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163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64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据国际抗癌协会(IARC)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乳腺癌在全世界大多数地区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在已经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对许多人已逐渐成为非常熟悉的疾病名词,事实上,在我国乃至全世界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通常我们亦称之为当今女性的头号杀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乳腺癌的死亡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这明显得益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对腔隙性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腔隙性梗死老年患者100例,均在CT颅脑扫描后行MRI检查,对病灶分布特点及两种方式的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MRI病灶共检出为964个,病灶分布主要为豆状核(50.31%),其次为放射冠(28.63%)、丘脑(10.89%),CT共检出病灶179个。CT漏检病灶以直径〈10mm为主。结论腔隙性梗死病灶以多发居多,容易在CT影像学检查中忽略,尤其是直径〈10mm的病灶,在临床诊断中以核磁共振为主,应结合临床表现与病理诊断谨慎判断,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自拟温阳益胃汤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应用自拟温阳益胃汤结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加吗丁啉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70.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温阳益胃汤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低浓度甲醛吸入后大鼠离体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及此变化是否具有年龄差异性。方法选取健康Wistar大鼠32只。其中成年鼠和幼年鼠各12只,新生鼠8只。每个年龄段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醛染毒组。甲醛染毒组大鼠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5 mg.m-3甲醛,染毒时间为每天2 h,连续30 d。染毒结束后制作离体海马脑片,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高频刺激(HFS)后海马脑片LTP,并分析兴奋性突触后场电位(fEPSP)的斜率和幅度变化。结果各年龄段甲醛染毒组在HFS后的第30分钟fEPSP的斜率和幅度均较同龄对照组降低。新生鼠中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斜率分别为(118.1±9.7)%和(281.8±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幼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斜率分别为(107.7±5.2)%和(289.5±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斜率分别为(120.7±6.5)%和(197.9±38.1)%,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鼠甲醛染毒组与其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幅度分别为(111.1±4.9)%和(293.4±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幼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其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幅度分别为(101.9±4.2)%和(266.9±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鼠甲醛染毒组与其对照组海马脑片HFS后30 min fEPSP的幅度分别为(122.9±4.2)%和(191.2±33.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醛吸入染毒可抑制Wistar大鼠海马LTP的形成,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年龄差异性,年龄越小,甲醛所造成的损伤越大。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联合咪达唑仑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RDS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咪达唑仑组(对照组,50例)和咪达唑仑+喷他佐辛组(治疗组,5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气道峰压和肺顺应性),血气分析指标(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中丙二醛)进行观察。结果治疗24 h后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但2组患者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24 h后,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呼吸频率(RR)、吸气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rs)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均<0.05)。在治疗24 h后,2组患者血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与治疗组相比较,对照组患者血中MDA水平和SOD活性变化更显著(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咪达唑仑和喷他佐辛相关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发现咪达唑仑联合喷他佐辛进行镇静和镇痛,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善ARDS患者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以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同时表明在ARDS患者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喷他佐辛和咪达唑仑有协同作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主要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用药借鉴。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2例,采集所有患者合格痰标本,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05株,前4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0.00%、19.05%、17.14%、17.14%;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氨曲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30.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均<6.00%;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替坦耐药率较高,均>80.00%。结论医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药敏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选择用药,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相似文献   
28.
患者女,汉族,40岁。因“阴道出血20d伴头昏乏力”入院就诊。17年前血细胞减少在南方某医学院诊治。当时骨髓象示“巨核细胞停滞,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入院体检:BP95/60mmHg(1mmHg=0.133kPa),心率86次/min。神清,贫血貌,腹平软,肝肋下末及,脾可及。血象:Hb31g/L,PLT16×109/L,WBC15.9×109/L。腹部B超示脾肿大。诊断为ITP、失血性贫血。口服妇康片等,止血效果不佳。拟输血小板特将患者血样送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人类血小板抗原(HPA)基因分型(表1)。根据患者基因分型特点,并考虑到脾大(扣押部分血小板),笔…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两组均在有效控制血糖、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合剂外用,联合组联合奥扎格雷注射液静脉注射+特定电磁波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能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