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不同流动相体系、不同填料的分析柱、pH值以及柱温对复合抗原多肽分离的影响,优化反相色谱分离条件。方法色谱柱:ZorbaxSB C18 4.6×250mm 5u,Zorbax XDB C8 4.6×250mm 5u,Sephsil C4 4.6×100mm 5u。流动相B:乙腈;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4nm;进样量:20μl。结果庚烷磺酸钠及流动相pH值影响显著;0.05mol/LKH2PO4,0.05mol/LTEA/0.1%庚烷磺酸钠(H3PO4调pH=2.5)体系最优。结论本法简便,分离效果好,适合该复合抗原多肽分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哌唑嗪对单剂量给药的地高辛血药浓度或多次给药的地高辛稳态血药浓度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给家兔灌胃地高辛20μg/kg,盐酸哌唑嗪150μg/kg,于家兔耳缘静脉定时采血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 ,比较应用盐酸哌唑嗪前后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单次给地高辛时 ,盐酸哌唑嗪可延长地高辛的吸收和消除过程 ;多次服用地高辛时 ,在合用盐酸哌唑嗪6h后 ,地高辛的稳态血药浓度显著提高。结论临床合用地高辛和盐酸哌唑嗪时应严格个体化给药 ,密切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3.
陈宜鸿  贺密会  任浩洋 《中国药房》2002,13(12):746-746
随着我国医药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的实施 ,我国的药品管理将逐步走向规范并与世界接轨 ,尤其是对新药研制与审批的要求将会愈来愈严格 ,因此 ,药品的临床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国家批准的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来说 ,如何全面实行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CP)管理 ?笔者认为 ,除了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程序 (SOP)以外 ,还需加强资料档案管理。本文拟对如何更好地加强新药临床研究资料档案的管理谈几点体会。1资料的完整临床试验资料完整与否是体现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制度是否完善、是否严格执行GCP管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复方雄黄乳膏的制备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复方雄黄乳膏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处方药材以水煎醇沉法提取,采用乳剂型基质制成O/W型乳膏剂;用理化鉴别法对处方中主药进行定性鉴别;治疗尖锐湿疣患者35例,观察疗效。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可行;临床观察总有效率88.57%。结论:复方雄黄乳膏处方合理,工艺简便,使用方便,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中医温病温热证动物模型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制备中医温病湿热症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中医有关温病湿热证的病因病理理论及临床湿热病的发病症状,主要从“湿”、“热”和“邪毒”三个方面模拟湿热病发病条件,对大鼠施加各种处理因素。结果:给大鼠高脂高糖、高温高湿及病原微生物后,模型大鼠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显升高,与临床报道结果相符合。而单纯改变饮食环境条件,大鼠SOD活性改变,MDA水平无显变化。在三种因素同时作用下,模型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显改变,大鼠红细胞C3b受体数降低,而免疫复合物花环数升高。结论:湿热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湿热证与多因素同时作用有关,其造模方法简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鸡血藤对小鼠红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鸡血藤对贫血动物的红系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盐酸苯肼和用^60Co照射的方法,形成小鼠骨髓抑制性贫血的模型,研究鸡血藤对小鼠的血象影响。结果和结论;鸡血藤可升高红血球,血红蛋白,红血球容积和红细胞分裂指数,并对早期红系祖细胞和晚期造血红系祖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治疗药物血浓度监测(TDM)工作是临床药学工作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自80年代初在我国起步后,经过20多年的实践,已逐步形成为药物治疗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都分.我院治疗药物血浓监测工作启动于1985年,十五年来,经过多茬同志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微生态学的发展再认识双歧杆菌属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微生态学的发展角度再认识双歧杆菌属细菌。方法采取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双歧杆菌属进行再认识与再评价。结果随着微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届的重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内微生态失调息息相关,而双歧杆菌是人类肠道的正常菌群,是研制开发微生态制剂最主要的菌株之一。结论从双歧杆菌属研究状况、生物活性、临床应用及使用应注意的问题与展望进行了分析、论述,双歧杆菌属对预防菌群失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四环素诱导表皮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非特异性耐药机制建立细菌筛选方法,并研究其耐药特点及遗传稳定性。方法 使用高浓度四环素作诱导剂,分步诱导敏感表皮葡萄球菌产生高耐突变株,并从中选择对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菌株。结果 经过4 步四环素诱导突变后,获得的突变株对四环素的M IC增加了500 倍,这些菌株中约有1/3 对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中度耐药,MIC比亲代株增加了60 倍。子代菌与亲代菌相比主要生化反应无改变,连续传代培养证明突变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药性可稳定遗传。结论 采用四环素诱导突变的方法可使细菌获得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提示用其它抗菌药物治疗感染失败的患者换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