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剑雄 《海峡药学》2009,21(5):109-111
针对高职院校分析化学技能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设计新的分析化学实践技能考核体系,并开发出配套使用的基于Excel-VBA的实践技能考核系统,有助于提高考核工作效率、客观评价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改善实验教学质量,并能有效管理学生技能考核信息。  相似文献   
42.
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早期肾损害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尿蛋白指标的变化及对高血压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全定量酶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Jaffe速率法测定肌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尿RBP、mALB、β2-MG、NAG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并随病期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单项及二项检测RBP、mALB、β2-MG、NAG阳性率较低,联合其中三项检测阳性率较高,联合四项检测阳性率可达91.67%,RBP与β2-MG、NAG呈显著正相关(P<0.05)。mALB与RBP、β2-MG、NAG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尿RBP、mALB、β2-MG、NAG是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三至四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部位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对328例慢性心衰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BNP水平的测定,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血浆BNP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且不同心功能患者之间的血浆BNP含量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61、0.55和0.59,P均<0.01)。结论BNP是反映慢性心衰患者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Tamm-Horsfall蛋白(TH蛋白)及α1-微球蛋白(α1-m)的变化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了78例糖尿病病人和40名正常人尿Alb、β2-m、TH蛋白及α1-m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尿Alb、β2-m及α1-m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TH蛋白低于正常人(P<0.01).随病变进展尿蛋白的异常改变更趋显著.结论:检测糖尿病病人尿Alb、β2-m、TH蛋白及α1-m有助于早期诊断肾脏病变的部位及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5.
内毒素在支气管高反应性形成中的作用陈剑雄,吴红霞,万有,曹永舒(药理教研室)观察了以内毒素作为致病原在支气管高反应性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豚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后,其气道对组织胺引起哮喘潜伏期明显缩短,组织胺收缩离体气管平滑肌的PD2值明显增高。异丙肾上腺...  相似文献   
46.
肝损害患者血清mAST/AST比值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在肝损害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肝损害患者血清AST和mAST的活力,计算出mAST/AST比值,观察其在人院时与各治疗阶段的动态变化.结果 正常人mAST/AST比值为(0.101±0.009),重型肝炎、酒精性肝炎、急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炎性肝硬化、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等人院时的mAST/AST分别为(0.482±0.096)、(0.393±0.036)、(0.332±0.046)、(0.311±0.040)、(0.289±0.032)、(0.275±0.021)、(0.301±0.047)和(0.382±0.04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从治疗开始后的第1周起,酒精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药物性肝炎组mAST/AST比值呈逐步持续下降趋势,治疗第4周后,其mAST/AST比值已基本恢复正常;原发性肝癌组在手术1周后,尽管其mAST/AST比值明显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正常人,且此后几周一直维持在这一较高水平;其他组的mAST/AST比值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mAST/AST比值的变化有助于对肝实质细胞损伤坏死程度进行评估,有利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和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鉴别诊断,对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的评估和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计划免疫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1005名4岁~7岁深圳地区儿童HBsAg,阳性者再进一步检测HBV-M及HBV-DNA。结果HBsAg阳性146人、阳性率1.33%远低于成人(约15%),HBsAg阳性者中HBV-DNA阳性106例,检出1例“乙肝两对半”少见模式(1.2.4.5)。结论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能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尖锐湿疣的诊断意义。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尖锐湿疣男性患者的疣体标本100份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确诊为阴茎珍珠状丘疹的男性患者的病变部位标本100份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均接受直接免疫荧光和PCR检测。分析两种方法对C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结果:DIE对C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分别为:68%、80%、0.48;PCR的为97%、98%、0.95。结论:用DIF对CA作出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并慎重下结论。  相似文献   
49.
本文观察了抗氧化剂丙丁酚对外源性氧自由基损伤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与其对一氧化氨合成释放的关系.结果显示:兔胸主动脉血管环和培养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与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孵育30min后,乙酰胆碱诱导的血管舒张百分率减少,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丙丁酚(40、80和120μmol·L(-1))均能保护内皮细胞免受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丙丁酚的作用可被一氧化氮灭活剂氧化血红蛋白阻断而不能被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阻断。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成与效应抑制实验显示:N-硝基-L-精氨酸、氧化血红蛋白和一氧化氮效应拮抗剂美蓝均能使乙酰胆碱诱导的血管环舒张百分率降低。丙丁酚能对抗氧化血红蛋白和美蓝的作用,但对N-硝基-L-精氨酸的作用无影响。表明丙丁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氧自由基损伤可能与保护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白介素33(IL-33)水平,为临床诊治变应性鼻炎探讨新途径.方法 收集2013年5月~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131例成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分类依据2009年武夷山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同期155例健康体检个体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和对照个体的血清IL-33水平.结果 13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为28.11±1.6 ng/ml,155例健康对照个体的血清IL-33水平为15.2±4.2 ng/ml,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3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个体(t=12.08,P<0.01).在患者组,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27.2±9.1 ng/ml,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31.11±7.3 ng/ml,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抑制血清IL-33水平或许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