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患者 男,63岁。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当地医院急诊行清创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抗生素治疗。1周后,右小腿前方中下段有一3cm×4cm皮肤坏死,切除坏死组织后,右胫骨及钢板外露,行同侧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创面,5天后肌皮瓣远端坏死,伤口内有脓性分泌物,再次清创,致创面6cm×7cm,2周后,转入我院。追问病史,3年前开始出现多饮、多尿及乏力等症状,未做任何检查和治疗,即查空腹血糖16.5mmol/L,尿糖(),诊断为糖尿病。控制饮食,皮下注射胰岛素,伤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每日换药一次…  相似文献   
72.
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17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各类脊柱手术后出现的17例深静脉栓塞病例的病史特点、手术方法、麻醉方法及预后。结果:深静脉栓塞多见于较大的脊柱矫形、重建、融合手术,而且与麻醉方法及是否存在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结论:脊柱围手术期中存在较多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3.
下腰椎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下腰椎不同固定方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新鲜成人尸体下腰椎标本6具,测定L4/5节段屈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个方向ROM和刚度值的变化,按5组顺序依次测试:A组(正常下腰椎标本组);B组(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椎间单枚Cage);C组(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单枚Cage);D组(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椎间单枚Cage);E组(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单枚Cage).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各运动状态ROM有减少,而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各运动方向ROM与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各运动状态ROM有减少,而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D组各运动方向ROM与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比较,C组各运动状态ROM有增加,而刚度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具有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同的稳定性,临床上可根据病例的具体情况,如身高体质量指数、病变类型及病变节段稳定程度选择性地应用上述两种固定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74.
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和手术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评分系统用于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56例下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病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19~65岁,平均43.1岁。高处坠落伤40例,交通伤12例,重物砸伤4例。损伤部位:L337例,L4 16例,L53例。按AO分型:A3.1型17例,A3.2型14例,A3.3型25例。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40例。按A0分型、后柱是否损伤及椎管占位程度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分别选择跨伤椎固定、经伤椎置钉固定、联合后前入路和Ⅰ期后入路手术方式。对比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椎管占位情况的变化,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固定是否存在弯曲、松动或断裂现象。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的局部疼痛和工作状态进行评定。结果:56例切口无感染,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现象。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恢复方面,术后即刻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情况:跨伤椎固定方式融合13例,经伤椎固定方式融合20例,联合后前入路和Ⅰ期后入路方式20例均获得植骨融合。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C级1例,D级3例,E级52例。患者局部疼痛评定:Pl52例,P23例,P31例。工作状态分级:W112例,W239例,W35例。结论:由于下腰椎与胸腰段在解剖、生物力学方面的差异,其具有完全不同的损伤特点。而根据AO分型、后柱是否损伤及椎管占位程度进行的综合评分,是指导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选择的较好方法,下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损伤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5.
自1994年2月至1999年2月,我院采用趾蹼皮瓣重建指腹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共7指,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4岁-39岁,平均31岁。压砸伤4例,切割伤2例。损伤部位:拇指左侧1例,右侧5例,示指右侧1例。1.2 手术方法 根据手指指腹缺损的大小在足部第1趾蹼处设计趾蹼皮瓣,皮瓣设计时应尽量偏趾腓侧,如术中血管分型出现变化,改用偏第2趾胫侧的趾蹼皮瓣。首先在足背行S形皮肤切口,暴露出大隐静脉进入皮瓣的属支及足背动脉,仔细分离出足背动脉的分支、第1跖…  相似文献   
76.
腰椎间盘退变是慢性下腰痛的常见原因,对于椎间盘退变所致的慢性下腰痛临床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多主张手术治疗.自1999年5月~2001年10月,笔者设计使用单枚螺钉经椎板小关节固定的同时为棘突间钢丝捆扎并360°环形植骨方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48例,其中30例获得2年以上的随访.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炎的效果。方法 对2例原发性、7例继发性腰椎间盘炎在经后路病灶彻底清除的基础上行横突、椎板间自体植骨并用钛合金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结果 患者术后即感腰腿痛明显缓解,床上能自行翻身,切口无感染。随访8~21个月,所有病变间隙于2.5—6个月都达到骨性融合,未再发腰痛及出现脊髓神经症状。结论 该手术方法具有腰腿痛缓解快、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融合率高等优点,大大缩短了腰椎间盘炎的疗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不失为治疗腰椎间盘炎的一个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8.
喙锁间钢丝固定并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重度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较常见,治疗方法很多。2000年3月~2001年10月,我们应用钢丝固定锁骨与喙突使肩锁关节复位,同时将喙突联合腱部分转移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42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9.
自1994年2月至1999年2月,我院采用趾蹼皮瓣重建指腹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85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 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融合器(cage)固定22例(C组)。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三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8.1%、83.9%、95.5%;按0~9分法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3%、86.8%、90.9%。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和手术疗效;应根据腰椎退变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融合术式;cage的应用为融合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