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分析98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病例,了解儿童ALL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本中心2008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82例ALL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等。结果:ALL患儿男女比例为1.5∶1,中位发病年龄5岁,发病年龄高峰为2-5岁。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出生和喂养史分析显示,足月产患儿占98.0%;55.9%患儿是顺产,44.1%患儿是剖腹产。母乳喂养者占79.8%,人工混合喂养儿占20.2%。中位出生体重3.5 kg,其中巨大儿占18.3%。有出生异常史者34例(3.5%),其中脐带绕颈者10例。发病近期有家庭装修史者占31.4%,中位装修环境暴露时间12个月。患儿一至三级亲属中,有血液系统疾病者44例(4.5%),有恶性肿瘤者53例(5.4%)。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B-ALL占90.7%,T-ALL占9.3%。分子生物学检测中,TEL/AML1阳性者占21.0%,E2A/PBX1阳性者占5.2%,BCR-ABL阳性者占6.1%,MLL阳性者占2.5%。结论:本研究中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男性患儿较多,发病年龄高峰为2-5岁,发病季节高峰为春季,出生季节高峰为秋冬季,剖宫产术分娩、出生时为巨大儿及出生后非母乳喂养比例高于同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婴儿的均值,有电离辐射及家居环境暴露史与亲属血液病、恶性肿瘤病史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方案作为诱导化疗治疗可切除的头颈部鳞癌患者的肿瘤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率及化疗相关毒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对初治的40例可切除的头颈部鳞癌患者以尼妥珠单抗(400 mg第1天)联合顺铂(75 mg/m2第1天)和5-Fu(750 mg/m2第1~5天)3周方案作为诱导化疗.两个周期后予以保留器官功能的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化疗.主要研究终点为肿瘤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率及化疗相关毒性.40例患者年龄中位数54岁.口咽癌9例(22.5%)、下咽癌16例(40.0%)、喉癌10例(25.0%)、口腔癌5例(12.5%).结果 两个周期诱导化疗后肿瘤缓解率为85.0%(34/40).24例(60.0%)影像学降期,其中21例次(52.5%)达T降期,8例次(20.0%)达N降期.27例患者行诱导化疗后手术治疗,其中20例(74.1%)为保留器官功能的局部切除手术.4例术后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占总入组患者数的10.0% (4/40),占总手术患者的14.8%(4/27).2例(5.0%)出现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Ⅲ~Ⅳ度恶心呕吐、口腔炎、血小板减少各1例(2.5%),1例患者出现Ⅱ度肾功能不全,1例患者出现Ⅰ度皮疹.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和5-Fu方案作为诱导化疗可提高头颈部鳞癌患者的肿瘤缓解率,且对其毒性耐受良好,多数患者通过诱导化疗保留了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细胞表面热休克蛋白90(HsPgo)在高侵袭性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膜蛋白生物素标记法,检测HSPgO在PC3细胞表面的表达;采用Boyden小室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局部黏着斑激酶(FAK)、c-Src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其两者相互作用的变化;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FAK蛋白表达,应用抑制剂PP2抑制Src激酶活性,观察细胞FAK/Src信号通路及其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PC3细胞表面表达HSP00.HSPg0特异性抗体可显著降低PC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且伴有FAK tyr 397、576、577、925及c-Src tyr 416磷酸化水平的显著下降,以及FAK与c-Src蛋白相互结合的明显减弱.经小分子干扰RNA(siRNA)有效干扰FAK表达,或采用PP2抑制Src激酶活性,均可显著抑制PC3细胞的侵袭性,但同时联合应用抗HSPg0抗体,未有协同作用.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显示,PC3细胞经抗HSPg0抗体作用后,穿膜细胞数为(39.57 4±7.54)个,而对照组和lgG对照组分别为(105.70±12.16)个和(110.60 4±11.61)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细胞表面HSP90可经FAK/c-Src信号通路促进体外培养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提示其可能是潜在的对肿瘤转移实施防治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回顾性分析CAMSBDH-ALL 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 年1 月至2007 年12 月间初诊儿童ALL 共318 例,2002 年12 月前收治的83 例患儿采用CAMSBDH-ALL99 方案治疗,其中标危(SR)患儿48 例,高危(HR)患儿35 例;之后收治的235 例患儿采用CAMSBDH-ALL03 方案,其中SR 患儿131 例,HR 患儿104 例。99 方案采用传统化疗;03 方案在99 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结果 03 方案组中长期OS 率及EFS 率均明显高于99 方案组 (均P<0.01);SR 及HR 患儿03方案组中长期OS 率及EFS 率亦均显著高于99 方案组(均P<0.01);03 方案组复发率(28.9%)显著低于99方案组(50.6%)(P<0.05),且病死率(28.5%)亦显著低于99 方案组(56.6%)(P<0.05)。结论 03 方案疗效明显优于99 方案,即能明显降低ALL 患儿复发率和病死率,提高患儿中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5.
郭晔 《中国癌症杂志》2013,23(12):949-953
多学科联合治疗是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最佳治疗模式,而分子靶向药物也在近年应用到这一领域。由于头颈部鳞癌具有普遍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高表达,目前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这一靶点。西妥昔单抗作为一个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头颈部鳞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与单纯放疗相比,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能够显著改善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但与传统同期放化疗的比较无论在疗效还是不良反应方面尚不充分。随着诱导化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研究进展,放疗联合西妥昔单抗为后续的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虽然RTOG 0522研究初步证明了在同期放化疗基础上再联合西妥昔单抗无法进一步提高疗效,但对于西妥昔单抗的化疗药物配伍的问题仍然值得探讨。而对于其他抗EGFR抑制剂而言,如何在现有证据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临床研究是能否取得治疗更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儿童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认识。在强化疗联合TKIs治疗取得优越疗效的基础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地位也出现了争议,进而引发了对HSCT治疗方案的思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初步了解PAX5 缺失在无特殊重现染色体异常的B 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中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PAX5 基因缺失与ALL 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 技术检测2008 年4 月至2013 年4 月初诊无特殊重现染色体异常的B-ALL 患儿及对照组(同期非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儿童)的PAX5 基因拷贝数情况.根据有无PAX5 基因缺失分为缺失组和非缺失组.结果 86 例患儿中18例(21%)发生了PAX5 缺失.缺失组初诊时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非缺失组(P=0.001).Kaplan-Meier 法分析显示:缺失组无病生存(DFS)率明显低于非缺失组(0.69±0.12 vs 0.90±0.04,P=0.017),但两组患儿的总生存(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Cox 法分析显示,PAX5 缺失为影响DFS 的不利因素(P=0.03).结论 PAX5 缺失为无特殊重现染色体异常B-ALL 患儿DFS 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JMML)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JMML患儿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影响JMML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63例JMML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25个月,男女性别3.2∶1。54例患儿完成JMML基因检测,PTPN11基因突变最常见(23例,43%),其中单纯PTPN11基因突变19例,伴PTPN11基因复合突变4例;其次为NRAS基因突变(14例,26%),其中单纯NRAS基因突变12例,包含NRAS基因复合突变2例。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仅为22%±10%。13例(21%)患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HSCT组患儿5年OS率高于非HSCT组患儿(46%±14%vs 29%±7%,P<0.05)。无PTPN11基因突变与PTPN11基因突变患儿5年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4%vs 27%±10%,P&...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患儿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MA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诊断后均按照患儿家长意愿选择以下三种治疗方案中的一种:中药组(Ⅰ组,3例):只接受中药治疗;雄激素+中药组(Ⅱ组,10例):接受中药联合康力龙[0.1 mg/(kg.d)]治疗;环孢菌素A+雄激素+中药(Ⅲ组,30例):接受环孢菌素A、康力龙[0.1 mg/(kg.d)]及中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5~116个月)。结果在随访时间内,Ⅰ组3例患儿中仅有1例获得部分缓解,1例在随访73个月时进展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例无效;Ⅱ组10例患儿中有3例(30%)获得部分缓解,其余7例(70%)均无效,无一例进展为SAA;Ⅲ组30例患儿中有9例(30%)获得完全缓解,5例(17%)获得部分缓解,1例(3%)在随访至11个月时进展为SAA,其余15例(50%)无效。结论早期给予干预的MAA患儿进展为SAA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8例MDS/NPD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临床主要以贫血、出血为首发症状,部分可见肝脾肿大;血常规示两系以上血细胞减少,骨髓中可见病态造血,幼稚细胞比例增高;染色体异常多见,可见毒-7、+8等特异性染色体核型异常。结论儿童MDS/MPD非常少见,占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2%,具有与成人MDS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