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3 毫秒
31.
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是小儿骨科常见病 ,好发于3~ 10岁儿童。笔者在临床中以活血通络汤治疗此病4 8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 8例 ,其中男 35例 ,女 13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12岁 ;病程最短 1d,最长 30 d;左髋关节 19例 ,右髋关节 2 9例。2 诊断依据 :患者诉髋部疼痛 (或诉膝上部疼痛 ) ,走路跛行 ,家长常诉患儿喜欢奔跑、蹦跳等活动 ,外伤史往往不明确。检查见患肢比健侧略长 ,患髋无红肿发热 ,腹股沟中点常见轻微肿胀 ,压痛明显 ,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等活动明显受限 ,托马氏征大多阴性。 X线摄片未见骨质异常…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复方补筋片对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补筋片的作用机理,为本院制剂的推广与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漳州市中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骨伤科门诊和康复科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条件的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60例。将纳入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漳州市中医院本院制剂复方补筋片;对照组口服壮骨关节丸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周期结束1周内测定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1.在降低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比较,(P0.05),有差异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P0.05),有差异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补筋片可能通过降低关节滑液中IL-1β、TNF-α含量,从而保护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33.
陈联源 《中国骨伤》1991,4(1):40-41
股骨颈骨折,目前治疗方案繁多,我们采取三根克氏针体外穿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其治疗方法简单,痛苦少,效果好,年老体弱者,复杂性股骨颈骨折均可采取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34.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指小粗隆和股骨干峡部之间的骨折,占髋部骨折的10%~30%。老年病人有典型的低速损伤,而年轻病人常因高能创伤所致。本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动力髁螺钉钢板(Dynanmic Condylar Screw,DC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3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笔者于1984年以来运用三枚克氏针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介绍如下。临床资料76例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22~80岁;顺粗隆间型26例,顺粗隆间粉碎性型39例,反粗隆间型4例,粗隆下型7例;就诊时间:伤后当天就诊45例,一周内就诊21例,三周内就诊8例,一个月以内就诊2例。治疗方法1.复位:76例病人入院后行股骨髁上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6~8kg,2~3天后拍片复查,如外族不能纠正,宜配合手法复位。助手把住骨盆,术者一手扶托患肢,一手握住牵引弓,顺手位向下牵引,即将患肢充分外…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盱素钠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疗效。方法:将所收治髋部疾病及损伤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钠及低分子肝素钠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小板计数、血液流变学、下肢周径变化指数的改变,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确定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B两组术前各随机因素无差异。治疗前后比较血小板计数于第4天和第7天时有统计学差异(P〈0.01和P〈0.05),A组优于B组;下肢大腿肿胀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小腿肿胀变化无差异(P〉0.05);血流变治疗前后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优于B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彩色多普勒对比,DVT发生率A组为10%,B组为16.67%,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血液高凝、高黏状态;可能会更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
髋关节后脱位伴有股骨头骨折,又称为Pinkin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严重创伤疾病。由于此类型骨折往往是车祸离能量损伤所致,且损伤部位解剖复杂,故治疗较为困难。自1999~2005年作者采用后外侧切口急诊手术治疗该损伤12例,8例获得随访,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提要为比较动力髁螺钉(DynamicCondylarScrewDCS)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采用动力髁螺钉(DCS组)手术内固定治疗,另一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离床时间及术后颈干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DCS组为85.93±8.33分,DHS组为76.83±16.35分,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并发症统计:DCS组发生髋内翻1例,DHS组例发生髋内翻6例,内固定失效3例,两组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选用DCS与DHS内固定在临床操作方面具有相似的手术侵袭性,但DCS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9.
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且老年人发生率较高 ,为了有利于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缩短住院周期 ,加上近年来内固定材料的改进与手术技术的提高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上多主张手术治疗。自 1 996~ 2 0 0 3年我们医院采用中空螺丝钉、1 30°角钢板、动力髋螺钉 (DHS)、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2 76例 ,取得良效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 1 2 2例 ,女 1 5 4例 ;年龄 1 8~ 85岁 ,其中 30岁以下 1 0例 ,30~ 5 0岁 5 8例 ,5 1~ 70岁 1 2 0例 ,70岁以上 8…  相似文献   
40.
临床上在肱骨远端骨骼损伤中,髁上骨折并肘内翻畸形多见,肘外翻畸形少见。我科自1990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此类损伤12例,现回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