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内收肌转移术治疗痉挛性脑瘫髋内收畸形的疗效。方法 7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行13侧改良内收肌转移术。男5例,女2例,年龄从4岁1个月到10岁6个月,平均7岁3个月。采用术后髋关节外展角度、畸形复发率、行走能力SI预测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14~37个月,平均24.5个月,所有病例髋关节外展均有明显改善,平均外展角度60°;随访中未见复发;行走能力改善基本符合SI预测。结论 改良内收肌转移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髋内收畸形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Kummell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诊断和治疗仍存争议,对于此病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深。 目的:深化对Kummell病的认识并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的短期疗效。 方法: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13例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和邻椎高度、受累节段矢状面Cobb角,认为VAS减少50%为疼痛明显缓解,ODI减少50%为功能明显改善。 结果: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12个月VAS平均评分分别为6.7±0.88、4.3±0.64、3.6±0.69和3.2±0.90,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缓解率为81%。12例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术后3 d,1个月、3个月、12个月ODI平均评分分别为23.5±1.90、15.0±0.86、13.8±0.60和12.5±0.50,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运动功能改善率为71%。术后伤椎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12个月时伤椎高度平均为(18.5±1.59)cm,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随访时各时间点邻椎高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伤椎节段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12个月时伤椎节段Cobb角平均为14.6°±1.46°,与术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目前对于Kummell病的认识仍存不全面;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肢体延长的动物模型,为将来能够使用现代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延长骨的愈合机理提供基础。方法:12只成熟雄性大鼠下肢行微型环状外固定器固定,胫骨骨干部位截骨,术后5d开始延长,2次/d、0.25mm/次、延长12d,每周摄X线片观察。分别在不同阶段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都安全度过麻醉、手术及延长愈合期,外固定架对动物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有一只大鼠在钻入远端克氏针时,由于用力过大致胫骨远端骨折被排除,另外两只针道外轻微红肿,未引起严重感染数天后好转,5只大鼠出现小腿及足部水肿,未采取特殊处置1周后消退。X线片示截骨端对位、对线良好。结论:大鼠动物模型优于其他动物,更有利于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深入研究骨组织再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半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挽救髋部功能、恢复行走能力的确切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但髋关节手术入路深、创面大,围术期失血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及后期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比较隐性失血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及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接受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Gross方程计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以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与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对相关因素(性别、年龄、BMI、患侧、骨折分型、骨质疏松、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输血)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为(645.38±84.98)m L,与髋关节功能呈负相关(r=-0.674,P0.01);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骨折分型、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是影响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隐性失血是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年龄、骨折分型、内科合并症、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术前抗凝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术中控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5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中应用测量缩放比例控制最佳的TAD近似值,并测量术后首次的TAD值、术后6个月复查的TAD值,将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4周,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91.3%,Parker评分平均8.09分。术中测得尖顶距近似值为16.24~27.17mm,平均(22.23±2.18)mm。术后标准方法测得尖顶距为15.38~26.82mm,平均(21.09±2.60)mm,行两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有显著的相关性(r=1.25,P〈0.001)。术后6个月测得尖顶距15.97~26.33mm,平均(20.23±2.45)mm,与术后TA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通过测量缩放比例控制最佳的TAD近似值,对预防螺旋刀片切割、穿出股骨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bFGF和IGF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3~6月龄的雄性SD大鼠处死后,取双侧股骨、胫骨的骨髓进行体外培养.将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的培养基分为4组:①bFGF组;②IGF组;③bFGF IGF组;④对照组.以上各组均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青霉素、链霉素.显微镜下观察BMSc的生长特性,用MTT法测得的细胞相对值绘制生长曲线.采用改良Gomori氏钙钴法计数碱性磷酸酶(ALP)阳性率的细胞.结果 BMSc在传代培养前两天,各组的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从第二至第八天,bFGF组、IGF组、bFGF IGF组的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并且bFGF IGF组明显高于其它3组.含细胞因子3组的AL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bFGF IGF组的阳性率最高.结论 bFGF、IGF都能促进BMSc增殖及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两者同时运用优于单独使用;bFGF、IGF在促进BMSc增殖与分化时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国内外公认椎体间融合术(P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但椎间融合器的应用尚存争议。目的:比较同一患者应用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行PLIF治疗不同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两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61例,两个病变节段分别应用自体骨植骨和椎间融合器行腰椎后路PLIF。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疗效评估;Tailland指数、Boxa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Suk法进行椎间融合评估;测量比较各节段的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47个月,平均28.4个月。JOA评分治疗改善优良率为91.8%,术后JOA评分、ODI、VAS、Tailland指数、Boxa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且末次随访无丢失(P〉0.05)。应用自体骨植骨的融合时间为(8.8±3.4)个月,融合率为93.4%;应用椎间融合器的融合时间为(9.4±2.9)个月,融合率为95.1%,两种椎间融合方式的融合时间及融合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腰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但两种椎间融合方式术前和术后的腰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骨植骨椎间融合方式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前缘高度、平均高度及椎间孔高度与术后比较丢失明显(P〈0.05)。结论: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而椎间融合器在维持椎间高度方面表现优异,其联合前方自体骨植骨可以作为PLIF的理想椎间融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