道利用伤指邻近的正常手指作为生理性外固定支架与伤指并指固定,应用带血供的掌骨近端骨块修复2 ̄5掌指关节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掌背动脉为轴心,设计逆行掌骨近端关节面修复掌指关节缺损,用1或2枚克氏针将伤指与相邻正常手提横行贯穿固定,保持各关节的自由活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7周左右拆除克氏针。 结果 治疗2 ̄5掌指关节缺损11例获得成功,修复后的掌指关节对位对线好,关节间隙存在,术后1 ̄3个月关  相似文献   
33.
带神经的组合皮瓣再造多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用带神经的组合皮瓣对2~5指缺损进行多指再造。方法:用带掌背神经的掌背逆行岛状皮瓣与带神经的前臂或小腿内侧皮瓣组合,利用废弃指的骨肌腱支架或游离髂骨移植,对7例掌揩关节以远多指缺损的患者行多指再造术,二期行分指术、肌腱松解术。结果:再造手指全部成活,感觉在术后6周左右开始恢复。掌指关节活动范围0-75度;指间关节活动范围10-50度,患者可完成对指、持物功能。手指长度和外形满意。结论:应用该方法再造的手指,有功能长度,外形满意,有感觉,具有一定的功能活动。尤其适用于不愿损伤足趾的患者。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下肢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归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120例,所有患者皆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以预防血栓形成,根据术后下肢是否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并观察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一致,具有可比性。术前两组PLT、APTT、PT、TG、FIB、CHOL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结论弹力绷带下肢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THA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是否能够明显减少DVT数量尚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5.
36.
股骨粗隆间骨折四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外固定支架、DHS、Gamma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外固定支架、DHS、Gamma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50例病人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外固定支架组总优良率96.14%,DHS组总优良率93.23%,Gamma钉组总优良率92.59%,PFNA组总优良率96.88%。[结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直接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37.
我院自2000-2010年多学科治疗下肢严重创伤并发气性坏疽3例,截肢后愈合2例,行清创及肢体局部切开减压,保肢1例.及时、彻底的清创,对于防治气性坏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了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 ,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 :经临床观察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下术后再次手术患者 17例 ,对各个病案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结果 :17例患者需再次手术的原因有 :过于依赖CT等检查、定位错误、术前适应证掌握不当、术中髓核摘除不够、术后限制活动时间不足、疤痕组织的形成、多节段突出处理不当、神经根未彻底松解及影像假象误导等。结论 :为避免再次手术应做到不能过分依赖CT等检查 ,应该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必须术前有足够大范围的摄片及仔细认真的阅片、严格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后需避免剧烈活动或搬抬重物、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摘除突出物的取舍应将术前症状体征与术中探查结合起来而决定。  相似文献   
39.
正骨手法从古到今流派繁多,且各有特色,体现了中华伤科界的繁荣与发展.然而,对手法的描述仍停留在详述其操作过程,对其机理则未能深入研究.我们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引用现代医学解剖、生物力学等理论,对正骨“折顶“手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陈渭良,中共党员,广东省南海人,骨伤科主任中医师,全国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外固定学会理事;广东省骨伤科学会委员;中华中医学会佛山分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