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报告应用侧副韧带修补重建并桡骨小头切除手术方式治疗青年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共收治肘关节三联征损伤3例。桡骨小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均为Ⅲ型。3例患者均行冠状突固定、肘内外侧副韧带、关节囊修补、内侧副韧带加强、重建并桡骨小头切除术,术后克氏针辅助固定肱尺关节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固定3周,然后拔除克氏针,去除石膏,开始屈伸和旋转康复训练。结果3例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骨折愈合,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2例为良,1例为可。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有桡骨小头粉碎骨折的青年患者,韧带及关节囊的重建异常重要,桡骨小头置换应当审慎,在确保韧带重建满意的情况下切除桡骨小头并未造成肘关节明显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AF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器松动断裂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博  周恩昌  张劼  都芳涛  韩震 《脊柱外科杂志》2005,3(5):266-268,286
目的 分析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器松动断裂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 1999年5月~2003年9月,我院对1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内固定治疗,其中T11骨折12例,T12骨折37例,L1骨折46例,L2骨折30例。结果 所有患者中的9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3个月,其中32枚螺丝钉松动.15枚螺丝钉断裂,4枚纵杆断裂。结论 AF内固定术未修复椎体骨缺损及手术操作不规范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早期植骨和严格操作规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固定器松动或断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央型颈髓损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8例中央型颈髓损伤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1例,C级5例,D12例。其中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10例(8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2例行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成形)。手术时间:7d内手术6例,7~14d手术4例。结果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5个月。治疗6个月后统计非手术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上升1.2级,而手术组平均上升1.9级。结论无压迫或椎管狭窄患者,可非手术治疗,而对脊髓受压严重的患者应根据致压的部位和范围来确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对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患者血清中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推广这一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例DLBP患者分为治疗前(A)及治疗后(B)两组,进行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中6-ke-to-PGE1α水平的检测,对30例健康者(C组)也进行其检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作为腰痛缓解疗效评价指标,并对手术前后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中华医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作为术后功能评定标准。结果 A组(54.745 0±12.663)pg/mL明显高于B组(47.307 5±5.316)pg/mL及C组(45.338 0±7.90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B两组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及双尾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B组(1.0±1.8)分比A组(7.7±1.0)分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功能评定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前列腺素E2与PLDD治疗DLBP的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但其术后的炎性反应对患者造成相当大的痛苦,应用减轻神经根水肿药物,效果并不理想。我院于2006年9月~2010年2月,应用腰痛宁胶囊配合  相似文献   
16.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e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日本SLT公司产ND:YAG脉冲式激光治疗仪对2003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PLDD治疗。结果17例平均年龄47.6岁,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sA)评估治疗效果,疼痛改善≥4分8例;≥3分7例,2例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PLDD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急诊外伤与一般创伤有不同之处,因此,在抗生素应用上,也有其特点。现就我们近十年来在急诊外伤救治中抗生素应用经验进行分析、探讨。1急诊外伤伤口病原菌生长的一般特点急诊外伤大多是开放性损伤,多有泥土、沙砾、布屑等异物带入,有细菌污染,多数最初污染的细菌主要是厌氧性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9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行PLDD治疗,术后应用复方南星止痛膏;对照组行PLDD治疗,术后应用扶他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8%(46/49)比55.1%(2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6个月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与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3.0±1.9)分比(6.4±1.2)分,(17.5±7.5)分比(47.1±8.3)分;对照组:(4.9±1.7)分比(6.4±2.8)分,(23.6±10.1)分比(47.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与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8.4%(9/49)]明显低于对照组[61.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PLDD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疼痛状况及腰椎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2000-2005年,我们共收治急性中央型颈髓损伤患者18例。现分析其治疗方法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68岁,平均48岁。损伤原因:跌伤7例,车祸伤6例,高空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2例,被他人打伤1例。其中10例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损伤,4例伴有颅脑损伤,2例肋骨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四肢不全瘫,上肢肌力明显弱于下肢,其中3例双下肢无明显神经损伤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合性胫腓骨下段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闭合性胫腓骨下端骨折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17~63岁(平均39.6岁)。横形骨折15例,螺旋形骨折12例,粉碎性骨折35例。骨折按AO/ASIF分型:A1型12例,A2型9例,A3型6例;B1型19例,B2型16例。分别用小夹板外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小夹板固定治疗,肢体缩短在15~20mm(平均17mm),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6.5周。24例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其中18例术后需辅助石膏托制动,2例发生切口周围的皮肤坏死,5例出现髌下疼痛;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7.6周,其中1例出现延迟愈合。23例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4例出现皮肤坏死,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4周。结论: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可选用超踝小夹板外固定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但是无论何种治疗方法局部皮肤和骨膜的血运状况都是影响骨折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