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陈淑长教授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长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 ,中医周围血管病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近 2 0多年来专门从事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工作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运用多种治疗手段 ,在周围血管病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陈教授治疗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短期内效果明显 ,远期疗效也较为肯定 ,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规范病名 明确病位陈教授认为本类疾病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 ,如以下肢肿胀、沉重为主 ,应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 ,以区别于“气肿”(即西医学的“淋巴肿”) ,又区别于“股肿” (即西医学的“下肢深静脉急性血…  相似文献   
32.
闫英  陈淑长 《中医杂志》2002,43(6):453-454
1 病历摘要宋某,女,48岁。患者于2001年1月中旬无意间发现左耳后及右锁骨上区各有1枚肿大之淋巴结,质韧,轻度压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右颈部肿物针吸检查”及“淋巴结活检术”,诊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术后轻度发热,口服阿莫西林及静脉点滴先锋类抗生素,全身很快出现成片的鲜红色皮疹、瘙痒,诊为“药疹”,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对四种病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了解该病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问卷、查体及多普勒超声技术,对骨伤病(104例)、肿瘤(106例)、心力衰竭(100例)及脑卒中(120例)四种病症共430例,未服用司阿匹林等抗凝剂的患者进行了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查。同时,在对DVT专业门诊就医并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6例患者,做了放射性素肺灌注扫描检查,以发现肺栓塞。结果 在430例患者中,共发现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2%。其中心力衰竭5例(5%);肿瘤3例(2.83%);骨伤病2例(1.92%);脑卒中8例(6.67%)。36例DVT患者中,共查出4例肺栓塞,检出率为11.11%。结论 国人上述四种病症DVT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人群,DVT患者PE的发生率也低于西方。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温脉通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促VSMC生长因子的影响,以期探讨温脉通防治早期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兔胸主动脉VSMC,以AngⅡ作为诱导因素,复制VSMC增殖模型,分别用温脉通全方及拆方药物血清进行干预.应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各组VSMC增殖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方法观察各组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经AngⅡ作用后其增殖活性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分别加入各组药物血清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与Ang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大剂量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最为明显.血管平滑肌细胞PDGF-BB免疫组化显色,空白组,呈弱阳性表达( /-);AngⅡ组呈强阳性表达( ),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温脉通全方组PDGF-BB表达明显减弱( ),与空白组接近;温经益气拆方组和活血通脉拆方组PDGF-BB呈中度表达( ),其阳性反应强度高于全方组,低于AngⅡ组.结论温脉通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抑制PDGF-BB的蛋白表达,提示温脉通防治ASO可能与抑制VSMC异常增殖及PDGF-BB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温脉通及其拆方对高脂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温脉通治疗早期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机制。方法常规制备温脉通全方、温经益气拆方、活血通脉拆方含药血清和高脂血清,采用虎红染色法检测药物血清对高脂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单核细胞株(THP-1)黏附的作用;用细胞ELISA法检测HUVEC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选择素(P-selectin)的表达。结果温脉通能抑制高脂诱导的HUVEC与THP一1的黏附,并下调HUVEC表面ICAM-1、VCAM-1、P-selectin的表达;两拆方组对不同的黏附分子有下调作用。结论下调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抑制单核细胞迁移至血管内膜形成泡沫细胞,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可能是温脉通治疗ASO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