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本文介绍了如何加强临床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72.
背景:急性梗死心肌修复过程中,寻找可有效提高外周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并动员其定向归巢于损伤心肌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剂尤为关键.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入血及定向归巢于梗死心肌的影响.方法: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总生物碱、人参多糖等,由中南大学药学院依课题组稳定的制作工艺制作提供.SD大鼠70只,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62只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取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复方丹参注射液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模型对照组,各组均于造模3 h后给与对应药物,连续5 d.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数,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梗死心肌边缘区CD34+细胞数.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外周血CD34+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 < 0.01);心肌梗死边缘区胞浆CD34+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 < 0.01).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比较,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心肌梗死边缘区胞浆CD34+细胞数显著增加(P < 0.01).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能促进骨髓干细胞动员入血,并定向归巢于梗死心肌,其作用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大体相当,在归巢CD34+细胞方面甚至强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良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剂.  相似文献   
73.
背景:急性梗死心肌修复过程中,寻找可有效提高外周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并动员其定向归巢于损伤心肌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剂尤为关键。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入血及定向归巢于梗死心肌的影响。 方法: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总生物碱、人参多糖等,由中南大学药学院依课题组稳定的制作工艺制作提供。SD大鼠70只,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62只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取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复方丹参注射液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模型对照组,各组均于造模3 h后给与对应药物,连续5 d。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数,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梗死心肌边缘区CD34+细胞数。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外周血CD34+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 < 0.01);心肌梗死边缘区胞浆CD34+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 < 0.01)。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比较,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心肌梗死边缘区胞浆CD34+细胞数显著增加(P < 0.01)。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能促进骨髓干细胞动员入血,并定向归巢于梗死心肌,其作用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大体相当,在归巢CD34+细胞方面甚至强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良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剂。  相似文献   
74.
前言 近年来,人们对中草药兴趣的日益增加,含有中草药成分的各种保健食品应运而生。各生产商纷纷开发研究具有各种功效的保健食品,希望在市场的竞争中占一席之地。在中国销售保健食品应如何进行注册申报,如何准备申报资料,这是很多生产商都关心的问题。近期国内有很多新的条例、法规相继推出,生产商必须了解目前在中国申报注册保健食品的程式和所需的资料,才能有的放矢地准备申报资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本文报道甲基杀虫脒盐酸盐农药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有致畸变作用;对姐妹染色单体有致突变影响,从实验结果可初步认为甲基杀虫脒盐酸盐农药是阳性诱变物。  相似文献   
7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通窍活血汤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预测通窍活血汤已知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构建通窍活血汤化合物-靶点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对通窍活血汤作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GO富集分析、KEGG通路注释分析及通路靶点聚类分析,将这些化合物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初步验证其作用机制。结果通窍活血汤中165个主要化合物作用于33个靶点蛋白,PPI网络中涉及关键蛋白排名前十的有IL6、NOS3、SERPINE1、IL1B、CCL2、CRP、VEGFA、AKT1、MMP9、MMP2、PTGS2、ICAM1、VCAM1,GO富集分析显示出69个生物过程、23个分子功能、16个细胞成分,KEGG通路注释分析显示出49条通路,51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44组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通窍活血汤主要是通过抗炎、抗氧化、钙通道的调节、血脑屏障保护、调节脑血流、稳定斑块、抑制或促进神经递质释放、促进神经元再生等方面对血管性痴呆的病理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筛选差异表达miRNAs,预测和探究养心通脉方有效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g Tongmai formula,apr-YT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心肌样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血瘀证大鼠BMSCs并培养,使用apr-YTF含药血清诱导,以阴性对照血清做对照,提取细胞总RNAs,使用表达谱芯片检测细胞miRNAs的表达,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miRNA调控的靶基因和功能分析。结果:芯片探测出共有26个差异miRNAs,其中8个上调,18个下调,经筛选和预测共100个靶基因参与了19种生物过程,11种细胞成分,10种分子作用。轴突导向通路,癌症转录误调节通路,AMPK信号通路被富集。rno-miR-93-5p,rno-miR-204-5p,rno-miR-128-3p为网络调控中心,其中rno-miR-204-5p下调更显著。结论: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干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样分化的机制可能与rno-miR-204-5p,rno-miR-93-5p,轴突导向通路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7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消积化瘀丸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分析其多成分-多靶点-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消积化瘀丸的药物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并在CTD数据库获取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靶蛋白,进而筛选出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的共享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PPI)并绘制成分-靶点、靶点-通路关系图.使用生物学信息注释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与基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消积化瘀丸共92个药物活性成分可与非小细胞肺癌874个核心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显示关键靶蛋白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成分-靶点网络图提示腺嘌呤(adenine)、硬脂酸(Stearic Acid)及胆固醇(Cholesterol)等是消积化瘀丸主要活性成分;糖类消化与吸收、内分泌等因素调节钙离子重吸收信号通路以及脂肪酸降解等信号通路是主要生物途径.结论:消积化瘀丸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糖代谢、抗炎等方面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增加细胞凋亡速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9.
徐文华  郑景辉  赵阳  赵新望  董音汝  李丽 《中草药》2019,50(5):1131-114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丹参酮Ⅱ_A治疗冠心病(CH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Pharm Mapper数据库筛选出丹参酮Ⅱ_A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CTD数据库筛选CHD疾病作用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lueGO插件进行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ystemsdock数据库进行系统分子对接,利用i GEM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来预测丹参酮Ⅱ_A对CHD作用靶点的结合性。结果筛选出丹参酮Ⅱ_A的潜在靶点173个;与CHD相关的靶点42个;信号通路49条。结论丹参酮Ⅱ_A治疗CHD具有多靶点、多通路作用的特点;其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CHD发展过程中的血压调节、细胞代谢、血管新生、内分泌、活性氧代谢等过程对CHD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用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15年6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用药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术后4周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点的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术后4周内消肖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和4周,治疗组PLT、RBC和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