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参黄冲剂在延缓衰老方面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衰老患者随机分为参黄冲剂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每组30例。参黄冲剂组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黄冲剂治疗,每次10 g,每日3次。对照组进行常规系统治疗,并给予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每次1 mg,每日3次。各组均连续服药8周为1疗程,观察时间为1疗程。结果:衰老患者肾阴虚、肾阳虚2种证型P16基因的序列特征未见突变改变。参黄冲剂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衰老患者P16基因mRNA定量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衰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参黄冲剂组30例,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有效率80.0%;对照组30例,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17例,有效率4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黄冲剂治疗老年肾虚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衰老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参黄冲剂可减少P16基因mR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衰老细胞的增殖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但衰老主要证型肾阴虚、肾阳虚P16基因的序列特征未见突变改变,为进一步诠释中医辨证施治衰老的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观察参黄冲剂对衰老患者血清NO和SOD含量等相关内环境指标影响与个体反应差异的关联性,评价参黄冲剂在延缓衰老方面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方法,共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衰老患者纳入研究及统计分析。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参黄冲剂治疗组和对照治疗组,每组30人。参黄冲剂组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黄冲剂治疗(江苏省中医院协定处方),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进行常规系统治疗,并给予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每次1mg,每日3次。各组均连续服药8周为1个疗程,每7天复诊一次。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衰老临床症状及血清NO和SOD含量的变化和个体反应差异的关联性。结果:衰老患者血清NO含量,参黄冲剂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参黄冲剂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老患者血清SOD含量,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显示,参黄冲剂组治疗后SO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参黄冲剂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两组治疗后衰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参黄冲剂组30例,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30例,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4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黄冲剂组治疗前后两种证型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黄冲剂治疗老年肾虚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衰老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参黄冲剂组治疗前后两种证型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证明参黄冲剂对不同证型衰老患者均有疗效;而且参黄冲剂还可以提高血清NO含量降低血清SOD含量,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发挥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对机体氧化和抗氧化平衡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诠释中医辨证施治衰老的机理提供分子生物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中药参黄冲剂延缓衰老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衰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疾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服用参黄冲剂,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每次1mg,每日3次。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2组均可提高衰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均可改善心理衰老程度,且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43.3%,2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黄冲剂可有效改善衰老的临床症状及心理衰老的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4.
代谢综合症(MS)是一组以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主的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的临床症候群.这些特征性因素彼此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极大地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认为,血管内皮损伤与其密切相关.诸多研究表明,中医中药在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相作用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中医老年病学是近几年中西医临床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兴学科.特别与中医内科关系密切.其所阐述的疾病与相应的内科疾病有着许多“共性”的地方。但临床提示老年病学有着更独特的内涵与规律.因此重要的是强调老年病区别于内科疾病的“特性”,兹就临床中有关老年病的发病、病机、临床、治疗特性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老年冠心病痰瘀证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痰瘀证型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者,进行ApoE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6种基因型,分别为E3/3、E4/3、E4/4、E4/2、E2/2、E2/3,老年冠心病痰瘀证型患者ApoE4/3基因型和84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ApoE基因型分布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痰瘀证有一定关系,FA/3基因型与中医痰瘀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7.
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SVD-VCIND)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髓亏为本,血瘀窍阻为标,治疗宜补肾填精、滋阴养血、活血化瘀。养阴和瘀通窍汤是郭宏敏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成,以滋肾填精为本、化瘀通窍治标为治疗原则,临床验证发现可改善老年患者认知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临床特征及合并肝脏损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IM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并分析其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及发病季节、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根据ALT水平将IM儿童分为肝脏损害组(ALT>40 U/L,46例)和非肝脏损害组(ALT≤40 U/L,40例),评估影响儿童IM合并肝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IM儿童中,男性略多于女性(55.81% vs. 44.19%),发病年龄以3~7岁居多(52.33%),发病季节以秋季(31.40%)及春季(26.74%)居多,临床表现以发热(95.35%)、颈部淋巴结肿大(91.86%)、咽峡炎(63.95%)为主。白细胞增多36例(41.86%),异型淋巴细胞增多27例(31.40%),血小板减少7例(8.14%),CRP升高39例(45.35%),CK-MB升高11例(12.79%),ALT、AST升高分别为46例(53.49%)和44例(51.16%),EBV DNA为5.00×104 copies/ml~500.00×104 copies/ml的儿童37例(43.02%)。热程>7 d、白细胞增多、EBV DNA>500.00×104 copies/ml均为影响IM合并肝脏损害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秋季与春季是儿童IM高发季节,学龄前期为好发年龄,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患儿常伴多种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热程较长、白细胞增多、EBV DNA载量较高的IM患儿应警惕肝脏损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9.
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综合征(MS)是指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包括了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微量白蛋白尿等。有关MS的诊断标准,目前应用较多的有1999年WHO和2001年NCEP-ATPⅢ提出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养阴剔络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机制的作用。方法100μg/mL的LPS诱导HUVEC发炎,用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单钠盐(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用elisa法测IL-6、IL-8、TNF-a的含量。结果养阴剔络方对LPS诱导的HUVEC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LPS诱导的HUVEC细胞产生的IL-6、IL-8、TNF-a等炎症因子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养阴剔络方对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机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