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比较高位与低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差异,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参数异常与高位LDH发生的关系。方法 纳入2006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高位LDH患者53例(高位组),同时期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MBI)匹配的低位LDH患者53例(低位组)及单纯下腰部疼痛的非LDH患者53例(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3组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腰骶前凸角(LSL)、骶骨倾斜角(ST)、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结果 高位组SVA、TK明显高于对照组,LL、ST、PI、PT及SS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位组TK明显高于低位组,LL、ST及PI明显低于低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组L1/L2节段患者的LL、ST较L2/L3节段患者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盆水平化导致的胸腰段过度代偿可能是高位LDH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7岁,有心绞痛病史。体检无异常发现,平静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正常。按 Bruce 方案作运动试验,运动4min,心率114次/min 时出现左前分支阻滞(LAB),运动终止后立即消失。此现象于3次运动试验中均重复出现。最后一次出现时,给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min 内 LAB 消失,而患者仍继续运动珏心率达137次/min。此后,采用过度通气法使心率达120次/min。静注阿托品2mg 使心率达125次/min 以及采用超过运动试验中发生 LAB 的心搏频率作心房起搏、均未发生 LAB。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狭窄90%。在作运动试验时运动峰值  相似文献   
13.
在鄱阳湖边的一高度流行区,用Kato法重复进行粪中日本血吸虫卵的计数检查,共收集356例完整资料。结果7次粪检阳性率从1次的46.35%提高到68.82%,约上升22%。Kato法对人群感染度的估计较为准确,只需要1次检查就能准确估计出当地的人群感染度。间接血凝法(IHA)的阳性率与7次Kato法的结果相近,对人群阳性率的估计较好;但因IHA存在着明显的假阴性与假阳性,使IHA诊断某一个体是否感染时的真实性较小(约登指数为0.28),IHA最好只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在人群中应用时应考虑实际感染率对结果的影响。孵化法的阳性率较Kato法为低,现场工作中需注意加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15.
骨骼肌内源性生肌因子成肌活性随衰老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骨骼肌内源性生肌因子(39kDa)成肌活性随衰老而发生的改变。方法:应用等电聚焦结合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多步功能测试分筛法对青年和老年大鼠骨骼肌内源性39kDa生肌因子进行分离,利用体外培养和体内模型对青年和老年大鼠骨骼肌生肌因子的成肌活性进行比较,采用增殖细胞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生肌因子对骨骼肌干细胞—卫星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处理组大鼠骨骼肌内源性39kDa生肌因子C2C12细胞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处理组39kDa生肌因子MT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 0 5 )。青年和老年生肌因子处理组都有相当一部分C2C12细胞融合形成肌管,但青年大鼠骨骼肌生肌因子融合形成的肌管数目显著多于老年大鼠。体内研究发现:注射39kDa生肌因子的青年大鼠胫骨前肌中有许多PCNA阳性细胞核,但在对照组中未发现PCNA阳性细胞核。然而,在经注射的老年大鼠胫骨前肌中只发现少量PCNA阳性细胞核。PCNA阳性细胞核半定量计数结果表明:经生肌因子注射的青年大鼠胫骨前肌PCNA阳性细胞核显著多于老年大鼠(P <0 .0 5 )。本研究结果提示:39kDa生肌因子能诱导骨骼肌干细胞—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青年大鼠骨骼肌中39kDa生肌因子的成肌活性高于老年大鼠,骨骼肌39kDa生肌因子成肌活性随衰老而减弱可能是老年个体  相似文献   
16.
译者序原文领衔作者Buckwalter教授是美国爱荷华(IOWA)大学医学院骨科的主任教授,也是北美和世界著名的骨科专家和学者.Buckwalter教授目前担任美国《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即《骨科研究杂志》的主编;同时也是《American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即《美国骨关节外科杂志》负责骨科研究方面的主要编委.  相似文献   
17.
农村卫技人员数量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1949-1996年全国农村卫技人员数量的统计资料,经过定性分析和数据的重对数模型及其推广形式的曲线拟合,建立了农村每千人口卫技人员配置的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今后14年内我国农村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量的发展趋势,作为制定农村卫技人员配置标准的参考;并结合1993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和1995年福建、安徽、贵州省的卫生人力数据库资料的分析,探讨了研究结果的分类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核心家系中数量性状遗传方差分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核心家系中带协变量的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模型,探索数量性状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大小的分析方法。方法 将线性涨合模型应用于核心家系资料,根据核心家系成员的遗传关系建立遗传方差分量模型,运用SAS软件中的Mixed模块和WinBUGS软件进行参数估计,分析各影响因素作用大小。结果 模拟研究表明REML法和MCMC法都可得到近似无偏的参数估计。REML法计算耗时较少,但该法对各参数的区间估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MCMC法可方便地得到各参数的可信区间。结论 该模型可应用于实际家系资料,分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数量表型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19.
存在假阴性时实际感染率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检测方法会出现假阴性时,用相应的检出(阳性)率作为群体(实际)感染率的估计偏低。应当通过对检出率的估计来估计群体感染率。本文用改良Kato法检测粪中血吸虫卵为例,介绍通过重复检测估计其1次检出率及群体感染率的方法,并作了数学证明和应用举例。对不同重复次数对估计值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据国内、外学者报导蛇根制剂治疗高血压病,短程疗法除了对少数早期病例外,未能获得持久的疗效。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主张长程疗法,但对较晚期病例的疗效仍不够满意,且有一定的副作用,断续治疗则易产生耐药性。若单独应用双氢克尿塞,其疗效亦不够理想。虽然近几年来对二者的合并应用迭有报导;但长期应用的疗效观察尚少。附属第一、二医院自1962年起采用二药长期合并应用治疗高血压病共计124例,兹将临床疗效报导如下: 一、治疗对象:124例均为该二个医院高血压专科门诊病例,治疗前均经多次门诊检查确诊为高血压病。男74例,女50例;年龄26~73岁,其中40岁以下者14例(11.3%),40岁以上者110例(88.7%)。全部病人均作了X线胸部透视、心电图描记、眼底检查、尿常规检查,少数作了心冲击图、酚红试验、尿素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