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3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患者女,36岁。主诉:口腔水疱、糜烂伴疼痛3月,全身红斑、水疱1月。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大量进食荔枝后口腔粘膜出现数个黄豆大小的水疱,很快溃破形成糜烂,伴明显疼痛,渐加重。1月前全身出现约甲盖大小的红斑、水疱,水疱易破溃,伴外阴粘膜糜烂,双眼结膜充血和脓性分泌物,不规则发热、刺激性咳嗽,咳少量白痰。  相似文献   
82.
0.1%己脒定去屑香波的止痒和去头屑功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0.1%己脒定去屑香波的止痒和去头屑功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研究,将受试者的头皮分成两侧,随机分别使用不含及含有0.1%己脒定的洗发香波,通过比较试验前后两侧头皮的瘙痒和头屑严重程度的临床评分及马拉色菌菌落数的变化,以评价含己脒定去屑成分香波的止痒和去头屑功效,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含0.1%己脒定香波在降低头皮多项临床评分及马拉色菌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香波,且安全性较好。结论:0.1%己脒定香波具有较好的去屑止痒及降低马拉色菌活性的功效,己脒定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去屑剂用于去头屑香波中。  相似文献   
8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XSB狼疮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索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用小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集供者C57BL/6的正常造血干细胞,输入经用环磷酰胺(CTX)、马利兰预处理的BXSB狼疮鼠体内,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动态观察移植后BXSB狼疮鼠的造血和免疫重建,尿蛋白试剂、ELISA法、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后的BXSB鼠尿蛋白、抗双链DNA抗体、肾病理改变和观察与移植相关的并发症、死亡率,并用微卫星PCR法检测移植后BXSB狼疮鼠的植活情况。结果 移植后60dDNA指纹图分析BXSB狼疮鼠转为供者的DNA指纹图,移植后白细胞下降至最低值是(0.2±0.1)×109/L,白细胞从最低值上升至1.0×109/L的时间是移植后(47.5±12.8)d,移植后第8周CD3-CD5+和CD3+CD5+尚未恢复,移植后40d95.5%BXSB狼疮鼠尿蛋白减少,90.9%肾荧光减少,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54.5%抗双链DNA抗体转阴,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与移植相关的出血、体重减轻、肺部感染及死亡率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Allo-HSCT是一种有效的较彻底的治疗重型SLE的方法,其在降低BXSB狼疮鼠尿蛋白,使抗双链DNA抗体转阴及改善肾病理改变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但与移植相关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有一定的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84.
1 本病的临床特点 1.1 起病急,发病年龄小(3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1.2有明确的服药史及潜伏期.发疹前2周因感冒、发热,先后服用13种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物,服药后10天起病.  相似文献   
85.
浅谈当前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与相应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主要有 :1教师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欠缺 ;2日常积累不足 ;3多媒体教育技术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4未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作用 ;5对 Internet多媒体教育技术认识不够。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为皮肤性病学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改进、提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6.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资料 患者女,40岁,因双侧胫前卵圆形,渐进性,浸润性斑块3年,于2005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胫前出现红斑,逐渐扩大,增多,班块中央逐渐凹陷,变硬,边缘向外呈浸润性扩展,局部无任何不适,无全身症状,否认有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87.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6岁。因颜面部、躯干部、四肢出现水肿性红斑半年余,加重伴发热1周,于2005年7月5日入院。半年前患者双上臂、大腿伸侧、  相似文献   
88.
108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108例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并对部分患者做了可疑致病化妆品斑贴试验。结果表明,中轻年女性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皮炎(96.3%);大部分是由一般化妆品引起,其次为祛斑增白类化妆品。14例做了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有6例阳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抗-ds-DN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的肾损害情况及其相关的化验指标的差异。方法:对抗ds-DNA抗体阳性33例及阴性24例,分别比较其肾损害及临床化验指标。结果:抗ds-DNA阳性与阴性比较,尿蛋白定性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苷测定值、血清补体C3和C4差别有显性意义。结论:抗ds-DNA抗体阳性的狼疮性肾炎患的肾损害情况及体内免疫紊乱均较抗ds-DNA抗体阴性重。  相似文献   
90.
斑驳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驳病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斑驳病的致病基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文中从斑驳病的发病机制、突变类型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以及治疗方面综述斑驳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