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的现代中医药产业经过近50年的艰苦创业、开拓发展,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之路,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21世纪,中医药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药品注册、监管、研发、生产、流通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必然阻碍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2.
187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冯玉珍  陆洁 《医药导报》2006,25(7):715-716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近年报告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涉及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生物制品、氨基酸注射液等30种药品。静脉给药引起不良反应162例(86.6%),口服给药18例(9.6%),肌内注射7例(3.7%)。反应症状多为输液样反应,其次为变态反应性皮疹。结论 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权衡利弊,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重症心衰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的关系,评价其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31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行心脏彩超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测定心室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左心做功指数(LCWI)、加速指数(ACI)等心功能指标,并将其与NT-proBNP水平行相关性分析.根据28 d预后将入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NT-proBNP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等指标的差异,其后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中影响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ROC曲线评价NT-proBNP水平对重症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CI、LCWI、ACI、EF正常患者组的NT-proBNP水平均低于异常患者组.死亡组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存活组[(7 056.1±1 354.8) ng/L比(2 516.8±450.9) n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APACHE Ⅱ评分、并发严重感染为重症心衰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8 d死亡的ROC曲线分析示NT-proBNP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 0.584~0.935,P<0.05).结论:重症心衰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传统心功能指标相关,并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阿尔茨海默病(AD)为老年期常见的退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以进行性记忆力、智力和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AD患者出现明显的情景记忆障碍和逐渐加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等典型临床表现时多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至今病因未明,现有药物仅对疾病早期有效,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意义重大。嗅觉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早期症状之一,可能预测轻度认知障碍向AD的转化。AD嗅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嗅觉察觉障碍和识别障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β淀粉样蛋白和tau沉积在嗅觉通路、乙酰胆碱水平降低及嗅球和嗅束萎缩有关;APOEε4等位基因也可能增加AD嗅觉障碍的发生风险;嗅觉测试简单、无创、经济,嗅觉功能检查与其他传统诊断方法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A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5.
我院自1987年4月~1988年6月间,收治因长期服用激素、并发类固醇性肺结核病4例,诊断明确后虽经强化抗痨及支持治疗,仍有3例死亡,(另1例好转出院)现将此4例作一报告,目的是想提醒临床医师充分认识激素的毒副作用,严格掌握激素的适应症,减少类固醇性肺结核病的发生。现报告如下:例一:男性,34岁,住院号306505,1988年4月初因颜面部红斑七年,发烧一月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初住我院皮肤科治疗,给予地塞米松5~15mg/日。但高烧  相似文献   
86.
87.
传统行人工流产术(以下简称人流术)有剧烈的疼痛,同时也加重受术者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康复,还可能导致循环功能异常,引起免疫系统功能抑制与凝血机能异常。良好、安全的无痛人流术的开展,有利于减轻受术者的心理、生理负担,促进康复。本文旨在探索异丙酚、芬太尼联合运用于人流术中是否能够达到良好、安全地镇痛,从而减轻受术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灵芝多糖对B16F10黑素瘤细胞产生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不同浓度灵芝多糖作用于B16F10黑素瘤细胞,通过RT-PCR方法和蛋白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不同浓度灵芝多糖作用下,经RT-PCR方法检测发现,加入0μg/mL、0.2μg/mL、0.8μg/mL、3.2μg/mL、12.8μg/mL灵芝多糖的B16F10黑素瘤细胞释放IL-10的量分别为1.03±0.15、1.15±0.25、0.92±0.11、0.86±0.64、0.75±0.12,与0μg/mL灵芝多糖组相比较,除0.2μg/mL灵芝多糖组,其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Western-blot法检测,加入0μg/mL、0.2μg/mL、0.8μg/mL、3.2μg/mL、12.8μg/mL灵芝多糖的B16F10黑素瘤细胞IL-10表达量分别为1.47±0.43、1.58±0.31、0.93±0.12、0.89±0.26、0.40±0.29,与0μg/m L灵芝多糖组相比较,12.8μg/m L灵芝多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灵芝多糖对B16F10黑素瘤细胞产生IL-10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14例慢性胃炎患者,回顾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相关情况。结果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脾虚气滞型,在不同体质中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了解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基础上,对患者体质进行干预可更好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0.
对21例住院患者跌倒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以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5~2006年上报的21名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资料。结果两年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02%,年龄为(68.52±18.19)岁;病情方面,癌症占33.34%,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占28.57%,术后占14.29%,肺部感染占9.52%;时间方面,发生在傍晚及夜间占80.95%;入院1周内发生跌倒占47.62%;跌倒因素方面,跌倒与体位改变相关占71.43%;跌倒前有服药史占71.43%;跌倒时有家属或护工陪伴占52.38%;预后方面,跌倒造成不同程度后果者占76.19%。结论应加强住院患者跌倒高危因素的评估,对住院环境进行审核和纠正,加强护患双方防范跌倒的宣教,最大程度地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