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 ,伤情复杂且常合并多发损伤 ,早期正确的处理不仅关系到抢救病人生命 ,而且影响治疗结果 ,因而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 1994~ 1999年共收治 6 0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4例 ,女 16例 ;年龄 2~ 71岁 ,平均33.1岁。致伤原因 :车祸 5 0例 ,坠落伤 5例 ,砸伤 5例。骨折按Tile分类[1] :A型稳定性骨折 2 9例 ,B型及C型不稳定性骨折 31例。发生失血性休克 13例。合并损伤 :肠损伤 (包括小肠与结肠穿孔、肠壁挫伤和肠系膜损伤等 ) 8例 ,后尿道损伤 7例 ,膀胱损伤 3例 ,…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4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共23例,其中逆行岛状皮瓣20例,顺行皮瓣3例,皮瓣面积3cm×4cm~12cm×13cm。结果所有皮辫均存活,跟腱外露创面得以覆盖,经3—36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容易,血供丰富,成活率高,临床应用效果确切,是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3.
目的总结一种新型胫骨下端后侧接骨板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小腿下端后外侧入路,胫骨下端后侧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踝骨折12例,按Haraquchi法分型:I型6例,II型4例,III型2例。结果 12例随访3-8个月,骨折愈合,伤口愈合良好,无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按Leeds治疗结果标准:优8例,良3例,差1例。结论该胫骨下端后侧接骨板符合胫骨下端后外侧解剖形态,起到一种压板作用,固定确切可靠,对后踝骨折治疗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和影响移植骨愈合的因素。方法:对33例因外伤、骨肿瘤、骨不连、慢性骨髓炎等引起的四肢大段骨缺损,分为两组,实验组13例,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方法来修复,腓骨血管与受区血管作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对照组20例,使用传统髂骨骨块直接植骨方法。术后复查及随访6个月~4年6个月。结果:实验组13例中,除1例因慢性骨髓炎术后感染而失败外,其余12例于术后3~6个月骨性愈合12例,占92%。X线照片显示移植骨增粗变大,病人恢复行走和日常生活劳动功能。对照组20例中,10例于术后3~6个月骨性愈合,占5%;6~12个月又有7例愈合,该组总愈合率为85%;失败3例。结论:对于5cm以上的骨质缺损,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是理想的修复方法,良好的内固定和合适的外固定,在两骨端植入松质骨,防止感染等都有利于移植骨的愈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创面组织细菌数量与感染之间的关系和在清创术中使用聚维碘酮杀菌的效能。方法选取65例65处开放性骨折病例,伤口按Gustilo分类,在清创术前、术后以及清创过程中局部使用聚维碘酮杀菌后三个不同时段,在伤口能代表最污染处切取1·0cm×1·0cm×1·0cm组织块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查。按Cooney法进行细菌学定量分析,计算每克组织内细菌菌落生长个数(CFU)。结果(1)术后发生感染15处,总感染率23·1%,其中浅部感染8处,深部感染7处(10·8%);(2)清创前伤口细菌数量>104CFU/g者与细菌数<104CFU/g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而清创术后两者的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3)聚维碘酮使用前伤口细菌数>104CFU/g有41处,用药后降到29处。结论(1)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率随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加;(2)清创术后创面细菌数量与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密度>104CFU/g时感染率明显增高;(3)清创术中局部使用聚维碘酮处理开放性骨折伤口,可减少伤口内细菌数量,是防止伤口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不能代替严格彻底的清创过程。  相似文献   
36.
陈元庄  马滚韶  张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861-1862
目的 探讨应用小腿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共20例,其中带蒂皮瓣17例,游离皮瓣3例,皮瓣面积最大20 cm×9 cm,最小7 cm×5 cm.结果 除2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外,余皮瓣均存活,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得以覆盖,16例经3~24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 小腿内侧皮瓣血液供应丰富,血管蒂长,可用于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其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确切,虽然牺牲了胫后动脉,但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联合VSD负压引流术治疗GustiloⅢ型下肢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GustiloⅢ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40例患者。A组患者行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VSD引流术治疗,B组患者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创面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87.50%;B组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62.50%。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B组患者为4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外固定支架联合VSD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有效治疗GustiloⅢ型下肢骨折,不仅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其骨折愈合,且患肢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8.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以带锁髓内钉开放复位静力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胫骨骨折共26例。结果 经平均半年的随访,所有病例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无钉折弯、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具有稳定性高、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2009年7月,对具有完整资料且接受DHS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5例,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站立时间、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DHS组随访6~36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随访6~24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明显高于DHS组(p<0.05),而在术后站立时间、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则优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有优点,疗效均好,手术方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对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病人,可优先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报道再植联合手再造术修复腕掌部毁损性离断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腕掌部损毁伤患者利用残掌、指移位再植于前臂远端进行再植联合手再造术.结果 5例再造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4个月,再造手均具备抓握等基本功能,指腹两点辨别觉5-8mm.结论 急诊行再植联合手再造术及术后行针对性康复训练是腕掌损毁伤后进行治疗及功能恢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