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reconstruction by double bundle-double tunnel Y-shape of the anterior tibialis tendon allograft. Methods From March 2001 to January 2008, 47 patients underwent PCL reconstruction were included. The allogeneic adult anterior tibialis tendon was prepared into the Y-shape double bundles with the length of 130 mm; A bundle was defined as A-side; B-side was two short bundle (B1, B2 bundle). A bundle was 70 mm in length with a diameter of 10-12 mm. B1 bundle (anterolateral bundle) was 55 mm long with a diameter of 6 mm; B2 bundle(posteromedial bundle) was about 50 mm with a diameter of 6 mm. The allograft ligament was installed through the antero-medial approach. Absorbable interface screws were fixed in the tibial tunnel firstly, and then in the femoral tundles. When being fixed, anterolateral bundle was in flexion of 90°, postero-medial bundle was in 30°. Assisted exercise with knee an angle-locked walking aid had continued for 8-10 weeks. 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ng time were 45 min.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49.5 months. Preoperative Lachmann was positive in all cases while Lachmann was negative in 39 cases, weakly positive in 5 cases, and positive in 4 cases postoperatively. Post-operative KT-1000 testing, Lysholm score and Tegner activity levels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mpare with the pre-operative ones. Conclusion The double folded bundles of adult anterior tibialis tendon has sufficient length and diameter for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power tension. The methods of ligament passing through the tunnel has improved to ease th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选择与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和异体骨-髌腱-骨、自体半腱肌腱、异体胫前肌肌腱、LAPS人工韧带五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12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3例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87例异体骨-髌腱-骨移植、126例异体胫前肌肌腱、28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IKDC分级和KT-1000评价疗效.结果 前四组中期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PS人工韧带近期效果与其他移植物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自体骨-髌腱-骨组膝前痛发生率高,异体骨-髌腱-骨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异体胫前肌肌腱.结论 关节镜下前四种前交叉韧带替代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大致相同,但LARS人工韧带近期效果优于其他移植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对骨巨细胞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细胞组织学变化。方法:取我院收治的7例双膦酸盐(唑来膦酸)治疗前后的患者肿瘤组织切片进行了透视电镜观察和TUNEL凋亡染色及图像分析。结果:双膦酸盐(唑来膦酸)治疗后的肿瘤组织切片中透视电镜下多核巨细胞和基质细胞出现了明显的凋亡表现,细胞质变化的特点是大量扩张紊乱的粗面内质网及分散于细胞质中包含于囊泡中央的高电子密度核。线粒体水肿或空泡化。巨细胞核变化的特点是形成致密的染色质材料分散于细胞核中,核膜增厚或分离,部分核碎裂和形成凋亡小体;双膦酸盐(唑来膦酸)治疗后的肿瘤组织切片中TUNEL染色强烈阳性,基质细胞凋亡率从治疗前的1.31%至治疗后的33.4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多核巨细胞凋亡率从治疗前的8.41%至治疗后的56.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结论:双膦酸盐可以诱导骨巨细胞瘤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凋亡。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双膦酸盐作为骨巨细胞瘤辅助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异体手移植术后淋巴细胞亚群的早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异体手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通过CD+3细胞数量的监测指导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globulin,ATG)的用量。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加入三荧光和双荧光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  相似文献   
15.
异体手移植     
1998年9月23日,法国里昂Dubermard等医生为一例创伤致前臂远端1/3截肢的48岁男性患者成功地实施了国际首例异体手移植手术。术后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和物理治疗,已初步获得了满意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方法 受者为来自悉尼的志愿者,1984年右前臂因外伤致环状断肢。供者为一位41岁脑死亡男性。供者与受者有同样的血型(O型),8个HLA位点中仅有2个相配,6个HLA位点不相配(A,B,DR);交叉配型阴性。截肢前用4℃500mlUW器官保存液灌注供者肢体,移植的肢体放入冰箱。在全身麻醉加臂丛阻滞下显微解剖受者残肢主要神经、动脉、静脉和前臂肌肉并标记,近侧6~11cm处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镜下缝线锚钉修复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SLAP)合并前后延伸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肩关节镜下缝线锚钉修复的12例盂唇SLAP合并前后延伸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5例;年龄18~40岁,平均28.7岁;均为复合多向不稳定.镜下缝线锚钉治疗肩关节盂唇SLAP Ⅴ型损伤(Bankart损伤+SLAPⅡ型损伤)7例、SLAPⅧ型损伤(SLAPⅡ型损伤合并后下方盂唇撕裂)3例及SLAPⅢ型合并前后盂唇撕裂脱位2例.术前及术后随访均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1~22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分别为163.4°±8.6°和169.7°±4 2°;外展90°外旋为58.5°±13.6°和90.3°±5.5°;术后外展90°,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8.4°±6 2°.术前及末次随访ASES评分分别为(77.4±3.7)分和(94.3±2.6)分,VAS评分分别为(7.2±1.4)分和(1.2±0.6)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8.1±4.6)分和(93.9±3.7)分,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生再脱位,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 严重SLAP合并前后延伸损伤诊断困难,镜下能明确损伤类型,及时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移植患者术后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动态检测2例同种异体手移植患者血清中IL-2,IL-10,IFN-γ.TNF-α血清水平后术后1w内明显降低,1w后恢复至术前水平,随后逐渐降低并维持在低水平.IL-10在术后1w内明显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并维持在低水平,5个月后又中度升高。结论:同种手移植术后细胞因子诸系由Th1向Th2的转换提示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十分有效,利于移植物的存活。同种异体手移植后患者无明显排斥反应与临床观察相符,提示细胞因子的监测有助于同种异体手移植预后的判断和排斥反应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体评价我科2例异体手移植手功能恢复情况,寻求更好的重建方法。方法 手术后11个月采用Carroll法,对2例移植手的33个动作进行评价,设定优势手总分为99分。结果 2例移植异体手均获满意的功能,邓某72分、兰某64分。结论 2例异体手在移植后的11个月时能够满足患者生活中的基本需要。Carroll’s方法是一种评价上肢总体功能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移植患者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意义,以及如何通过CD_3~ 细胞数量的监测指导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的用量。方法 提取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加入三荧光和双荧光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_3/CD_4/CD_8,CD_3/CD(16 56),CD_3/HLA-DR,流式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术后一周内CD_3~ ,CD_4~ ,CD_8~ T细胞,活化T细胞[CD_3~ /CD_(16 56,CD_3~ /HLA-DR~ ],静止性T细胞[CD_3~ /CD_(16 56)~-,CD_3~ /HLA-DA~-明显下降,一周后除CD_~ 细胞比术前升高外,均恢复至术前水平;CD_4/CD_8比值持续呈低水平;B细胞(CD_3~-/HLA-DR~ )术后一周内升高,第10天逐渐下降至比术前略高水平;NK细胞(CD_3~-/CD_(16 56)~ )术后1天内显著升高,但第二天直线下降并维持在低水平。结论 两例异体手移植中的ATG剂量(2mg/kg/d)较为适宜,其CD_3~ 细胞数量的监控范围为0.1×10~9~0.4×10~9∧。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有助于判断移植手的存活和诊断排斥反应的发生。免疫抑制剂对移植术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ACL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6侧人体膝关节标本,保留完整的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行单隧道双束和单束ACL重建,在MTS-858生物材料试验系统上测试膝关节在胫前加载(134N)和旋转加载(5N·m内旋胫骨)下屈曲0°、15°、30°、60°、90°位时的运动学反应。每个膝关节在4个不同条件下进行测试:ACL完整、ACL损伤、单隧道双束重建ACL以及单隧道单束重建ACL,其中单隧道双束及单束ACL均采用双股腘绳肌腱。结果 (1)胫前加载:双束组在屈曲30°、60°和90°位,单束组在屈曲90°位时关节前后稳定性获得良好恢复(P0.05);在屈曲60°位时双束组的胫前位移明显低于单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旋转加载:与ACL完整组相比较,双束组的胫骨内旋角度在屈曲0°、60°位时无明显变化(P0.05),屈曲90°位时明显减少(P0.05);单束组在屈曲0°时无明显变化(P0.05)。屈曲60°和90°位时双束组的胫骨内旋角度明显小于单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隧道单束ACL重建相比,单隧道双束ACL重建能够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前后稳定性及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