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31.
背景:羟基磷灰石降解缓慢、脆性大,而丝素蛋白机械强度差,将两者复合,可能克服单个材料的缺点。 目的:测试不同规格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silk fibroin/hydroxyapatite,SF/HA)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体内降解速率,为进一步的成骨实验提供依据。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的体内及体外实验,于2006-09/2007-06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材料:4种规格SF/HA-1、SF/HA-2、SF/HA-3、SF/HA-4及普通羟基磷灰石,各材料的差别主要是丝素蛋白与羟基磷灰石组成比、致孔剂量及添加剂量不同。 方法:测定4种SF/HA复合材料和羟基磷灰石在0.5,2,6,12及24 h不同时间点的吸水率。将4种SF/HA复合材料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进行体内降解观察,以羟基磷灰石为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各材料的吸水率;大体及组织学检查观察材料植入SD大鼠背部后不同时间点的降解情况。 结果:各材料吸水率趋势为SF/HA-3和SF/HA-4>SF/HA-2及SF/HA-1 >羟基磷灰石;同一材料吸水率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羟基磷灰石、SF/HA-1及SF/HA-2降解十分缓慢或基本不能降解;SF/HA-3于20~24周降解完毕;SF/HA-4于12~16周降解完毕;各种材料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变性坏死等。 结论:丝素蛋白能改善羟基磷灰石的理化性能,并可调控SF/HA的降解速率,SF/H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骨修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南板蓝株高、分枝的变化及生长发育规律,探索南板蓝的生长发育特性,为进一步开展南板蓝的规范化种植(G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春季定植的南板蓝种植地随机选择10株,每月中下旬定期观察其生长状况,测量株高及每株的一回、二回及三回等分枝总数,计算其平均值,并绘制动态变化曲线图。结果 5月~7月底植株增高速度较快,8月~11月增高速度减缓,11月后增高基本停止;植株分枝数在5月~8月之间逐渐增加,9月~12月快速增加,且绝大多数为生殖枝,12月后则明显减少,花期为11月底至2月底,果期为2月上旬至3月底。结论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南板蓝可采用露地单种模式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33.
背景:目前常用的椎体强化剂筛选方法是将尸体标本制成骨折模型,然后进行材料的灌注,这种模型很难进一步应用于体内实验.目的:制备一种椎体骨缺损模型,评价骨水泥增强后的力学性能.方法:将48个新鲜成年绵羊腰椎单椎体标本随机分为8组.取4组标本,利用直径分别为2.0,4.0,6.0,8.0 mm的钻头钻入椎体10.0 mm制备骨缺损椎体模型,测量单椎体的抗压强度和刚度,与正常椎体组进行比较.根据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选择一固定直径,将剩下的3组制成骨缺损模型,然后分别注入磷酸钙骨水泥、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模拟体液环境固化24 h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不同直径的椎体骨缺损模型中,随着缺损直径增大,其抗压强度与刚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直径为6.0 mm下降明显.选择直径为6.0 mm钻头制备骨缺损椎体模型,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组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组的抗压强度和刚度与正常椎体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 > 0.05),而磷酸钙骨水泥组的抗压强度及刚度均明显低于正常椎体组(P < 0.05).说明缺损直径为6 mm,深度为10 mm绵羊椎体骨缺损是一种合适的椎体骨缺损模型,保持了椎体外形的完整,可用来判断椎体强化剂的体外性能,进一步用于体内实验.丝素蛋白/磷酸钙骨水泥能有效即时强化骨缺损椎体.  相似文献   
34.
南板蓝(马蓝)驯育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南板蓝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来源于爵床科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其地下根茎及根已作为中药南板蓝根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2005版《中国药典》已收载。其地上茎叶在华南及西南等地区当大青叶药用,并可加工制成中药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功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内热银质针导热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研究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取内热银质针导热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封闭注射治疗。治疗后运用足部疾患治疗效果评定标准(JOA)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痊愈率为65.79%,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痊愈率为31.58%,总有效率为89.4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银质针导热治疗跖筋膜炎有效,临床痊愈率高,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或体征~([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随病情发展,病变范围逐渐向躯干延伸~([2])。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达90%~([3]),3年生存率约为53%~([4])。DPN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高血糖毒性是引起DPN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究脊柱不稳定性预测评分系统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OVCF)椎体强化术后 骨折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取2015 年6 月-2017 年6 月该院行椎体强化术的OVCF 患者,收集其一般情况 和影像学资料,以及随访过程中再发骨折情况和视觉疼痛评分,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并 对其赋分,构建脊柱不稳定性预测评分系统,计算似然比检测该系统的准确性。结果 共纳入342 例患者,2 例 失访,142 例患者再发骨折。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脊柱后凸角度、椎体后凸角度、椎体高度、强化椎体的 数量、骨密度以及骨折部位。根据预测评分系统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4 组,总体评分<5 分组似然比为0.10,总 体评分≥ 15 分组似然比为5.84。结论 脊柱不稳定性预测评分系统较为准确地预测椎体强化术后OVCF 患者 的骨折再发风险,可为骨折再发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8.
糖代谢紊乱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高血糖可直接作用于血管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炎症细胞等;另一方面,高血糖可导致相关基因发生化学修饰,上调基因的表达而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作用于相应基因靶点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及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血糖可能通过上述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促进动...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骨水泥肺栓塞动物模型,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及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三种材料注射造成肺栓塞后,对血流动力学、肺氧合及凝血活酶的影响,探讨丝素改良骨水泥材料降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24只实验用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在全麻后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下,开胸手术经肺动脉干分别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和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不同时间点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PaCO2浓度以及注射前后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处死后肺标本行CT检查,立体三维重建骨水泥血管内铸形。[结果]注入磷酸钙骨水泥引起了肺动脉高压和低血压,平均肺动脉压的升高最高时比基础值增高(20.93±5.04)mmHg(注射后20 min),平均动脉血压下降最低时比基础值降低(-26.59±6.8)mmHg(注射后50 min);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组的变化较轻微,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类似,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组与磷酸钙骨水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骨水泥后磷酸钙骨水泥组血气指标改变明显,造成了严重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并引起了AT-Ⅲ明显的下降,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肺栓塞动物动脉血气和凝血指标的影响则较小。CT三维成像显示磷酸钙骨水泥体内有明显溃散,而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固相则保持了较完整的骨水泥铸形。[结论]骨水泥的抗稀散性对肺栓塞后心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丝素的复合使磷酸钙骨水泥在血液中的抗稀散性明显提高,有效地减少了栓子特别是微栓子的产生,能明显减轻骨水泥栓塞后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及凝血系统的影响,从而降低急性心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0.
局麻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麻下应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1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在局麻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治疗,其中男10例,女6例;平均50.5岁(33~69岁);单节段4例,多节段1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 min(125~250 min);平均失血量360 ml(230~530 ml);平均每例减压2.9个椎板(1~9个).全部病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8.6个月.术前JOA评分为4.812±1.109,术后JOA评分为8.313±1.7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 P<0.01),JOA恢复率58.6%,疗效优良率81.3%,总有效率93.8%.所有病例无后凸畸形、慢性背痛等并发症.[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手段.局麻下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功能,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减压后并不一定需要椎管成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